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與素質的不成正比,雖不是廣泛存在的現(xiàn)象,但也值得我們深入反思。家長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生怕他們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老師希望學生們通過大量做題,在應試教育中取得高分;社會在選人用人上,往往更青睞名校畢業(yè)生、成績優(yōu)秀者……于是,在當下各階段的教育中,我們就更容易關注那些與知識、分數、學歷相關的內容,卻忽略了品行教育、常識教育這些原本應處于基礎地位的東西。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本質,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或智慧的開啟,更重要的是德行的涵養(yǎng)與品格的培育。諸如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與人為善、文明禮貌等等這些基本品行,理應是教育的首要內容。如果不重視價值觀的培養(yǎng),扣錯了人生的第一??圩?,那么個人的成長道路就會越走越偏。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所說的“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也正是這個道理。
講好育人這一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就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學校不能只見分數不見人,而應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和學習壓力,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在課程設置上,應加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加強道德、藝術、體育、勞動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得到優(yōu)秀品德和文化素養(yǎng)的熏陶,為其成為一個大寫的人打下扎實的基礎。
講好育人這一課,就必須給孩子樹立榜樣,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作為父母,應打破功利主義成才觀的桎梏,培育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主動承擔起第一任老師的職責;作為教師,應當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人師表,為學生做好表率;整個社會也應當樹立起科學理性的人才觀、育人觀,是非明辨的價值觀、榮辱觀,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育人重在育品。
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更要培育完整的人。讓越來越多高素質、高能力、德才兼?zhèn)涞娜擞楷F(xiàn)出來,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我們共同的期盼。
(選自《人民日報》)
【素材解讀】
人品是最高的學位,而品德是人格的靈魂。人品的修養(yǎng)比博士等學位更重要,更有價值,更具魅力。一個人既有人品又有學位,那一定是事業(yè)有成;而雖有了學位卻壞了人品,學位就可能成為一張廢紙,人就可能墜入深淵。
【適用話題】
教育;育人為本;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