9 月 21 日,JAXA 研發(fā)的隼鳥 2 號探測器成功將兩個著陸車送上“龍宮”(Ryugu) 小行星表面,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探測器發(fā)射至小行星表面。在 MINERVA-II 探測車 1A 與 1B 著陸后,它們很快就進入了工作狀態(tài):它們開始探索龍宮表面,并且進行拍照和攝制視頻。隨后,它們給地球發(fā)回了人類等待已久的小行星地平面圖像。
隼鳥 2 號在今年 6 月到達了既定位置,自此之后一直徘徊在小行星上方大約 12 英里(20 公里)的地方。為了發(fā)射 MINERVA-II 探測車 1A 和 1B,隼鳥 2 號特地下降到了小行星上方 180 英尺(55 米)的軌道上?,F(xiàn)在,兩個探測車已經(jīng)正常投入使用。它們將花上一些時間調(diào)查龍宮的表面,尋找關于其生成、演化以及早期太陽系狀態(tài)的線索。
像龍宮這樣在火星和地球之間穿梭的小行星一直是學界熱門的研究對象。和行星不同的是,一般認為小行星在太陽系早期形成后幾乎沒有發(fā)生過變化。很多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在早期太陽系中傳播了有機分子,同時也可能傳播了水。龍宮可能含有大量的水合物質(zhì),是進一步探討這一假說的良好研究對象。
登陸龍宮的探測車和火星上的探測車非常不一樣。由于龍宮表面非常粗糙,探測車將很難像傳統(tǒng)儀器那樣依靠輪子或者是履帶行進。同時,龍宮表面的引力場非常弱,所以傳統(tǒng)探測車在前進的同時很有可能會漂浮至太空中。為了克服這些困難,JAXA 的研究人員們決定讓它們在小行星表面“蹦蹦跳跳”,以此躍過坑坑洼洼的地表障礙。通過內(nèi)部的旋轉(zhuǎn)體,兩個機器人都可以向上推進,每次跳躍能夠保持漂浮近 15 分鐘、前進多至 49 英尺(15 米)。由于采用了先進的加速度計,光學傳感器和陀螺儀,它們可以完全自主運行。在收集龍宮表面圖像的同時,探測車也會使用精細調(diào)諧的傳感器記錄每個位置的表面溫度。溫度的變化將有助于揭示龍宮的物理特性及其可能的元素組成。
盡管如此,就算是搭載了非常先進的儀器,探測這樣一個體積巨大的小行星對于兩個小型機器人來說還是太難了。在大約一個星期之后,探測車 1A 和 1B 將會迎來一個新伙伴:MASCOT 著陸器。MASCOT 將會使用紅外顯微鏡和廣角相機記錄龍宮的結(jié)構(gòu)、成分和表面特征,并記錄它在加熱和磁場干擾下的表現(xiàn)。在隼鳥 2 號 2020 年返回地球之前,它們將在龍宮上合作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摘自美《深科技)(編輯/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