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整理
2018年10月,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中國工會“十七大”,是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中國工會和億萬職工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回顧中國工會發(fā)展的歷史,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于1922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則成立于1925年。在近百年中,中國工會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為億萬職工自己的組織。中國工會以維護職工權益為己任,以助推社會發(fā)展為目標,指導思想日益明確,工運理論健康發(fā)展,中國工會的作用日益凸顯,在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1921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總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于1922年5月1日至6日在廣州召開。大會的主要任務是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聯(lián)絡全國勞動界之感情等。會議通過了《罷工援助案》等10項決議案,決定在全國總工會成立以前,由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各地工會總通訊機關。大會還通過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宣言》。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于1925年5月1日至7日在廣州召開。大會討論確定了國民革命中工人運動的策略、方針和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工會組織問題。會上通過了《工人階級與政治斗爭的決議案》《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章》等30多個文件,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并成立了全總執(zhí)行委員會。
大革命失敗后,各地工會開始轉入地下活動。1934年10月,全總領導機關被迫撤離中央蘇區(qū)隨紅軍長征。
1948年8月1日至22日,在哈爾濱召開了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大會決定恢復中華全國總工會,并通過了新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章程》,實現(xiàn)了全國工會運動在組織上的完全統(tǒng)一。
全總機關1948年12月遷到沈陽,1949年3月遷到北平。全總六屆三次執(zhí)委會議決定,從第七次全國勞動大會起,將全國勞動大會改稱為中國工會全國代表大會。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全總及其所屬各級工會組織遭到了嚴重的沖擊、破壞。196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停止全總作為全國工會領導機關的活動。
中國工會“九大”于1978年10月11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大會是在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之后召開的。大會總結了1957年中國工會“八大”以來我國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曲折發(fā)展的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制定了新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基本方針和任務。
中國工會“十大”于1983年10月19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大會肯定了我國工會組織按照黨的方針,在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團結和引導廣大職工前進的一系列工作,并討論確定了新時期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方針任務。大會通過了新的《中國工會章程》。
中國工會“十六大”于2013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開。大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中國工會章程(修正案)〉的決議》(草案)等決議。這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確定,我國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當前,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大對工會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充分發(fā)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充分發(fā)揮工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切實完成好新時代工會工作的新課題,是工會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務。
現(xiàn)階段的中國處于變革的年代,新矛盾、新問題不斷衍生,把握現(xiàn)實的脈搏,著眼未來的輝煌,是新時期工會工作者所面臨的挑戰(zhàn)。應對挑戰(zhàn),我們需要汲取歷史的經(jīng)驗,而重溫歷史,正是為了明天的發(fā)展。在歷史中總結,在發(fā)展中揚棄,我們堅信工運事業(yè)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