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梁瑩近日被曝出學術不端。媒體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她長期在網(wǎng)上刪除自己的中文論著,并在教學工作中敷衍怠慢。據(jù)稱,被她刪除的那些文章,有確鑿無疑的抄襲證據(jù)。目前,南京大學校方已成立調(diào)查組介入調(diào)查。
①氣得肝疼,南京大學怎么會長期容忍這樣的人當老師。
②比起梁瑩,我更關心誰讓她成為了長江學者。
③學術體系里的唯論文制暴露出的缺點還少嗎?怎么不想著改一改?
長期在網(wǎng)上刪除自己的論文,梁瑩的解釋是剛入行不懂規(guī)矩。這顯然是托詞。任何一個受過學術訓練的人都知道發(fā)表的論文是學術成果,被引用得越多,說明學術成就越高。梁瑩卻處心積慮刪除那些曾幫助自己評上職稱、申請到教職和各種獎項的論文,是不懂規(guī)矩還是怕日后東窗事發(fā)?
之后還有更不可思議的事被曝光:梁教授上課吃零食、玩手機,讓自己爸爸給本科生上課。甚至于,她還在課堂上自稱身價3000萬元,用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影像嚇得老人下跪以拿到研究數(shù)據(jù)……槽點太多,我都不知道先吐槽哪一個了。
南大師生不是不憤怒。社會學院6位教授早就建議校方調(diào)查核實有關梁瑩的傳聞,但迄今沒有反饋結果;社會學院社工系2014級全體18名學生曾聯(lián)合向校方提交書面舉報材料,然而也沒有下文。
作為氣憤的吃瓜群眾,我們就想問問:如此缺乏學術水準的人,是怎樣混進中國一流名校南京大學的?如此學術行為不端的人,為何能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6位教授、18名學生的舉報,為何不了了之?這到底是一個個案,還是高校圈的普遍問題?公眾需要一個答案。
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一組大橋建設者的圖片刷屏。人民日報新媒體也把當天的新聞C位給了這些超級工程建設者。
①作為有幸參與大橋建設的一名普通工人,我驕傲!
②最美的面龐,最燦爛的笑容,最高大的身軀,最誠摯的愛國心。致敬!
③平凡的人做到了不平凡的事。
10月16日,趙麗穎和馮紹峰同時在微博公開結婚喜訊,用的是“官宣”兩個字,讓官宣體走紅網(wǎng)絡。隨后數(shù)日,大大小小的新聞幾乎都用了“官宣”為題,朋友圈也被各種“官宣”刷屏。
①我只承認人民日報今天發(fā)布的官宣:《54年前的官宣,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②官宣: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官宣:駕駛證&行駛證。
③你也可以是自己的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