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走過山山水水,他鄉(xiāng)的山水或是秀美或是雄偉,或是少了歷史的滄桑,或是少了異域的風情,或是杏花煙雨江南的婀娜,少了一份遙遠的天際之美。唯獨呼瑪爾,靜默地佇立在黑龍江上游,既有大興安嶺的群山環(huán)抱,更有溫婉的呼瑪河繞城浸潤,對面俄羅斯的斯馬諾夫斯克等三個小城在點點漁火中悠悠的傳來小夜曲,讓人不由得想起《喀秋莎》《紅莓花兒開》……漁民在霞光里劃動雙槳,唱著長調,載著歸心,載著滿船的哲羅魚、細鱗魚和不知名的冷水魚融入夜色。漫步江邊,是故鄉(xiāng),是異鄉(xiāng),這一刻曼妙就在眼前這一池柔波里。這樣的氛圍里催人如夢啊,夢里是中國的最北臨江小城,夢里的呼瑪爾是一幅水墨丹青,龍頭山、畫山、鹿鼎山與呼瑪爾河相依相伴,滿眼的濃綠,滿眼的山花,呼瑪爾的美是夢境之美,夢里,幸福之花就在眼前絢爛。走進呼瑪爾,就走進尋夢之旅。
呼瑪爾這個魅力的名字,一說是達斡爾語,意為:“高山峽谷不見陽光的激流”;一說是蒙語,意為:行圍前列之人。無論哪種說法都在詮釋著呼瑪爾的美麗和神奇。
第一次到呼瑪小城,是兒子小學畢業(yè)那年。因為那里有一個同窗,同窗的孩子和兒子同齡。小城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靜靜地躲在群山懷里的獨居小院,干凈、靈秀、純潔,呼瑪河水就是一汪深情的眼神,含情脈脈地注視著、深愛著小城,又像一條飄逸的澄凈的絲帶將小城深情纏繞,讓人的心一下子就溫柔起來,我們在江邊隨性地行走,拍照,一艘輪船在江邊靜臥,隨時等待著起航,站在鑲嵌國徽的界碑前我們留下了最真純的記憶。大家商量著去觀賞龍頭山,兩個孩子一提到“龍”的字樣就歡呼雀躍起來。在呼瑪河的入江口處,遠遠的就能看見一座酷似龍頭的山體橫臥在江面,一面在中國,一面在俄羅斯,真是實實在在的界江龍山。龍頭引頸向南,讓你不由得感覺到一種曠遠和蒼茫,氣勢高昂的龍頭倒映在滔滔的江水之中,四周巍巍群山相擁,宛如:“潛龍在水,飛龍在天”,兒子大聲地喊著:“神龍見首不見尾?。 蹦欠N神秘和氣宇非凡都在兒子的驚呼里。
再次來到呼瑪小城是在2013年的 “文化之旅,界江之行”,我們采風團乘坐“北極明珠”號從洛古河出發(fā),大家在甲板上合影,高舉隊旗,大聲高喊:“黑龍江我們來了!”隨行的船員給我們講解著,讓我們最興奮的是他和我們說,呼瑪河江段是“黑龍江上的小三峽”,山峰陡峭,浪急灘險,到了呼瑪境內的迎門砬子了,大家都跑到船艙外一睹 “迎門砬子鬼門關,十艘船過九艘翻的”驚險,迎門砬子整座山峰矗立在滾滾的濤聲里,自上游而來的江水沖擊著山體,激起層層漩渦,激流也變得咆哮起來,大家驚呼著,捕捉著波濤洶涌的瞬間。境內的冒煙山,由于自燃現(xiàn)象,遠望就如煙霧繚繞,在江水中緩緩升騰,于是大山、大江、濤聲、迷霧在你的眼前幻化成神奇仙境。感覺到船在緩緩靠岸,原來到了察哈顏村,這個村莊因察哈顏山而得名,是上海知青劉先生曾經插隊下鄉(xiāng)的地方,他像當?shù)厝艘粯訜崆榈貛ьI我們下船,岸上有座涼亭,一群老鄉(xiāng)在岸邊等候,朝我們這里張望著,很快有人和他打招呼,就有人上前拉住劉先生的手。行走在察哈顏的鄉(xiāng)間小路,江水味道的微風里混著野草野花的清香迎面吹來,古樸的民房、散落的人群、食雜店、食雜店前縫制漁網的婦人、樹下幾個孩童……這個不足百人的小村莊依山傍水,在恬淡、幽靜里怡然自得。有時間真該來察哈顏這個小村莊走走,這里的察哈顏山是有情的山,多少美麗傳說都融在這山脊中;這里的江段是多變的水,時而驚濤駭浪,時而平穩(wěn)如鏡,多少情感滄桑就在這一川江水里順流而去,只有天然、質樸和知足的原生態(tài)的小村落。誰能說這里不是讓人心情沉靜的好去處呢?
