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一(原創(chuàng))
普羅斯佩·梅里美是法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出生在巴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讀中學(xué)時,梅里美有一段時間非常癡迷于繪畫,他和同樣喜歡繪畫的同學(xué)勞拉成了很好的朋友。
有一次,學(xué)校舉辦一場繪畫大賽,梅里美和勞拉一起報名參加了。不過,在宣布選手名單時,卻沒有勞拉的名字。這讓勞拉非常沮喪和難過——自己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梅里美也感覺很意外,與此同時,他突然想起來,當(dāng)時在報名途中,勞拉突然有急事要離開,便委托梅里美替他報名,而報名時梅里美不清楚勞拉的學(xué)生證信息,本打算第二天提醒勞拉去補上,后來卻完全忘記了,所以最終導(dǎo)致了勞拉沒有報名成功。
梅里美坦誠地跟勞拉說明了真相,并真誠地向他道歉。沒想到勞拉很生氣,不斷埋怨梅里美的失誤,甚至懷疑他是故意為之。梅里美耐心地跟他解釋,同時一如既往地關(guān)心著他。不過,這件事似乎對勞拉的影響很大,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不肯搭理梅里美,即使偶爾在一起,也會產(chǎn)生不快。最終,勞拉還是選擇了疏遠梅里美。
“當(dāng)初我就勸你不要道歉,你卻不肯聽,你想得太天真了!誰知道勞拉這么過分,你都承認錯誤了,他卻還這樣對你?!庇信笥烟婷防锩来虮Р黄健C防锩罁u搖頭說:“我早就預(yù)料到這樣的后果了。”“那你為什么還要道歉?”朋友不解地反問。梅里美坦然地說:“我做錯了事,就要接受對方負面情緒的反撲,甚至最終離我而去。但這不怪勞拉,這都是我該承受的后果。”
是的,道歉之后希望對方立刻閉嘴,并且當(dāng)作錯誤從來沒有發(fā)生過,其實是一種很自私的、逃避責(zé)任的行為。我們要接受并理解對方的反應(yīng),同時接受懲罰、面對后果,這才是道歉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