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
近日,一則“河南柘城開征三孩超生罰款”的新聞,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事情的經過是,柘城縣召開全縣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工作動員會,要求全面啟動社會撫養(yǎng)費征收,全縣生育了三孩及超過三孩的家庭,必須繳納相當于夫妻雙方上一年度純收入三倍的罰款。此舉激起了一片爭議之聲,甚至招來不少質疑和批評。輿論壓力之下,柘城縣有關部門回應稱,針對三孩征收社會撫養(yǎng)費一事還只是處于宣傳發(fā)動階段,尚未真正實施。
不管這一事件如何發(fā)展,都值得進行深入的思考。生育二孩放開之后,民眾已普遍形成了生育限制放開的預期。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從以前的嚴厲管制生育,轉為鼓勵生育,許多地方推出延長產假時間、提高生育補助等“真金白銀”的政策。同時,限制生育三孩及以上的政策雖然依舊存在,但一些地方在執(zhí)行過程中,實際上已悄悄松綁,比如對于生育三孩的家庭,采取了默許的態(tài)度,并不刻意追繳社會撫養(yǎng)費,一些補助或免費的服務項目,也適用于三孩家庭。如此大環(huán)境下,柘城縣高調逆勢而行,難免成為輿論炮轟的靶子。
然而平心而論,柘城縣的做法雖然有違社會意愿,惹人反感,但從法律角度而言,其做法并無不當。根據(jù)《河南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規(guī)定,違反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生育第三個及以上子女的,應當征收社會撫養(yǎng)費。每多生育一個子女,分別按發(fā)現(xiàn)違法行為時男方和女方戶籍所在地縣(市、區(qū))上一年度城鎮(zhèn)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社會撫養(yǎng)費。就此而言,柘城縣稱得上是嚴格依法行事。相反,在國家尚沒放開三孩生育的前提下,那些默許乃至鼓勵生育三孩的地方,雖然獲得一片贊揚之聲,卻不免有違法之嫌。
如今的情形卻是,嚴格執(zhí)法的心虛了,有違法之嫌的反倒順理成章,這并非法治社會應有的正常狀態(tài)。同樣的法律政策,在不同地方的執(zhí)行結果卻截然相反,這不僅對法制威信是一種傷害,也會讓公眾陷入無所適從。對于生育三孩的家庭,不同地區(qū)各行其是,甚至出現(xiàn)或補助或罰款的兩極,這樣的政策不均衡,也不利于社會公平。
對于這樣的情法悖離,不能簡單地判定誰是誰非。問題的根源,還在于公共政策本身。目前的生育政策,顯然已與社會發(fā)展、民眾愿望有所脫節(jié),出現(xiàn)了相當?shù)臏笮?。如何緊隨時代的步伐,及時對生育政策作出進一步調整,已是當下所面臨的緊迫課題。
近年來,我國生育政策已發(fā)生了巨大改變。2013年單獨二孩放開,撕開了計劃生育的第一個口子,但效果寥寥。這直接促成了2015年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然而這項政策執(zhí)行三年來,雖有一定效果,總體而言并不理想。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我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63萬;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shù),同比下降約15%至20%。更令人擔憂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shù)據(jù),未來十年內我國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在未來二三年內,隨著我國第三次人口高峰期的育齡婦女逐漸退出育齡期,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導致的生育堆積效應釋放結束,如果不對生育政策及時作出調整,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勢必面臨斷崖式下跌。
公共政策是為了滿足社會需求而存在的,因而公共政策要獲得持久的生命力,贏取最廣泛的社會支持,就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與民眾意愿同行,與社會實際同步。眼下,民眾的生育意愿低迷,已是不爭的事實。生育政策的滯后性及其不利影響,已經顯現(xiàn)。如此情形下,如果生育政策仍然固守不前、放任滯后,不僅難以實現(xiàn)鼓勵生育、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政策初衷,還可能付出巨大的社會代價。
生育政策如何進一步適應國家的長遠發(fā)展、符合民眾的現(xiàn)實利益,已是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輿論對于柘城縣做法的質疑,也是對生育政策深化改革的一種殷切期待。下一步,在國家層面也應當正視這樣的期待,早日確立生育政策的未來方向,給億萬民眾送上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