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泉靈
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題記
福貴,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很“舊社會”的名字。大福大貴,人們的愿望總是那么美好,現(xiàn)實也總是喜歡和人們開玩笑。
從抗日戰(zhàn)爭、土改、大躍進、文革到改革開放之初,福貴的一生就是不斷遭遇命運玩弄的凄涼苦難史,也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現(xiàn)代史。。
身份的丟失是福貴的命運給他的第一場活著的苦難。放縱欲望的鬼,日日花紅酒綠的日子,一天天的大好時光,被頹廢充斥,被萎靡所荒廢,這樣的存在不是活著,而是一種靈魂脫離軀殼的叛變,是白白耗費自己的人生。于是命運給他清晰而又響亮的一耳光,讓他明白自己的胡作非為。從少爺淪為貧農(nóng),一無所有時,活著的意義也更赤裸地浮現(xiàn)在富貴的眼前。讓他不論如何也無法逃避。而父親的死更是讓他明白命運賦予他的責任。他并不是有所依靠的兒子了,而是一個應該自力更生的成年人了,無論如何,他必須活著。
而被抓去充軍便是苦難的沖擊。在槍林彈雨的之下等待飛機投下的救濟餅,為每一餐每一口糧食而惶恐;忍受無法見到自己的親人煎熬;忍受每天生命的隨時可能死去的難以預料;這時的福貴才真真切切,明白了自己要活著,一定要活下去。
命運有時也是仁慈的,放他一條生路,讓他以虔誠地活下去的心活著。
可等待他的仍然是苦難,母親的離去,女兒變得聾啞,他無能為力,只有忍受這苦難,他要活著??筛鼮楸У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兒子因抽血救縣長妻子而死去。更讓人感到諷刺的是,縣長是和他一起扛過槍一起打過仗的戰(zhàn)友——劉春生。
他說,春生,你一定要活下去。這句是在戰(zhàn)爭最艱難的時候說的。
春生,你欠我一條命。這是他抱起兒子尸體的時候含著淚說的。
春生,你一定要活著。這是文革時春生被革去縣長被非人虐待時說的。
可是在答應他后,春生還是終結(jié)了自己。
女兒嫁個城里的偏頭女婿,產(chǎn)子時又喪了命,妻子心里沒了牽掛,也離去。就連唯一的留念孫子苦根也沒能長大。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講述一生的故事,有些凄涼。余華在書中卻并沒有煽情,敘述十分樸素十分簡單。但故事的力量卻恰恰在于自始至終都是以平靜的語言敘述下來的。每一個悲劇都是一份沉重,與其說他在寫故事,倒不如說他是用筆,用文字在敲擊人們的心靈,以一種異常悲壯的情感,沖擊著每一個為探尋活著意義的活著的人。
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理念里,活著就是為別人而活。父母為孩子而活,孩子為親人而活??墒?,如果有一天,我們只剩下自己時,又為誰而活呢?“活著”,一個簡單卻有力量的詞語。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狂放不羈的吶喊,不是來自于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那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苦難、無聊與平庸。忍受能忍受的忍受,不能忍受的。這種力量給予人的是:哪怕在最悲痛欲絕的時候,依然能感激自己的生命的存在;在最無助無奈的時候,也從不去想以死亡尋找來生的出路?;钪鴷r與命運一起在塵土飛揚時流離,死去時化作水和泥土回歸大地。這便是活著,越多苦難沖擊,越是堅定不移。
無聊,平庸,絕望和希望,在命運里比比皆是。沒有永遠的困難,也沒有絕對的幸福,這只是我們和我們自己命運之間的友情的象征,而且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在愛與痛的交織里,我們活著;在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著;在絕境和希望里,我們活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苦難和痛苦的邊緣追尋愛的足跡。
愛,或許不是花開定會花落那樣的傷感情懷,或許沒有海誓就要山盟的激情澎湃,它只是靜靜的陪著我們,如夏日里的一陣微風,雪夜里的火柴,短暫卻又美好。撫慰的,溫暖的,只是一顆小小的心。
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溫暖和和煦的陽光聚在某個云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著無垠的天邊,痛快地吶喊出心中那一縷倔強和堅持。
對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以活著的姿態(tài)講述最寬廣、最豐富的眼淚,以及對絕境的抗爭。我想這便是福貴在渡盡劫波后,在夕陽中牽著老牛走向家中的狀態(tài)吧!
夕陽西下,他和老牛的背影平淡安然,這便是活著。
[點 評]
作者敏感地把握住了《活著》那根樸素又深刻的情感之弦,通過解讀福貴一生的坎坷苦難,來闡釋福貴活著的意義,來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對文章主題意義的把握。對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以活著的姿態(tài)講述最寬廣、最豐富的眼淚,以及對絕境的抗爭。渡盡劫波,與苦難人生握手言和?;钪囊饬x,便在于此,超出了活著本身。既簡單又不簡單。小小年紀,卻有看透生活迷霧的瞳孔,閱讀,果能啟人心智,發(fā)人深省。
[作者通聯(lián):江西于都縣第二中學高一(1)班?搖指導教師:康白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