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明/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Skip》發(fā)表于1995年,同年入圍第114屆直木賞,是北村薫“時間與人”三部曲的開山之作,1998年被改編成電視劇,2004年、2017年兩度被搬上舞臺。故事講述了17歲的高中女生真理子在結束學校活動的準備后疲憊入睡,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家里,鏡中那位女兒的母親、丈夫的妻子居然是25年后的自己,周遭都認為她只是暫時失憶,她卻十分清楚自己是被時間玩弄,奪走了歲月,跳轉到了此刻,作為高中教師的“現(xiàn)在的她”馬上要去面對那些和自己的內(nèi)心一般大的學生。基于故事情節(jié)對人物內(nèi)心的細致關照,改編作的敘事方式較原作發(fā)生了極大變化。
在琳達·哈琴對改編的三種模式的劃分中,舞臺劇的改編歸為展示模式①,展示便難與演員的表演脫得了干系。作為一個人格和身體被分裂的角色,舞臺?、诘奶幚磉x擇了霧矢大夢③和深川麻衣④兩位女演員共飾真理子一角⑤,原作全篇的敘事均以真理子的第一人稱內(nèi)視角的敘述來完成,并且“她”是一位不可靠的敘述者:
“可能是哪位新生的父親吧。我輕輕地對他點頭示意,那人有些吃驚,拘謹?shù)鼗囟Y。禮節(jié)與禮節(jié)之間的春天的氣息中,一只小小的蝴蝶忽然經(jīng)過,輕飄飄地飛走了。”⑥
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緣何讓人聯(lián)想到輕飄飄的蝴蝶?他并不能觸發(fā)一般人關于蝴蝶的聯(lián)想,也許的確在低下頭的瞬間恰巧有一只蝴蝶飛過,但更可能的情況是,敘述形成了一種張力和反諷,結合真理子正在籌備《蝴蝶夫人》的演出,將她成熟外表下的少女的內(nèi)心和性格表露無遺。而在舞臺上不可能交由兩位主演來進行大段這樣的敘述,這會使觀眾產(chǎn)生疑惑、難以理解以至跳出戲劇?!案木幨且环N擴展的重寫本,同時它也經(jīng)常會重新編碼成為一套不同的傳統(tǒng)和慣例。有時候這種轉碼它需要媒介的變換……改變就像進化,是一種跨世代的現(xiàn)象”⑦,真理子的敘事話語轉由舞臺上的所有演員共同來完成,形成了敘事形式上的進化。涉及到情感強烈的內(nèi)心獨白交由兩位女主角交替演繹自不必說,推進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內(nèi)心之間對話的敘述由其他演員交替完成。真理子這個角色是在快節(jié)奏的語音推進和演員們齊心協(xié)力地話語組接中共同完成的。川上弘美評價北村薫不是一個急性子的作家,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他思慮的周全。原作本是娓娓道來的緩慢節(jié)奏,這在兩個小時的舞臺表演中難以實現(xiàn),演員們借助舞臺動作和表情的表演加快了敘述的節(jié)奏、合作完成同一個表演動作(例如兩位女主演在表現(xiàn)真理子的情感變化時需要同時留下眼淚或高聲呼喊。)盡管會有太過緊湊以致缺失之嫌,但這種表演帶來的快感和震撼是原作所無法給予的。同時為了彌補快節(jié)奏帶來的不適,演員之間溫情地互動適時地收放了觀眾的緊張情緒,這也是閱讀小說作品所無法實現(xiàn)的。
原作小說還以插敘、情節(jié)的打斷、混亂和事件的重組與拼貼來體現(xiàn)“快轉”。而舞臺上燈光快速地變化預示場景的不斷變換,極少給觀眾留白的時間,即便是順敘也保持著極快的節(jié)奏。舞臺上為了便于觀眾理解情節(jié)采用順敘,刪減了原作中的許多情節(jié),尤其是那些細膩的情感、心理和動作描寫,本是難以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同時又是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所必不可少的要素,為了情節(jié)完整、不混亂以及時間的把控而割愛,不失為一種缺憾。演員們輕盈的腳步始終未停,臺詞從未中斷,這對觀眾莫不也是一種考驗。
