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珠
江西省鄱陽四十里街中心學校湖東小學
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地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定向的思考。它是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手段。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先導,又是促使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那么,教師怎么樣在課堂提問,才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呢?筆者結合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體會,談一些看法。
在小學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積極性都對學生的課堂提問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和數(shù)學能力就應該從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開始。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來完成課堂學習的過程,這樣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只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才有可能將學生的提問能力激發(fā)出來。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疑問是思維的先導,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它能夠使學生的求職欲望由潛在的表現(xiàn)形式轉變?yōu)榛钴S的表現(xiàn)形式。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積極的課堂學習情緒來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興趣,讓學生勇于和樂于提出問題,做到在學中疑問,在疑問中學習,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激發(fā)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例如我們在講除法的時候,可以引導性地提出一個問題:能夠被4整除的數(shù)都有哪些?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踴躍地去回答,不限定答案的數(shù)量,先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然后我們就將主動權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相似的問題來,并由其他的同學來進行回答。這樣的教學方式我曾經在一次教學活動中使用過,效果非常好。我在講簡單幾何形體的時候,我就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來做答,首先就有一個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問題提出的同學可以任意選定一名同學來做答,其他同學可以加以補充,回答不上來的同學要再提出另一個問題來,這使每一個學生都要做好回答和提問的準備,這樣就變相地促使學生去掌握課本上的知識。
學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這正是問題意識的表現(xiàn)。在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順應這一個規(guī)律,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之間要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焦慮感,讓他們充分展示靈性,發(fā)展個性。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對學生要歡迎質疑,歡迎爭辯,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而合理地評價,這樣不僅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而且有利于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fā)展。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滿堂問與滿堂灌相比,雖然形式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認學生是可以自主學習的人,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如果用過于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領著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并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回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于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于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后,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階段,即便是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口欲言而不敢言,他們不敢開口提問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學生是比較的內向,羞于開口,而有很多同學是自尊心比較強,怕提問不合理而被其他的同學笑話。這時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這些心理障礙有所重視,要想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學生的這些心理障礙必須消除。例如我有一個學生,他在數(shù)學課堂上很少發(fā)言,起初我認為他是語言組織能力不好而不敢開口,但是在經過了解之后,這個學生的語文成績很好,語言組織能力應該是同齡學生中比較不錯的,他不敢開口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自尊心比較強,曾經有幾次提出的問題都不是很合理,有幾個比較淘氣的男孩子就笑話他,導致他不敢開口。這時候我首先是對這個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告訴他做任何事都要敢于面對失敗,自尊心是要用行動來維護的,結果這個孩子聽了我的話之后就變得敢于開口提問,而且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優(yōu)秀,這樣很多同學都對他刮目相看,他的這一舉動也對很多同學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鼓勵和促進作用。在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的同時,我還告訴學生,要想讓自己提出的問題合理,就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一個詳細的了解,做好提問前的準備,做到疑有所思,思有所得,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首先要有十足的把握,然后再開口講出來。
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提問能力給予充分的重視,提問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數(shù)學成績以及數(shù)學能力的高低,但是與此同時學生的提問能力要建立在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的前提之下。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教授學生一些提問的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學有所疑,疑有所思的優(yōu)良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