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華
醫(yī)學碩士,醫(yī)學類高級職稱,山西省心理咨詢師協(xié)會首席常務理事,山西省網(wǎng)上家長學校講師,太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萬柏林區(qū)分站站長,山西智慧源心理咨詢研究中心首席心理咨詢師,10 年心理咨詢經(jīng)歷,長期從事未成年人心理能力提升的研究與探索。
案例一
我家寶寶五歲半了,不久前我還在開心地感嘆五歲的他是個天使寶寶,溫和、禮貌,特別有愛,但是回奶奶家過了一個暑假之后就變了,變得像一頭暴躁易怒的小獅子,有一點不如意就大喊“我就不!”“別理我!”“討厭!”特別讓人抓狂,見了人也不像以前有禮貌了。我查資料說5-5.5歲是和順期,5.5-6歲是非和順期,是正常的,要以平常心對待。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我們做家長的要怎么做才合適?
崔老師說
“和順期”與“非和順期”,這是你從資料上看到的對孩子問題的一個解釋,但比孩子狀態(tài)是不是正常這個評價更重要的是從“溫和有禮”到“暴躁易怒”之間,孩子經(jīng)歷了什么?在奶奶家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他可以大聲喊出“別理我”“討厭”這些情緒滿滿的話?孩子在經(jīng)歷這些事情時他的感受是怎樣的?外在憤怒的表現(xiàn)后面一定是內(nèi)心塞滿了憤怒的情緒,我很高興你的孩子可以把內(nèi)心的憤怒、不快表達出來,盡管這樣的表達有一定的破壞性。如果媽媽能夠引導孩子發(fā)現(xiàn)他自己在假期經(jīng)歷事件中的感受,并且尊重和理解他的感受,孩子的感受一旦被媽媽“看見”了、理解了,他的情緒就能得到平復,行為自然也就趨于平和有禮了。當然,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行為,有些在我們看來是出格的,但是,孩子心中是沒有“格”的,這個行為標準是我們給他輸入的,這個過程就是教育。
案例二
我家孩子在路上遇到幼兒園的小朋友時,從來不主動打招呼,有認識的小朋友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回應。過了很久以后才會跟我說:“媽媽,剛才那個是XXX,是我們班的?!庇龅酱笕藭r我讓孩子打招呼,她更是鉆到我懷里不做聲。這種表現(xiàn)我該怎么引導?
崔老師說
看得出來,你對孩子是不太滿意的,覺得她與人交往時不夠主動。她的行為本身沒有問題,她知道要和人打招呼,只是比較害羞而已。父母最好的對待方式就是忽略,不必遇到人就提醒孩子要去打招呼,這樣等于在告訴她:你不主動。你之前讓孩子打招呼時她鉆到了你懷里,變得更不主動了。正說明你這樣的方法沒有效果。害羞的孩子有個特點,就是慢熱,當她遇到比較熟悉的人時就好一點,如果她主動和別人交往時你能對她的主動行為加以肯定和贊許,在這樣的鼓勵下孩子就會更主動地與人交往了。
案例三
木木上小班了,幼兒園要求每天中午必須午睡,但是他入睡很慢,一般孩子們12點開始睡覺,兩點起床。他卻總是睡不著,翻來覆去,快兩點才能睡著,但是這個時候幼兒園的孩子們要起床了。因為怕打擾別的小朋友睡覺,沒辦法我只能中午跑過去接他回家?;丶乙膊凰近c我再送去幼兒園。這樣一來,工作和生活都打亂了。晚上也是,必須要媽媽陪著睡才可以,入睡很困難。對此我很困惑,有什么好辦法嗎?
崔老師說
如何適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是孩子入園適應的一個大問題,你中午把孩子接回來的做法肯定對孩子適應幼兒園是沒有幫助的。
先得問一下,你的孩子一天睡幾個小時?幾小時的睡眠對他來說就足夠了?這幾個小時是由哪些時間段來組成的?這些問題你得搞清楚,清楚之后你就有辦法了。因為困倦是進入睡眠的前提,書上所說的幾歲時一天睡幾小時是對大部分孩子而言的,每個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特點。如果孩子平常睡眠時間過長,讓他入睡就不容易。
其次才是睡前習慣。對于睡前習慣問題的調(diào)整,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相信媽媽也下過不少功夫。
調(diào)整孩子的睡眠,不是別人能找到辦法的,而是需要家長自己研究孩子的作息規(guī)律,加以設計調(diào)整并且形成習慣,其實這個功課早在入園之前就該開始了。我要提醒的是媽媽的態(tài)度,無論你用的什么方法,一定要溫柔而堅持。
對孩子的要求采取溫柔而堅持的態(tài)度,才是木木媽媽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