廣播劇似的、朗讀似的舞臺敘事能使原作的蘊藉得到豐富地傳達,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觀眾對舞美、服裝、燈光等這些視覺感官上的刺激,盡管它有歌舞形式的表演以豐富觀感,但對于敘事和原作所傳達的情感與意義而言,觀眾此刻更接近文字本身描繪的世界,舒緩的背景樂讓大段激烈的臺詞和持續(xù)的張力在爆發(fā)中得到了舒緩,一張一弛,削弱了念白的突兀與尷尬,令觀眾凝神靜觀以不至于過度受挫。心理活動在舞臺劇上是難以體現(xiàn)的。如果忠實地再現(xiàn)心理活動的場景則會造成意義傳達的混亂。全部依靠演員的演技,動作,眼神,表情等非文本的表現(xiàn)難以被所有觀眾看清和理會;無實物的表演盡管很現(xiàn)演員功力,但受于時空限制又有諸多難以傳達之處。
此外原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短句和文體的雜糅,書信和便箋在原作中的設置不僅調(diào)控著敘事節(jié)奏,它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語言”的珍視以及對青春的溫情回憶和對時代變遷的慨嘆。從結構上看這使得全書有著游戲般的設計和對照,全書看起來盎然成趣。然而這一點無法在舞臺上得到體現(xiàn)。
“skip”的題中之義本身就是一處含混表達,北村薫在原作的后記中特意提到:
“Skip是‘快轉’的意思,同時也是主人公那,即便咬牙堅持也不會丟失的輕盈腳步。因而不更改題目?!雹?/p>
既有“快進”、“跳轉”之意,同時也指小孩子高興時常用的一種走路方式——“小跳步”。因而前文討論過的舞臺表演節(jié)奏地加快,也有為體現(xiàn)主題中的這種雙關和含混的意義在改編中所做的努力。
這種語義的含混在原作小說中多次出現(xiàn),這對改編者的解讀、詮釋和再現(xiàn)提出了嚴苛的挑戰(zhàn)。對于讀者,尤其是其他語言的譯者和讀者可能會造成誤解、誤譯和誤讀。舞臺表演所帶來的直接的感官感受,有機會修正讀者之前的理解(考慮到除卻非文學目的的肆意改編外,大多數(shù)改編者會就原作中自己不理解之處提出給原作者請教,作者的本意由此得出。)如在全劇的高潮部分,學校文化祭舉行途中,真理子的學生新田突然向她表達愛意,盡管這種愛意是源于他認識到自己喜歡的是真理子17歲的內(nèi)心,而無關她此刻的外表,但真理子回絕他道:“我對你而言,是故事、是圖畫、是音樂——就像那樣?!雹嵊捎凇帮L”在日語中既是指“kaze”,自然現(xiàn)象的風,也是“fuu”,“像……樣”、表達“態(tài)度”的意思。這或許解釋得通蔡佩青先生在此處誤譯的原因。但是考慮到角色本身天真、活潑的性格以及當時的語境,舞臺上的深川麻衣所斟酌出的:“對你來說,我是故事、是圖畫、是音樂——也是一陣風??!”就是單純地在表達這位學生對于老師的喜歡是值得珍藏的回憶,但也是無法捕捉和稍縱即逝的。此處的表演,即改編的解讀,正是起到了修正原作讀者誤解的作用。
盡管作為文學作品的原作在語意上的豐富蘊藉是臺詞難以望其項背的,但“改編作品和原作總是要處在一定的語境之中:時間與空間;社會與文化。它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雹鈱τ趶V大的讀者來說,尤其那些有著不同語言背景、社會和文化背景的讀者來說,這種蘊藉的意味是難以傳達的。真理子最后決定邀請新田共舞一曲,作為約定的實現(xiàn)和溫暖的告別。她問道:
“你會在那個圈中等我嗎?”?
