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定宇
荔枝乃南國佳果。唐代楊貴妃好食鮮荔枝,命嶺南貢送,限七日至長安。唐代杜牧《過華清宮絕句》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彼未K軾《食荔枝》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福州烏石山雙驂園有一副楹聯(lián),對《食荔枝》抒發(fā)感慨:
平生最喜說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
天下幾人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
有“荔園古剎”之稱的褔建西禪寺里,石柱上刻有關于荔枝的對聯(lián):
來啖荔枝,此地合留蘇子帶;
閑翻貝葉,其源參徹柳州詩。
此古聯(lián)典含蘇東坡與柳宗元兩大名家。又如對聯(lián):
隋替唐興,一脈泉源通海外;
梁蒔宋盛,千年荔子矗庭前。
聯(lián)意追根溯源,描寫該寺種植荔枝歷史之悠久及其在海外之影響深遠。
被稱為荔鄉(xiāng)的福建莆田,古時在縣衙門上刻有一副對聯(lián):
荔子甲天下;
梅妃是部民。
如今在該縣古譙樓上還有一副長達九十六字的長聯(lián),其中就有“獨有荔枝甲天下”的名句。
又如在寧德三都島上,盛產(chǎn)一種“妃子笑”荔枝,當?shù)厥陂g也刻有一副對聯(lián):
全國名荔惟此有;
天下奇珍別處無。
根子貢園乃廣東高州荔枝的縮影,這里就有兩副吟誦貢荔對聯(lián):
貢荔系家鄉(xiāng),遠道舟車勞力士;
園林沾雨露,高州風味笑真妃。
貢品優(yōu)良,形美味香妃子笑;
園林茂盛,花繁果碩荔農(nóng)歡。
古往今來,聯(lián)家常以荔枝為題應對作聯(lián)。明代嘉靖年間,官至吏、禮、兵三部尚書的湛甘泉(若水),把福建良種荔枝核帶回廣東增城沙貝培植。荔枝成林后,人們把這種清甜爽口的荔枝叫“尚書懷”。一年夏天,湛甘泉見伸到水邊的枝丫掛滿荔枝,觸景生情,想要撰副荔枝對聯(lián),吟道:
荔枝枝枝枝映水;
上聯(lián)脫口而出,但下聯(lián)總覺得不好對。于是以品荔為名開辦荔枝宴,邀請文人墨客共對下聯(lián)。一后生應聲而答:
菱角角角角朝天。
荔枝對菱角,映水對朝天,對物貼切,聲韻工整。湛甘泉拍案叫絕。應對者是增城舉人胡庭蘭。一位騷客又提出一個新的上聯(lián):“荔枝紅掛綠;……可是,一直沒有人應對。
曾與孫中山一起起義、后退隱西湖的劉學詢,為他的家鄉(xiāng)劉莊寫了副荔枝聯(lián):
五月荔枝香,千里鄉(xiāng)心歸未得;
六橋楊柳綠,兩家春色共平分。
臺灣臺中縣軒亭,鐫刻有荔枝聯(lián):
香飄丹荔風三面;
綠蘸清池水一奩。
廣東斗門縣荔枝節(jié)楹聯(lián):
啖荔黃梁,斗邑增光,聚九州貴客同歌興旺;
還珠合浦,金甌補缺,期萬國龍人共創(chuàng)輝煌。
重慶市合川區(qū)《荔枝閣》對聯(lián)
膚香凝醴酩,歷來夏熟皇妃殿;
脂嫩潤繒綃,從此春榮百姓家。
贊賞荔枝的對聯(lián)還有:
紅妝本天成,玉膚愛親香澤口;
仁心原我有,云樹得入南天門。
2013年廣東省高考語文題出了句上聯(lián),至今未有絕佳的對句:
荔枝龍眼木瓜,皆是嶺南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