我們的采風船依舊行駛在呼瑪河江段,早已把呼瑪當成自己家鄉(xiāng)的老知青劉先生給我們介紹著畫山,畫山原本有一個粗獷的名字為大砬子,這是一座英雄的山,抗聯(lián)三支隊埋伏在深山密林中,三十多次的戰(zhàn)火硝煙,一百多人的隊伍戰(zhàn)到最后十一人,“為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吶喊至今還回蕩在藍天白云深處,與滔滔江水一起傳遞著久遠。在后來的回訪中,時任黑龍江省長的陳雷深有感慨:人與自然合一,壯美如畫。于是,大砬子有了個好聽的名字叫畫山。拾階而上,手扶著木質棧道,登高望遠,畫山就被鑲嵌在著一江深水中。畫家的筆下瞬間就繪出了一幅山水畫卷,大江、大山、大森林,更有江鷗不時飛入畫面,伴著陣陣松濤入耳,畫面就靈動起來,我們都是畫中人。那一刻,我的心沉醉在這畫境中,心下就有個愿望,有時間再來呼瑪爾。
真是機緣巧合,2016年“作家進警營,大筆寫忠誠”采訪活動中,我們這組采訪單位有呼瑪縣公安局,當時正是北國的冬天,呼瑪河江面厚厚的冰層上散落著剛剛降落的雪花,更有不化的積雪純白而不染塵,我們歡呼著跑過去,掬起一份白雪就像捧起一份圣潔,小城在冬日的青山白雪里靜謐安詳著,等待著春風化雨,樹綠花紅。漫天的雪花還在飄落著,紛紛擾擾的一份纏綿,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著同一句詩:“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真的就擺上了呼瑪?shù)牡氐兰Z食酒,小酌以怡情,大家品嘗著美酒,高舉手中的黑面饅頭,都說這是喝過的最醇香的酒,吃過的最正宗的饅頭,呼瑪人不無自豪地說:“這是我們最北糧食大縣,最北的奉獻?!倍颊f斗酒詩百篇,微醉中就寫出了一首詩:緣定呼瑪爾。靈感來自當天采訪的正旗邊防派出所,我們采訪結束在門前合影時,一位背著雙肩包的漂亮姑娘進入我們的視線,她是來找愛人一起去接孩子的。原來她是從哈爾濱一家醫(yī)院辭職來到這邊陲小城,只為了心中那份真愛。問她后悔不,她笑了:“我喜歡這里,純凈、天然、溫馨,和愛的人在一起很幸福?!迸c一人執(zhí)手,擇一城而居。一份愛的追求在呼瑪爾生根、結果而無怨無悔。
相對于擁擠喧囂,相對于霓虹閃爍,相對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呼瑪小城這份幽寂與神秘,更是一份溫馨恬靜情緒的落腳點。這里山水有情,這里老縣百年,這里曾經被喚作“古站”。是1682年清朝寧古塔副都統(tǒng)旗下的1500名士兵的馬蹄聲踏碎了小城的寧靜,始建呼瑪爾木城,漫漫黃金路必經之處,長長古戰(zhàn)場抗擊入侵,呼瑪爾日漸繁盛起來。1914年,知縣孫繩武啟用“呼瑪縣印”,呼瑪縣署的牌子正式掛起。這一切都記錄在呼瑪?shù)厍轲^內,歷經百年滄桑,曾經的呼瑪縣署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地情館內的主題歌“喊一聲我的呼瑪爾”,雄渾大氣、蕩氣回腸,呼瑪百年的發(fā)展巨變都幻化在這歌聲里。與地情館遙相呼應的是呼瑪博物館,聲影并茂的金山展區(qū)再現(xiàn)著曾經的金礦輝煌:商鋪林立、商賈云集,叫賣聲不絕于耳,俄羅斯人、日本人穿行其中。難怪大清王朝把他的龍脈藏寶處設在了呼瑪爾的鹿鼎山。有文字為證:“龍江右岸,呼瑪西南,有百丈懸崖,謂鹿鼎之山。嘗聞斯山,為清龍脈之地,遺八旗重寶。更有人文傳奇,說玄幻故事。”站在刻有“鹿鼎山”字樣的石頭前,思緒紛飛,這里埋藏大清的寶藏,這里有韋小寶的曠世奇緣,七個花一樣的女子與他相依相伴。如今登高俯瞰,滿眼的農田,麥浪翻滾,一望無際的綠編織著生機盎然。曾經的神奇故事和美好傳說在這里發(fā)酵,來到鹿鼎山是否就可以成就一份愛的奇緣?
一個人在小城里悠閑地行走,就散漫到不想離開,身心處于一種安閑澄明的境界里;乘船沿著呼瑪河而行,眼里的界江風光和異域風情又讓你在江水中忘情。只要把不舍留在夢里,夢中最北的臨江小城在就那一池柔波里,山水相依,空靈而俊美,古老而神奇。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炫麗的山花在江水的浸潤中梨花帶雨般嬌柔,渴求著擁抱你……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看這滿眼的溫婉多么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