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荷梅
感謝母親在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送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作為女性,我對荷花的偏愛也多了一層含義。感謝父親給我起了這么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他希望我像荷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像梅花那樣風雪里耐霜寒。在幾十年的人生旅途中,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正如他老人家所期待的那樣:像荷花,純凈高潔;如臘梅,笑傲風霜,以自己清白、高潔的人品,給眾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幾十年的歲月滄桑,難忘過去;數(shù)不盡的思緒,涌上心頭。幾度風和雨,幾度春和秋,多少苦與樂,多少喜與憂,在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旅途中,經(jīng)歷了世間的風風雨雨,嘗遍了生活的苦辣酸甜,我感慨人生苦短,煩惱不少,有什么辦法?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盡人意的事很多,有些事情根本沒有辦法來改變,也沒有力量來抗拒,只能隨它去吧。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在茫茫的人生路上,怎會少了煩惱,少了憂愁?
幾十年的風雨塵埃,抹不去歲月留下的記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常常想起家鄉(xiāng),想起家鄉(xiāng)的親人,想起那丟在家鄉(xiāng)的遙遠的夢,也許用這些能撫慰我受傷的心靈。家鄉(xiāng)就像一條清澈親和的小河,泛著感情的漣漪,從我心頭緩緩流過。她用她的清純,沖淡了我的哀愁,她讓那溫暖的河水,輕輕流過我的心田,驅(qū)走了我心中的黑暗,溫暖了我冰冷的心窩,頓時有種云開霧散的感覺。有人說境由心造,看來真是這個道理。
自從心境有了變化,自然就有了對生活的熱愛。春天我在陽臺的花盆里播下花種,看著那些破土而出的小苗,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大自然給予的美是永遠享受不完的,每天看著那些花草茁壯成長,心情特別舒暢,盡管它們很平常,也不是什么奇花異草,但我還是很喜歡的。這么多年了,我才真正感到原來生活這么美好,并且也懂得了美好的生活和快樂的心情都是靠自己來改變的。從此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生活對自己多么殘酷,我都要在心里為自己留下一片綠蔭。
如果一個人身體垮了,可以靠精神來負載,而一旦精神垮了,這個人就算完了,他沒有了精神依托,還靠什么來負載?由此可見,人的心態(tài)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多么的重要。精神好比是空氣,便宜得不要一分錢,可是沒有了它就不行,所以我們要愛護自己的精神家園,保持心靈清泉般的處境與美好,就能享受人生全部的幸福和快樂。心態(tài)應(yīng)該是返樸歸真,淡然自如的。
我的童年早已成為一個隨風飄逝的遙遠的夢了,但我卻永遠難忘。那種溫馨的親情,現(xiàn)在回憶起來,依然使我動情。在家鄉(xiāng)的小茅草屋里,灑滿了我的童年、童心和童趣。
小時候,大哥、二哥和姐姐最喜歡把我放在被單里像蕩秋千一樣來回搖晃著玩。一次在玩的時候不小心把破舊的被單又弄出一個大窟窿,母親一氣之下,抓起掃帚把他們一個個都從屋里趕出去,并警告他們不許吃飯。對小孩子們來說,不讓吃飯可能就是最重的懲罰,不然為什么母親一生氣就喜歡這樣嚇唬我們?