學校文化祭的最后,師生會圍成一個圓圈挑起俄克拉荷馬舞?,幾小節(jié)后前面一組人與后一組交換舞伴直至樂曲結束,因此實際上真理子能否實現(xiàn)約定和新田跳舞是不確定的,這種盼望與焦急的復雜心理和情感正是因為這個“舞圈”的存在才更具感染力。然而非常遺憾的是,蔡佩青先生的漢譯本把它譯作了“舞池”?,作者精心設計的氛圍與意境因此蕩然無存。這種因為文化背景造成的誤讀在舞臺表演上得到了修正,或許觀眾最初也會疑惑“輪”為何物?但當音樂響起,全場演員隨著可以旋轉的舞臺背景圍成圓圈、牽起雙手,整齊地起舞,他們的舞步跨向彼此,而作品跨過了歧義與誤解,從含混和隱藏的意義中躍然而起、直達觀眾心底。
北村薫不是要去探討時間錯亂、平行宇宙、時空黑洞抑或是人的選擇性失憶的問題。他借助“時間與人”的母題去追憶了20世紀60年代后現(xiàn)代主義、大眾傳媒迅速發(fā)展的時代,也是在消費社會下改編開始盛行的時代。他總結提出了“老師(先生)只不過是先出生的那一位,要和學生一起成長”的教育觀,他懷念那些消失的黑膠唱片和黑白電視機但卻又并不因此失落,因為有些東西像主人公的堅強、樂觀和真摯一般,是跨越世代而存在的。而改編作品本身也具有類似的力量,它以全新的敘事方式將那些被時間淹沒了一角的寶貴財富挖掘出來,洗凈、打蠟、擦亮,重新展示給世人。
注釋:
①田王晉健.沉浸在另一個世界——琳達·哈琴理論研究[J].理論探索·當代文壇,2015(5).
②由于作品融入了原創(chuàng)的歌舞表演,無法將其稱之為話劇、歌劇或舞劇的任何一種。舞臺劇是對此類藝術形式達成默契和慣例的稱謂。
③Axon Entertainment所屬演員,原寶冢歌劇團月組主演男役。
④TEN CARAT所屬演員,原偶像組合乃木坂46成員。
⑤本文以池袋Sunshine劇場2017年5月3日的演出為參照,影像資料見:SKIP.2017 NAPPOS UNITED Co.,LTD.NuDVD-0003.
⑥北村薫.スキップ[M].東京:新潮社,1995:204.(作者譯)
⑦ L i n d a H u t c h e o n.A T h e o r y o f A d a p t a t i o n[M].N e w York:Routledge,2006:32~34.作者譯,原文 為:“adaptation is a kind of extended palimpsest and, at the same time, often a transcoding into a different set of conventions. Sometimes,but not always,this transcoding entails a change of medium.”,“Adaptation, like evolution, is a transgenerational phenomenon.”
⑧北村薫.スキップ[M].東京:新潮社,1995:付記.(作者譯)
⑨[日]北村薫.快轉[M].蔡佩青,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342.⑩李楊.自主、變化、推陳出現(xiàn)——琳達·哈欽論文學作品的改編[J].外國文學,2008,3(2).源引自Linda Hutcheon.A Theory of Adapta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6:142.原 文 為:“An adaptation, like the work it adapts, is always framed in a context—a time and a place, a society and a culture; it does not exist in a vacuum.”
?北村薫.スキップ[M].東京:新潮社,1995:413.(作者譯)
?1943年出品,由弗雷德·金妮曼執(zhí)導,戈登·麥克雷、格洛麗亞·格雷厄姆主演的音樂劇《俄克拉荷馬》,改編自女作家Lynn Riggs的小說《丁香綠了》?!抖砜死神R》是歷史上第一部有劇情的音樂劇,也是第一部發(fā)行原創(chuàng)組錄音的音樂劇。這部出色的改編作品最終獲得美國文學普利策獎。
?舞廳中供跳交際舞的地方,比休息區(qū)略低,形狀如池。參見:[日]北村薫.快轉[M].蔡佩青,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