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
- AR技術支持下的小學科學深度學習模式探究*
——以《太陽系》為例
宇宙”第5課《太陽系》是屬于空間與宇宙科學概念,是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來研究太陽系的構成和特性,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跨學科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尋找答案,使學生獲得知識,使學生掌握習得知識的方法。(二)學習者特征六年級的學生一方面已經形成一定抽象邏輯思維,但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做支撐;另一方面對問題有強烈的探究欲望,注意力易集中,但情緒不穩(wěn)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fā)展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灰心。因此,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尤為重要。(
教育信息技術 2022年3期2022-04-27
- 初中科學課程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與反思
化學習;科學;太陽系【中圖分類號】G633.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67-0056-03【作者簡介】鄭林明,江蘇省無錫市匡園雙語學校(江蘇無錫,214181)教師,二級教師。項目化學習(簡稱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倡導組織學生開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科學技術與合作為支撐、以學生為主導的科學探究活動,注重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以問題為驅動。將科學課程與項目式學習有機結合,是學校開展科技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2年9期2022-03-08
- 中國啟動太陽系邊際探測工程論證工作
,中國已經啟動太陽系邊際探測工程論證工作,開展太陽風動力學演化及其與星際介質相互作用機制、太陽系演化與外太陽系天體分布特征等相關研究,感知地球家園深空環(huán)境,揭秘外太陽系典型天體。王赤介紹,按計劃太陽系邊際探測工程將實現無人區(qū)探索、日球層全貌、大行星掠影、太陽系考古四大科學目標。其中,大行星掠影將重點解釋行星空間天氣特征。
晚晴 2021年6期2021-07-09
- 探索太陽系的邊界
球身處一個名叫太陽系的恒星系中,但一直以來,人類都搞不清楚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邊界到底在哪里。如今,人類已經陸續(xù)向深空發(fā)射了多枚探測器,什么時候才能解開這個謎團呢?探測器前赴后繼人類對太陽系邊界的探索嘗試,開始于1972年3月2日。這一天,美國國家航天局的“先驅者10號”探測器發(fā)射升空,朝著金牛座的方向,向太陽系外圍進發(fā)。此后,“先驅者11號”“先驅者12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陸續(xù)升空,向著太陽系外奔去。發(fā)射于1977年的“
小學科學 2021年4期2021-06-15
- 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被算明白
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組成太陽和太陽系其余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一大團氣體和塵埃的崩塌??茖W家通過觀察與我們類似的其他恒星系統(tǒng),估計氣體塵埃云的崩塌和恒星的點火可能需要大約120萬年的時間,這是第一項能為太陽系提供數據的研究。宇宙化學家格雷格·布倫內卡說,以前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框架并不真正為人所知,現在這項工作表明,導致太陽系形成的這次崩塌發(fā)生得非???,僅僅不到20萬年,這是讓人無比驚訝的。如果
學苑創(chuàng)造·C版 2021年2期2021-03-10
- 《太陽系簡史》
《太陽系簡史》,汪詰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我們生活在宇宙之中,對宇宙的理解卻十分有限。很多人都不清楚人類探索宇宙的原因是什么?《太陽系簡史》是文津圖書獎得主汪詰精心打磨、多次修訂的成果,它用16個章節(jié),涵蓋了近30年來人類探索太陽系的重要事件,而且收入了近一百張宇宙圖片,圖文并茂、內容風趣,全景展示了人類探索太陽系的偉大征程。
科學導報 2021年3期2021-02-22
- 太陽系十九顆小行星或來自系外
顆小行星在加入太陽系之前,圍繞另一顆恒星運行,這表明星際天體在太陽系中可能比我們想象得更為普遍。研究人員解釋說,太陽系中的天體在45億年前就與形成它們的塵埃和氣體盤在同一平面上繞太陽公轉,但這19個半人馬天體不是此盤的一部分。而且,模擬表明,在45億年前,這些半人馬天體不僅垂直行星運動的平面繞太陽公轉,而且距離導致太陽系小行星產生的圓盤很遠。這表明,這19顆小行星誕生時并不屬于太陽系。
科學導報 2020年27期2020-05-13
- 論平衡引力勢
衡引力;物質;太陽系科學家們從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中所領悟到,有必要尋找出引力相平衡的力的存在,以為平衡引力勢。一、平衡引力的解釋什么叫平衡引力勢呢?即是等于說:在我們這個世界里,所有見到的物質,都是相對存在,例如,有男性的存在必須要有女性的存在,有公必有母,如電子,有正電子,就要有負電子的存在,才能夠產生相互作用,才能產生作用,總之任何物質的存在,都有它的對立面的存在。因此,萬有引力的存在,亦即應該有與引力相對立的力的存在,以為平衡之。為此,本人今天發(fā)表此論
西部論叢 2019年25期2019-10-21
- 木星是個行星殺手
學家們不斷探索太陽系以外的星系和行星,與那些星系相比,我們的太陽系非常特別,可以說獨一無二。其他星系中的行星間距太小,各星之間軌道貼得緊密,比水星(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和太陽的軌道還要近。同時,有些星系中還有許多較大的巖石行星,也稱超級地球。可是太陽系就沒有這種情況,為什么呢? 這可能都是木星造成的。木星是一個由氣體構成的巨大行星,它在太陽系形成之初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木星引力很強,以至于阻礙到它與火星之間行星的形成,最終導致它們之間出現了一個小
