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可以抵擋饑餓,可以尋回尊嚴。
她靠乞討?zhàn)B活了1400名孤兒,讓印度不得不正視存在的社會問題:帶來尖銳沖突的種姓制度、居高不下的性犯罪率、屢見不鮮的虐童事件……她曾被3位印度總理接見,一生被授予的獎項超過750項,她的事跡被改編成電影。她不僅是眾多孤兒的母親,更是引導(dǎo)整個民族慢下來,等一等自己靈魂的那個人。
她,名叫辛度胡太·夏卡。
夏卡早早體會了世界的不公平。
她1948年出生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里,10歲時,她以童養(yǎng)媳的身份嫁給了一個30歲的鄰村男子。20歲時,她已經(jīng)有了三個兒子,如同一個生育機器。
一個意外事件讓夏卡的生命軌跡發(fā)生了改變。一次,當?shù)氐膼喊园汛迕駛冃量嗖杉姆柿吓<S占為己有。看起來柔弱的夏卡義憤填膺,向當?shù)氐恼e報,使得這名惡霸從此無利可圖。她本來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卻墜落谷底。惡霸用謠言詆毀夏卡,并且在她丈夫面前說了許多對她不實的指控。而她丈夫居然相信了,把懷胎九月的她趕出了家門。
大腹便便的夏卡無處可去,肚子的疼痛讓她感覺孩子即將出生。無可奈何之下,她找了一個牛圈生下了孩子,用石塊斷開臍帶。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夏卡回到了父母家,本以為母親會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沒想到卻被趕走,以免在這小村莊中被別人說閑話。
面對嗷嗷待哺的女兒,夏卡沒有時間咀嚼悲傷,來到火車站,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賣唱。好在每天總有一兩個人會救濟這對苦命的母女,讓女兒不至于挨餓。
夏卡很快發(fā)現(xiàn),無家可歸的絕非她和女兒。夜晚的火車站周邊,有很多人露宿街頭,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孩子,那臟兮兮的小臉蛋,那因營養(yǎng)不良而瘦弱的身體,還有那對一切漠不關(guān)心的眼神,令夏卡深感難過。
一天晚上,一陣哭聲將夏卡從睡夢中驚醒。她看到一個嬰兒被遺棄在火車站入口的臺階上。她走過去,將嬰兒抱在懷里,從此再也沒有放下。
在火車站四周流浪的孩子們發(fā)現(xiàn)夏卡收留了棄嬰后,每到飯點,他們也會圍攏過來,用可憐巴巴的眼神看著夏卡,看得她心都碎了。
除了將討來的錢或食物分給孩子們,夏卡能想到的有尊嚴的方式,就是教這些孩子們唱歌。歌聲除了可以暫時抵擋饑餓,還可以讓孩子們有尊嚴地乞討。
漸漸地,夏卡住的那個小橋洞成了流浪孩子們的集散地,尤其是到了飯點。一個面包掰到最后,分到每個孩子手里,也不過是拇指般大小。每當此時,夏卡都想放聲大哭,就算她整日整夜地唱歌乞討,仍然無法讓孩子們吃飽。于是,夏卡帶著孩子們?nèi)ナ諒U品,以幫飯店義務(wù)洗碗為代價,打包客人吃剩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