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窂募埫孀呦蜚y幕,在青春系的電影中,贏得口碑,作家劉同的同名書系,也出到第三本。他說,成長中的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抱怨身處黑暗,不如提燈前行。他和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曾經滿心迷茫,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愛好寫作,寫過俊男美女的故事,卻反響平平。劉同意識到,只有剖析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同類。
對寫字有一腔熱愛的劉同,從小就沒有想要讓自己“太舒服“地活著。他的父親是醫(yī)生,他沒有報考醫(yī)科,背著家人報考了湖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為此兩年和父親沒有說話。在每一個對未來迷茫擔心的夜晚,他用稿紙一張張地寫作,哪怕沒有遇到伯樂。
從湖南郴州考進長沙的劉同,一直努力,他不停地寫字,不停地實踐,他參加歌唱比賽,演講比賽,書法比賽,突破那個沒有自信,會臉紅的自己,為了讓自己畢業(yè)后不再回到出生的小城市。大學畢業(yè)后,劉同留在了湖南電視臺,他努力工作,壓力大到頭發(fā)眉毛一起掉。他也讓自己孤注一擲,辭職考研,沒想到差了兩分,沒有考上,卻陰差陽錯找到機會成了北漂。
在高強度的工作下,劉同將寫作當作比k歌更令自己釋放的方式。那本令自己都意外爆紅的書《誰的青春不迷?!肪褪菑淖约?00萬字的十年日記中摘取的。為了做一部真正青春一點兒的電影,他和伙伴們從眾多的新鮮面孔中選了六個年輕人做主演,為了青春校園的戲份不跳戲,又從將近十萬人的海選中選出了近三十名真正的學生作為同班同學。電影最終斬獲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兩億票房。但劉同認為,比起票房,六個新人主演憑自己的努力被大家看到,這是更重要的。劉同說自己是一個感情充沛的人,“我很容易哭,有人說我矯情,但我知道,它是老天賦予我的能力“。以前,劉同也會不好意思,覺得流淚的人“孬種“又“娘炮”,后來他意識到,容易感動的人更能在意到別人的感受,更容易懂得安靜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