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宗
(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海南 陵水 572400)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好發(fā)于青壯年人群的外科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急腹癥[1]。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轉移性右下腹痛、闌尾處有壓痛點及反跳痛。多數(shù)患者還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血液中白細胞的水平升高等癥狀及體征。該病具有病情進展速度快的特點。該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其病情極易進展為穿孔性闌尾炎,從而威脅其生命安全。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本文以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與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醫(yī)院普外科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將其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腔鏡組和傳統(tǒng)組(40例/組)。腔鏡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齡范圍為19~58歲,平均年齡為(34.02±4.99)歲。傳統(tǒng)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范圍為20~57歲,平均年齡為(35.01±4.0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對傳統(tǒng)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在其闌尾麥氏點(即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點)做一個切口(長約4~5 cm),逐層切開其皮膚及皮下組織,充分顯露其闌尾。2)分離闌尾系膜及動脈,對闌尾動脈及闌尾系膜進行結扎,用7號線對闌尾根部的不同平面進行雙重結扎。3)切斷闌尾,用酒精對闌尾殘端進行消毒,用1號線在距離闌尾根部約0.5 cm的盲腸壁上做荷包縫合。收緊荷包,包埋闌尾殘端,關閉手術切口[2]。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對腔鏡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在其臍部上緣做一個長約1 cm的弧形切口,經(jīng)該切口插入氣腹針,建立CO2氣腹。將氣腹的壓力調整為(9.00±1.00)mmHg。經(jīng)該切口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下觀察切口周圍的組織是否完整,并探查腹腔內的情況。2)用Trocar(5 mm)在髂前上棘與左下腹臍中外線1/3的交接處戳孔(為主操作孔)。用Trocar(5 mm)在恥骨上方3 cm處戳孔(為輔助操作孔)[3]。3)在腹腔鏡引導下,通過主操作孔對闌尾進行穿刺,穿刺的角度為(22.50±7.50)°,并向左傾斜。在完成穿刺后,吸出腹腔內的膿液和滲液,然后經(jīng)主操作孔置入腸鉗,沿結腸帶找到闌尾。4)經(jīng)輔助操作孔置入無齒抓鉗,抓起闌尾、剪斷闌尾系膜,然后用超聲刀自剪斷處分離、切斷闌尾動脈及闌尾系膜,直至闌尾基底部。提起闌尾,用7號線對闌尾根部的不同平面進行雙重結扎,然后切除闌尾,對闌尾殘端進行超聲氣化處理。5)手術結束后,在患者腹壁的各孔上粘貼無菌敷貼。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耗時、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后住院的天數(shù)。
采用SPSS5.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傳統(tǒng)組患者相比,腔鏡組患者手術的耗時、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均較短,其術后住院的天數(shù)較少,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耗時、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的對比 ( ±s )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的耗時、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排氣的時間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的對比 ( ±s )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耗時(min) 術畢至下床活動時間(h) 術畢至排氣時間(h) 術后住院天數(shù)(d)腔鏡組 40 27.94±7.03 49.51±5.01 46.92±9.01 4.38±1.55傳統(tǒng)組 40 35.91±6.02 66.02±6.33 55.33±7.36 6.81±1.65
急性闌尾炎的發(fā)病機制主要為患者闌尾與盲腸的連接處發(fā)生梗阻,導致其分泌物在其闌尾內積存、壓迫其闌尾管壁,使該部位出現(xiàn)血液流通障礙。此時,細菌一旦侵入其闌尾,可導致其闌尾黏膜和闌尾管壁發(fā)生感染,進而使闌尾化膿、穿孔,或與周圍的組織發(fā)生粘連,甚至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及感染性休克,危及其生命。傳統(tǒng)的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方法為進行開腹闌尾切除術。但該手術存在明顯的弊端,如切口較大、術后患者恢復的速度緩慢、其發(fā)生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的幾率較高等。而且,該手術的術野不夠清晰,可增加手術的風險性[4]。
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臨床上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1)該手術的切口小,術后不易產生瘢痕,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的幾率也較低。2)該手術的術野清晰,醫(yī)生可通過腹腔鏡仔細探查患者腹腔內及闌尾的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其腹腔內臟器的干擾。3)該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小,故術后其恢復的速度快、住院的時間短[5]。
綜上所述,與使用開腹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效果相比,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該病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縮短患者手術的耗時和術后恢復的時間,從而加快其康復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