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是飛躍的時代,同時也推動了時代的飛躍?!白∩闲路孔?,過上好日子”,這不僅是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更是改革開放以來陜西農村地區(qū)群眾“危房”改“安全房”的喜人變化。
農村危房改造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貧困農戶的危險住房維修、加固、翻建等建設活動給予政策性補助,解決其基本住房安全的一項工作。2008年,住建部、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首先在貴州開展試點,隨后逐年擴大試點范圍。我省于2009年被納入全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省份,開始幫助居住在危房中的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柞水是一個典型的秦嶺山區(qū)縣,由于經濟發(fā)展落后,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群眾居住條件得不到改善。2009年以前,在柞水縣農村尤其是極其貧困的山村,茅草房、土坯房比比皆是,“雨天鍋盆接水,晴天布傘遮陽”是當時不少群眾居住條件的真實寫照,曹坪鎮(zhèn)中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吳宗祿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以來,柞水縣專門請了建筑工匠為他家改造危房,如今,他家的房屋改造已全部竣工,屋面做了防水處理,屋后修了排水溝,新蓋的廚房、廁所煥然一新。
“原來老房子年久失修,整天提心吊膽過日子。這次多虧了黨和國家的危房改造政策,讓我住上了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吳宗祿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吳宗祿的住房變化只是陜西近百萬戶危改群眾住房變化的一個縮影,讓廣大群眾住上安全房,過上幸福的生活,是陜西脫貧攻堅奮斗的目標之一。2009至2017年,中央和省上財政投入83.67億元(中央63.66億元,省級20.01億元),全省累計改造農村危房83.8萬戶。
幫扶干部現(xiàn)場查看危房改造情況
延安市寶塔區(qū)佛道平村危房改造后新貌
為了有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陜西省按照“優(yōu)先幫助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采取就地、就近重建翻建的改造方式,解決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問題”的部署,建立省市縣三級住建部門領導包抓機制,月通報、季點評、年終綜合考核機制,通過推廣低成本改造、配套完善各類設施、統(tǒng)籌改善人居環(huán)境、與“旅游+”結合帶動貧困戶增收等經驗做法,2017年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危房改造4.31萬戶,15718戶年度脫貧對象全部達標入住。
陜西持續(xù)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形成的“陜西模式”在三秦大地上不斷復制推廣,其創(chuàng)新的經驗,包括不搞平均主義,明確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不同檔次分類補助,并結合實際測算,制定具體分類補助標準,減輕群眾負擔。針對關中、陜北嚴寒地區(qū),對墻體、屋面、門窗等圍護結構采取節(jié)能措施;針對陜南山區(qū),做好衛(wèi)生廁所、人畜分離。全省從住建系統(tǒng)、設計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精選138名專家,組建農村危房改造專家組,分片區(qū)開展人員培訓、技術交流、經驗推廣,僅今年就累計培訓200余場次、2萬余人次。同時,統(tǒng)籌推進村內道路、綠化、安全供水、垃圾污水治理等設施建設,建設美麗宜居鄉(xiāng)村。部分縣區(qū)將危房改造與“旅游+”戰(zhàn)略結合,將改進建造工法與保留風貌、傳承文化協(xié)調統(tǒng)一,將改善人居環(huán)境與推進文旅相統(tǒng)一,不僅讓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明顯改善了。
2017年9月,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在我省大荔縣召開了全國農村危房改造現(xiàn)場會,并將我省低成本危房改造經驗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同時,我省在精準認定對象、減輕農民負擔、保障住房安全、提升農民滿意度等方面成效顯著,2017年度農村危房改造績效評估排名全國第三,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彰,并將我省列為2017年度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予以激勵的全國五個省份之一。省住建廳被評為2017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優(yōu)秀單位。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我省制定了農村危房改造脫貧工作方案和包抓督查方案,建立省市縣三級住建部門上下聯(lián)動、系統(tǒng)作戰(zhàn)的工作機制。堅持把精準識別農村危房改造對象作為工作的基礎,嚴把標準和程序,加強部門協(xié)作,摸清底數(shù),夯實責任。針對窯洞危房鑒定缺乏標準、農村建房風貌缺失等問題,及時出臺技術規(guī)范、建房圖集等,并建設了一批示范村、樣板房,達到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的效果。在推廣低成本改造、為農民建房提供便利、推進農村人居環(huán)境改善、加大政策宣傳、提升群眾滿意度等方面下大功夫,讓農村貧困戶都能享受到危房改造的成果。
如今的三秦大地,危改的浪潮還在不斷涌動,脫貧的春風吹遍每一處角落,三秦脫貧農戶告別危房、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的新時代幸福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