秋風涼了,我和二哥一起去撿柴,為母親烤土坯,因為母親經(jīng)常腰痛,用這種辦法能減輕疼痛。我們把撿來的柴點著,把土坯烤熱后,二哥就把它放在母親冰涼的腰上,來緩解她被病痛折磨的痛苦。
我喜歡兒時的冬天,一家人圍坐在火盆邊取暖:父親一邊暖著我的手一邊教我說“小白雞皮薄……”,母親忙著做針線活,二哥則在火盆里炸著苞谷花,炸好后給我吃。有時來不及拿出來的苞谷花在火盆里冒著黑煙,母親就會告訴他一次少放幾顆,炸好了撿出來以后再往里面放,這樣就不會糊了。二哥照著母親說的去做,果然再沒有炸糊。我喜歡聽姐姐一邊做活一邊輕輕唱著“俺拍花鼓一月一……”,一直唱到十二月;我還喜歡在冬天看大哥支起草篩逮麻雀。我又想起那年在玩耍時不慎摔折了胳膊,父親和母親一起用籮頭抬著我到官寺去對骨。睡在籮頭里的我,像是在水上漂,又像是在船里搖,那種既幸福又痛苦的感覺使我終身難忘,至今想起來還有一種暈暈忽忽的幸福感。
想起那些久遠的童年舊事,心中便涌起一種幸福甜潤的感覺。時隔多年,這種感覺依然無法忘掉。昨日的夢無法再現(xiàn),我也找不回昔日記憶里的東西了。對于人生,童年是美麗的,雖然童年的那種幸福生活再也找不回來了,但重要的是能夠找回童年的那份心情,找回并保持著童年那種對生活充滿新鮮、激動和真實的感覺。
一切仿佛都還在昨天,可我已經(jīng)漸漸老去。歲月的風霜使我兩鬢斑白,根根白發(fā)記下我對家的思念和留戀故鄉(xiāng)的拳拳深情。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最值得回憶,滿腔的思念化作紛飛的蝴蝶,也飛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也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容易懷舊,對已逝的童年我開始懷念起來。我懷念童年的一些事,也懷念童年生活里的一些人。
外婆的容顏已經(jīng)記不太清了,只記得外婆雙腿不能行走,用雙手輪換挪動著兩個椅子,身子坐在這個椅子上雙手又艱難地把另一個椅子挪到前邊,我還清楚地記得外婆那昏花無力的雙眼流出的渾濁淚水,至今想起來我仍感到心酸。想想外婆的晚年生活該是多么的孤獨、寂寞和可憐,大女兒1958年遷走后遠在天邊,誰知道何日是她的歸期?這生離的悲傷還沒有化解,又迎來了死別的更大悲痛:小女兒1960年又撒手人寰。這對于一個風燭殘年的古稀老人來說是多么殘酷的打擊啊。盡管母親去世時沒讓外婆知道,可那怎能瞞得過去?母親是非常孝順的,雖然自己的身體不好,她還總是會抽出時間去看望外婆。好久見不到孝順的閨女去看自己,外婆怎能不起疑心?何況她也清楚地知道女兒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果然,春節(jié)我和姐姐一起上門拜年,慈祥的外婆一見到我們就淚流不止,可是她不愿意讓自己的猜測變?yōu)楝F(xiàn)實,就悄悄地拉著我的手,問我:你媽咋不回來?小孩子家不會掩飾,外婆一問,我馬上哭起來,但還是沒忘記臨走時父親交代的話:“不要讓外婆知道你媽死了”,就哭著不說話。外婆是何等聰明的人,見我這樣,自然也就明白了,可是她始終也沒有把母親去世的話題挑明。午飯后,外婆向我使了個眼色,然后艱難地把椅子挪到一個背靜處,從懷里掏出一條毛巾,遞給我說:“快藏好,別讓人看見。”我不知道外婆這條毛巾是怎么來的,更不知道這條毛巾在外婆懷里揣了多久,多少年過去了,到現(xiàn)在我還能回憶起外婆從懷里往外掏毛巾時那種又急又慌的動作和怕被人發(fā)現(xiàn)的表情。我知道外婆老了,又是一個雙腿不能行走的人,她沒有什么能力送給我更多更好的禮物,只能用這條毛巾來表達她對我的關(guān)愛。
下午在我們走之前,外婆就早早地把椅子挪到門口,眼含熱淚目送我們離去。沒想到這次的相見,竟成了永別,1963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外婆就在那個大雪天,帶著對女兒的思念離開了人世。我不知道是一種什么力量支撐著風燭殘年的外婆,在失去女兒的巨大悲痛之中,竟然還活到了80多歲。
