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平
結合財富管理的目標及人性非理性的特征,我們將家庭主要面臨的風險分為5類:無法控制的外部風險、左口袋里的資產價格波動風險、右口袋收入中斷的風險、財務決策的非理性帶來的財務損失風險、財產變現(xiàn)和傳承中的程序障礙導致的財富風險。
風險是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風險一詞的由來,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期,以打魚捕撈為生的漁民們,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禱,祈禱的主要內容是讓神靈保佑自己在出海時能夠風平浪靜、滿載而歸;他們在長期的捕撈實踐中,深深地體會到“風”給他們帶來無法預測的危險,他們認識到,在出海捕撈打魚的生活中,“風”即意味著“險”,因此有了風險一詞的由來。
什么是風險?它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由于各類研究的角度以及實踐中所需結果的不同,在國內外學術界尚無統(tǒng)一的定論。其中“風險客觀說”認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損失不確定性,因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它是可以預測的。“風險客觀說”強調損失的不確定,用概率作為度量風險的指標。國際標準組織ISO對風險的定義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相比以往的風險的定義,這個定義包容性更強。
在此將風險定義為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風險是財務損失的不確定性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1)風險是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風險的必要條件;(2)不是所有的不確定性都是風險;(3)風險可能帶來損失,也可能帶來收益;(4)確定的損失不是風險。
早期的埃及人為了忘記饑餓,經常聚集在一起玩一種叫作“獵犬與胡狼”的游戲,實際上就是今天的擲骰子游戲,相對面的數(shù)字之和是7的骰子大約產生于公元前1400年的埃及,骰子就是游戲中常用的隨機發(fā)生器,這類游戲也叫作機會性游戲。
17世紀中葉,法國有一位熱衷于擲骰子游戲的貴族名叫德·梅耳,他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事實:將一枚骰子連擲4次至少出現(xiàn)一個六點的機會比較多,而同時將兩枚骰子擲24次,至少出現(xiàn)1次雙六的機會卻很少。這是什么原因呢?后人稱此為著名的德·梅耳問題。
參賭者將他們遇到的問題請教當時法國數(shù)學家帕斯卡,帕斯卡接受了這些問題,由此逐漸開始了對概率的研究。一個看起來可能是17世紀小消遣的游戲卻帶來了風險概念的核心:概率論。
正如18世紀著名的數(shù)學家拉普拉斯所說:“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實際上只是概率問題。你可以說我們所掌握的所有知識都是不確定的,人類的所有知識系統(tǒng)都與概率相連?!?/p>
盡管數(shù)學家教我們用概率來考慮問題,想用理性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是人類本能中的非理性因素往往控制著人類的思想、行為。在生活、決策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從概率的角度思考問題,直覺、欲望、沖動往往主導著我們的行為,概率反而變得無足輕重。
在《金融學》中,Bodie和 Robert.C.Merton將家庭的風險種類歸納為以下5類。
(1)疾病、殘疾和死亡。意外疾病和事故傷害的治療和陪護的需要,以及無法工作造成的收入損失,會給人們增加巨大的開銷。
(2)失業(yè)風險,指失去工作的風險。
(3)耐用消費品風險。這一風險源自房子、汽車或其他耐用消費品所有權的損失。這些損失可能因為火害或偷盜引起,也可能由于技術進步或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使得原有耐用消費品過時或廢棄而引起。
(4)責任風險。若你為其他人蒙受的損失承擔責任,當對方向你提出經濟索賠時,便產生責任風險。例如,你因為開車粗心大意而造成車禍,便需要承擔他人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費用。
(5)金融資產風險。這一風險源自持有面額為一種或幾種貨幣的不同種類的金融資產,如股票或固定收入證券。發(fā)行這些證券的公司、政府或其他經濟組織面臨的不確定性是金融資產風險的根源。
結合財富管理的目標及人性非理性的特征,我們將家庭主要面臨的風險分為5類:無法控制的外部風險;左口袋里的資產價格波動風險;右口袋收入中斷的風險;財務決策的非理性帶來的財務損失風險;財產變現(xiàn)和傳承中的程序障礙導致的財富風險。
風險管理的方法包括:風險規(guī)避、損失控制、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
風險規(guī)避 在考慮到某項活動存在風險損失的可能性較大時,采取主動放棄或加以改變,以避免與該項活動相關的風險的策略,是一種最徹底的控制風險技術。
損失控制 對不愿放棄也不愿轉移的危險,降低其損失頻率,縮小其損失幅度的各種控制技術。
風險自留 也稱為風險承擔,是指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動承擔風險,以內部的資源來彌補損失。
風險轉移 指通過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另一個人或單位的一種風險處理方式。向其他人轉移部分或全部風險是金融體系發(fā)揮最大作用的所在之處。風險轉移包含3種方法。
(1)對沖。為降低損失暴露程度而采取的行動同時導致放棄獲利可能性時,這被認為是在對沖風險。在股票投資中,假設你的總投資額為50萬元,由于不確定市場是否會下跌,但同時又想獲得收益,于是你構建一個簡單的對沖的股票組合:持有股票30萬元,做空股指期貨20萬元。這樣股市下跌時就能大大減少損失,而上漲則能獲得一定的收益;對沖在商業(yè)中最廣泛的應用就是套期保值,假設某農場在6個月后出售100噸小麥,為了到時能以現(xiàn)價賣出小麥,農民可以在期貨市場賣出100噸小麥的期貨,這樣不管6個月后小麥價格漲跌,他最終得到的收入都是以現(xiàn)價賣出的小麥收入。對沖一般運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期貨、期權等。期權是金融市場中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之一,期權便于風險管理、能有效度量和管理波動風險、是更精細的風險管理工具。
(2)投保。為了避免損失支付保險費(為保險支付的價格)。通過購買保險,將如果不購買保險會遭受更大損失的不確定性替換為一項確定的損失(支付的保費)。保險通過支付額外費用(保險費)在保留潛在收益的情況下,減低風險帶來的損失,用固定損失(保費)替換如果不投保遭受較大損失的可能性。保險和套期保值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在套期保值時,你通過放棄潛在收益降低造成損失的風險。保險則是通過支付保險費用,在保留潛在收益的情況下降低損失的風險。擁有一份保險就相當于擁有一份期權,而一份期權也相當于一種保險形式。
(3)分散化。分散化指的是持有類似數(shù)量的多種風險資產,而不是將全部投資集中于一項風險資產,分散化限定了任意單項資產的風險暴露程度。比如一個家庭有300萬元資產,這些資產包括:房產150萬元,保險50萬元,股票20萬元,基金30萬元,債券20萬元,理財產品20萬元,黃金10萬元。這樣分散的資產組合就能降低單一投資品種面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