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洛桑吉參
在藏族歌曲中,有很多歌詞都曾寫到“潔白的哈達獻給你”。而很多人到了藏地,都會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給你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獻哈達是藏民族不可缺失的禮儀,而哈達也伴隨著藏族兒女走過了千年的歲月。
哈達很早就在藏族地區(qū)流行,從最開始的只有達官貴人才能使用發(fā)展到平民百姓使用,并逐漸影響到與藏族比鄰的蒙古族、土族、羌族地區(qū)。
有人認為哈達起源于印度,這是毫無根據的?!肮_”一詞是藏語,很多地方又叫“卡達日”,蒙古族地區(qū)又稱為“拉達”。
公元7世紀以前,在藏區(qū)高原上流傳著一個習俗,就是用野獸和動物皮、羊毛等作為禮品或獎勵勇士。7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頒發(fā)的十五條法令中有英雄賞虎皮豹皮的內容,說明當時豹皮和虎皮已成了藏區(qū)用于各種禮儀的最珍貴的物品。后來,隨著佛教盛行藏區(qū),很快借鑒印度人用衣物和絲綢等禮品向經師和佛像敬獻的習慣,出現了用漢區(qū)產的絲絹和絲紗代替野獸皮作為禮品相互贈送的習俗。
據考證,現在安多藏區(qū)的結婚祝詞中說哈達是“文成公主帶來的漢區(qū)產物”,這是指哈達、包括制造哈達的材料絲絹和絲綢、絲紗是漢地生產的,并不是敬獻哈達的禮儀從漢地傳來。
根據材質不同,哈達大致可分為絲絹、絲綢、絲紗和白麻織成,顏色有白、黃、藍、紅、綠五種,每種顏色代表了不同的意義。每種哈達上的圖紋各異,有云紋、八寶、五妙欲等圖案。
藏族對哈達有“卡達日”“拉則”“拉貴”等不同的名稱。又根據哈達的產地不同而有“漢區(qū)哈達”“衛(wèi)藏哈達”“青海哈達”等稱謂。還根據哈達的價格不同而有“尊達”等不同稱呼。
藏族把哈達視為貴重禮品,在日常生活中如拜見佛僧、迎送貴賓、婚喪娶嫁、祝愿慶賀等無處不用,每個場合都代表了不同的意義,每種顏色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敬獻哈達也有一定規(guī)矩,一般哈達順長折疊,折疊口朝對方,用雙手恭敬地呈現,以示彼此良結勝緣。
歷史隨著時光的腳步走過無數的風風雨雨,哈達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塵埃落定的升華,在另一種精神世界里癡情地承載了太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