文萃報·周五版 2019年22期2019-09-10
- 為什么太陽是太陽系的“家長”
繪/洋洋兔漫畫太陽系是由太陽、八大行星、上百顆衛(wèi)星和不計其數的小型天體及星際塵埃構成的,而太陽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太陽是太陽系的母星,位于太陽系的中央。太陽系質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上,因此太陽存在強大的引力,能把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緊緊吸引住,使其圍繞太陽運轉。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8年10期2018-10-26
- 關于天體演化途徑的一種新設想
、天體、演化、太陽系、起源二十世紀以來,天文學的發(fā)展,可以說是方興未艾,各種發(fā)現日新月異,各種假說層出不窮。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宇宙似乎太復雜了一點,各種天體千奇百怪,彼此之間似乎毫無聯(lián)系,因而在現代科學中,每個天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起源,都有著專利性的歸宿,難怪乎連萬能的上帝都驚愕萬分,難以想象他當初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能否將此簡化一些呢?研究之后發(fā)現并不復雜。這里,僅將這個演化系列的主要線索以及基本證據提供給各位讀者。1、 演化的基本途徑也許人們會認為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3期2018-08-07
- 太陽系中的宇宙膨脹效應
膨脹,從而導出太陽系中行星天體軌道半徑、運行周期的增長以及地球膨脹等與宇宙年齡的關系,說明太陽系中存在的地日、地月軌道半徑距離增加以及地球膨脹等自然現象實質上都是宇宙膨脹的效應。【關鍵詞】太陽系;宇宙膨脹;時空因子;宇宙年齡【Abstract】In the view of the equivalence of time and spac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th
科技視界 2017年9期2017-09-04
- 失蹤行星的秘密
么的感覺?研究太陽系的天文學家確實如此。有關太陽系演化的最佳模型似乎總是在暗示外太陽系中不應該只有4顆巨行星,而應該有5顆。2011年,計算機模擬表明,如果少了第五顆神秘的行星,太陽系早期的強引力作用將必然導致災難性的后果:隨著4顆巨行星慢慢遷移到它們當前的位置,它們會擾動內太陽系天體,使太陽系幾乎不可能演化成現在的樣子。但有5顆巨行星參與這一角力之后,遷移就會快速進行,可以確保最內層的巖質行星安然無恙。更重要的是,這五巨頭之一會被拋射到太陽系的最邊緣,只
飛碟探索 2017年2期2017-02-13
- 太陽系家族又添新“面孔”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內冥王星以外的地區(qū),發(fā)現了一顆新的矮行星2014 UZ224。目前,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外,還確認有五大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質量比冥王星還要大27%)、妊神星、鳥神星、谷神星。太陽系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位于小行星帶(木星和火星之間)的矮行星是谷神星,直徑約為950千米。而這顆新發(fā)現的矮行星直徑只有530千米,離太陽約137億千米。相較之下,冥王星最大的衛(wèi)星“卡戎”直徑為1200千米,離太陽最大距離為73億千米。盡管2014 UZ224確
百科知識 2016年22期2016-12-24
- 飛出太陽系?
,它靜靜地滑入太陽系的邊緣處。此后,它沿著離開太陽系的軌跡,朝著茫茫的星際空間,一路飛奔而去,永不回頭。39年以來,科學家們跟隨著它的腳步,探索著那浩瀚未知的太空世界,從黑發(fā)到白頭,一代接一代孜孜不倦地堅持著。人類盼望著飛出太陽系,飛向更遙遠的星空。那么,我們是否能正真地飛出太陽系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太陽系的邊界在哪兒?事實上,太陽系并沒有明確的邊界定義。從狹義范圍來說,太陽系是以冥王星軌道為邊界,直徑為118億公里,相當于79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為地
大眾科學 2016年2期2016-03-01
- 看似平靜的“銀盤”
太陽系每2.5億年閑適地環(huán)繞銀河系的“銀盤”一圈。但這條路徑并非一路順暢,太陽系每3000萬年在銀盤中沉降、冒出一次。有科學家推測,這或許與地球上發(fā)生的物種大滅絕有關,例如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恒星經過奧爾特云(位于太陽系外圍,由小天體構成)所造成的擾動,會推動“云”中的一些彗星朝著地球奔去。在此過程中,或許就有彗星撞擊了地球,從而引起地球的物種大滅絕。還有科學家相信,隨著太陽系每次在銀盤上下“跳進跳出”,暗物質也可能擾亂奧爾特云。
大自然探索 2015年5期2015-09-10
- 追逐彗星
號”航天器,在太陽系內飛行了64億公里之后,于2014年8月6日在太陽系中與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匯合,并且釋放出菲萊著陸器。著陸器在格林尼治時間2014年11月12日17點32分首次軟登陸該彗星核,確認登陸的信號在太陽系中經歷了28分鐘傳回地球。歐洲航天局花費了13億歐元進行的“羅賽塔計劃”,就是以這樣一種激動人心的方式開啟了人類探索太陽系過去與未來的新階段。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太陽系一共幾顆行星?
out.孩子:太陽系一共有幾顆行星呀?媽媽:一共有8顆。孩子:哇!太陽系的行星好多呀!其他行星上有生物嗎?媽媽:不知道。科學家和宇航員正在探尋呢。巧學多練,提高實力How many minutes are in an hour?1小時有多少分鐘。How many people are coming to the party?有多少人來參加聚會?There are sixty minutes in an hour.1小時有60分鐘。There are twe
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 2014年10期2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