在處理外婆后事的時候,因為雪大,父親只帶了大哥和姐姐,留下二哥在家和我做伴。外婆那么疼愛我,我卻沒能給她老人家送終,想想心里真是難受。寫到這里,我心如刀絞,難以繼續(xù),幾次停下筆來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我不僅想起了外婆,想起了母親,還想起了闊別家鄉(xiāng)幾十年,最后長眠在大西北的姨。
我固然能記起過去的一切,可是又到哪里去尋找親人的影子,去重溫親人們的愛?我再也見不到那些和藹可親的親人了,而她們將和我的童年生活一起化為記憶,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伴隨著我慢慢變老,直到生命的永恒。
故土家園,離別苦愁,相思如同一條長帶,一頭連著家鄉(xiāng)的親人,一頭連著我那份割舍不下的鄉(xiāng)情?,F(xiàn)實生活在城市鋼筋水泥的牢籠中,是沒有快樂可言的,只有尋找舊夢,才能讓昔日的快樂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來。
春天正是槐花飄香的日子,我到金水河邊去散步,遠遠地就能聞見槐花的香味。走到槐樹下面,駐足觀望,那一棵棵郁郁蔥蔥的槐樹枝繁葉茂,一串串一簇簇潔白的槐花清新淡雅,隨風飄來陣陣幽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ㄏ悴坏o了我美的享受,也使我想起了家鄉(xiāng),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親人。小時候,也是在那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大哥爬上樹,在槐花如雪的樹上,用手把一串一串的槐花捋下來。有時候不小心,也會把樹枝踩掉在地上,我就摘著掉下來的樹枝上的槐花,等著大哥從樹上下來后一起回家。到家后我們讓母親做槐花蒸菜,母親怕我們把槐刺也帶到花里邊,又細心地挑一遍,然后放在水里洗干凈,再把水淋干,拌上面,放在鍋里蒸著。不等蒸好,我就早早地端著碗站在鍋邊等著,就在母親掀開鍋蓋的那一刻,沁人的槐花香頓時布滿了整個屋子。母親把蒸好的槐花拿出來,撒上油和鹽攪拌均勻后,先給我盛了一碗,吃到嘴里后那濃郁的香甜,至今我還難以忘懷。
幾十年過去了,日子好過了,也嘗過不少美味,但大哥捋的槐花和母親蒸的槐花蒸菜,卻是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佳肴。如今母親和大哥都已故去,那種美味在我思念親人的時候,味道又濃了許多。
槐花,故鄉(xiāng)的槐花,你還是那么美、那么甜嗎?你可知道當年那個站在樹下的小姑娘,如今已經(jīng)兩鬢染霜?而你永遠不變的是潔白如雪、清新淡雅,你用你樸素的美,裝扮著多姿多彩的春天。自然規(guī)律可以使我黑發(fā)變白,容顏變老,但它永遠改變不了我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就像那些開在記憶里的槐花,隔著歲月,依然能聞到它的香甜。記憶里美好的東西如流水般向前延伸,能把所有的舊事都染上溫暖的色彩,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生活中總有一些讓自己珍愛的故事,拾起片片流逝的記憶,如同又重溫昔日那些幸福情景,我把美好的記憶留存在心中,就像是珍藏著一幅永不褪色的圖畫。
歲月,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大河,浩浩蕩蕩,流向遠方。它穿過彎彎曲曲的山澗,激起無數(shù)激情的浪花,見過種種風云變幻,最后帶走了自己的青春年華。讓歲月蕩去臉上的淚痕,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讓陽光永遠沐浴著自己,忘記一切憂傷,保持純真的笑容,從容地面對生活,優(yōu)雅地慢慢變老。從容、淡泊、安詳、包容、蘊涵,是老年人應(yīng)有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