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英,宋嘉琳,朱鳳祥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yī)院,山東 威海 2644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以腰腿劇烈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1]。臨床治療中采用西醫(yī)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療效,在中醫(yī)辨證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歸屬于“痹癥”范疇,以通絡除痹為治療契機[2],采取中藥熱熨療法治療,臨床療效較為顯著。本文為探究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疼痛病人的治療中應用中西醫(yī)護理的臨床療效,于2017年3月--2017年3月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疼痛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參與臨床研究,取得滿意結果?,F詳細報告如下:
于2017年3月--2017年3月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疼痛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參與臨床研究,根據數字隨機法將患者均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3例和22例,平均年齡為(36.21±5.49)歲;對照組中男女性患者分別為24例和21例,平均年齡為(36.24±4.9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差別(P>0.05)。所有患者對于研究意圖及資料用途均知曉。
所有患者均接受地脈滴注250mL20%甘露醇治療。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房護理、環(huán)境護理、藥物護理等內容。實驗組患者接受中西醫(yī)護理,具體內容包括:
1.2.1 情感護理
患者突發(fā)急性疼痛將會誘發(fā)煩躁、抑郁等消極情緒,對疾病的治療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護理人員要針對此類現象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心理疏導和安慰,用親切的態(tài)度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療與心情間的關系,指導患者聯系如何自我調節(jié)情緒[3],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此外還需要注意營造溫馨和諧的病房環(huán)境,使患者能夠欣賞日常生活,促進內心穩(wěn)定充實。
1.2.2 中醫(yī)治療護理
對患者疼痛部位進行評分,了解患者相關病史,是否存在過敏史,以患者疼痛部位和腰椎間盤突出部位為基礎進行對應艾灸取穴治療,取環(huán)跳、腰陽關、腎腧、殷門等穴。依據一定比例充分混勻女貞子、冬葵子、吳茱萸、萊菔子四類藥物和粗鹽,加熱放于布袋中備用,熱熨于患者疼痛部位,從而發(fā)揮舒筋通絡、活血祛瘀的作用。熱熨過程中要將熱熨部位充分暴露[4],對于患者隱私注意保護,注重保暖,治療過程中要及時了解患者的感受,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燙傷;對于老年患者,其反應較為遲鈍,若不能及時了解患者感受將使得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1.2.3 飲食護理
治療期間患者需要長時間臥床,胃腸道蠕動變慢,極易發(fā)生便秘。因此飲食上要多增加一些高纖維易消化食物,促進胃腸道排空,此外,還可增加一些理氣食物,例如蔗糖、蘿卜等,促進胃腸蠕動,飲水時可泡一些潤腸通便的食物,例如蜂蜜、決明子等。飲食中要少食多餐,保證每日的飲水量,禁食生冷辛辣食物。
本文所涉及數據均采用SPPS11.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經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對照組相比具有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比對護理滿意度,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及滿意度比對(n,%)
在中醫(yī)辨證理論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疼痛的病因多為腰肌勞損后氣機不暢、氣滯血瘀使得淤阻日久凝集病發(fā)。因此臨床中要從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出發(fā)進行治療,多采取中藥熱熨法進行治療,本次治療所用藥物中吳茱萸可降逆止嘔、散熱止痛[5];女貞子可治腰膝酸軟等疾病,抗炎作用顯著;萊菔子可降氣化痰,冬葵子可消腫利濕、清熱,四味藥物聯合應用可發(fā)揮舒筋通絡、化瘀止痛的作用。在治療過程中結合以情志護理,疏導患者消極情緒,建立積極樂觀的就診心態(tài);配合以合理的飲食護理,禁食生冷刺激食物,避免誘發(fā)便秘。
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及相關參考文獻可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急性疼痛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中西醫(yī)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可取得十分顯著的臨床療效,患者依從性高,可逐步擴大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