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治
一、事件的起因
2017年12月19日,身為從事醫(yī)藥和食品科學技術研究服務三家公司法人代表的董事長譚秦東在“美篇”上發(fā)布一篇名為《中國神酒“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網帖(鴻茅之茅本為茅草之茅,不是雞毛之毛。名字都沒有搞清楚,就來下定論。不由人不懷疑其為民請命的嚴謹性和真實性),并將該文分享到微信群,網站點擊量2241多次,微信好友250多次,微信群有849次訪問,朋友圈有720次訪問,被分享的應該難計其數。2017年12月22日,三天內因“鴻毛藥酒來自天堂毒藥”的網貼導致經銷商和消費者退款退貨約達肆佰多萬元,為防止進一步遭受商業(yè)侵害,內蒙古鴻茅國藥有限公司向當地公安局報案,譚秦東“定論鴻毛是毒藥”嚴重損害了“鴻茅”的商業(yè)信譽,對企業(yè)的經濟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任由肆意定論這種行為在社會漫延,今天是毒藥,明天就可能是毒肉、毒米、毒面、毒茶、毒油、毒菜、毒海鮮等等,將對美麗天堂內蒙古及全國各省區(qū)的食品經濟帶來滅頂之災,是對市場經濟秩序的重大破壞。
這一事件應該引起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理性思考,在人人都關注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的今天,如果任何人都可以肆意冠名xxx食品是毒品,xxx藥品是毒品,給食品和藥品產業(yè)健康發(fā)展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給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每一個企業(yè)的建立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每一個品牌的建立都傾注著幾代人的心血和不懈努力,每一次市場拓展都充滿著挑戰(zhàn)和風險。企業(yè)發(fā)展會有問題,也一定會有問題。如何對待這些問題,需要合適的渠道,法治的環(huán)境,更需要理性的對待與包容。
緣于此,內蒙古自治區(qū)公共關系協(xié)會認真梳理了“鴻毛藥酒來自天堂毒藥”事件不同各方的發(fā)聲,寄希望于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社會各方能夠以經濟發(fā)展的大局出發(fā)消除偏見,公正認識,理性分析,將此事件依法處理以保證未來同等事件不要重復發(fā)生。
二、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為了更好的維護社會秩序
(一)憲法賦予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也有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權利和自由的義務,同時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這是每個公民首先要遵循的。大家議鴻茅,我們就來看看鴻茅。
首先,鴻茅藥酒是有歷史的。創(chuàng)始于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至今有三百多年的生產歷史。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山西名醫(yī)王吉天到包頭行醫(yī),途經鴻茅古鎮(zhèn),買下鴻茅基酒坊,將中草藥秘方配入,發(fā)明鴻茅藥酒,建議每次用量15毫升,每日兩次共30毫升, 不足一兩酒量,延續(xù)至今。公元1830年,欽定為宮廷御酒。中國共產黨七大,鴻茅藥酒做為禮酒,賀龍將軍贊美并結緣,經常飲用抵御風寒。
其次,藥酒出自中醫(yī)?!吨袊幘拼蟮洹啡珪?10余萬字,從酒的起源與發(fā)展,藥酒的起源與發(fā)展,藥酒的特點和作用,藥酒的制作方法,質量鑒定,使用方法做了詳盡記載,博大精深,數據詳實。自泡藥酒在好多地區(qū)的餐館、家庭很普遍。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幾千年經驗實踐總結,自然的成為養(yǎng)生文化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同時也成為民俗特色而被流傳。
再次,要客觀的看待食藥的普適性,任何食品都具有普適應,但并不是適合所有的人。比如,人類賴以生存的小麥有過敏人群、大米有過敏人群、雞蛋有過敏人群、花粉有過敏人群等等都是少數,難到因為他們或她們的過敏,而說其小麥、大米、雞蛋、花粉等有毒嗎?從個體的不適質疑其有毒無可厚非,對自己有毒但并不代表對他人有毒,對他人有毒的并不代表對自己有毒,如果想指證其有毒必須要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其有毒才是正道。
(二)譚秦東定論“鴻毛藥酒來自天堂的毒藥”是事實本身還是捏造的事實,這對于公平、有序、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將是至關重要的。
首先,中醫(yī)藥理論被時間實踐檢驗是科學的,但這一科學一直被西方醫(yī)學方法論質疑,遭遇排擠和邊緣化,中醫(yī)在主流醫(yī)學界和領導管理層面話語權被削弱甚至被嘲笑。中醫(yī)是積分理論,講的是集成和要素協(xié)同配伍;西醫(yī)是微分理論,講的是分解和細分找出問題的基本點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中醫(yī)和西醫(yī)的方法論不同,但目標一致,就是解決人類病痛和維護人類健康。因此鴻茅藥酒只要按照功能和主治說明按量服用,就不是“毒藥”。有人說“是藥三分毒”,任何東西過多過量都有害身體,五谷雜糧、風寒濕毒總是客觀存在的,否則人體肝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次,鴻茅藥酒是傳統(tǒng)的,其配方早已被歷史檢驗。如果按照配方進行生產,“鴻毛藥酒是來自天堂的毒藥”就不成立。但過去不等于現在,現在產品工藝制造環(huán)節(jié)會不會出問題?如果有異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實地考察親自驗證,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譚秦東董事長(醫(yī)學工作者)懷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為百姓健康以及維護生命安全是好的,但你真正了解鴻茅藥酒嗎?
再次,譚秦東文章副標題-中國神酒,只要每天一瓶,離天堂更近一點。不知譚醫(yī)生,每日喝一瓶出自何處?每日喝一瓶好的白酒,我想大多數人也會離天堂更進,何況是藥酒!
如果莫須有的定論鴻茅藥酒是“毒藥”,作為公司法人代表,醫(yī)學工作者,是否構成對他人的商業(yè)信譽、商品信譽的損害,譚秦東作為能夠獨立承擔責任的法律主體,要不要承擔起應有的法律責任?如果任他而言,他又不承擔責任,我們有理由擔心市場經濟秩序正在遭受破壞。
三、主流媒體及政府各部門應先調查有結論后再依法而言
2018年元月25日,經涼城縣人民檢查院批準對涉嫌損害商品聲譽罪對譚秦東執(zhí)行逮捕。同年三月五日,署名程遠(北京煒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的文章《廣告史劣跡斑斑的鴻茅藥酒獲“CCTV國家品牌計劃,打了誰的臉?》在法律101、紅盾論壇發(fā)表。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家主流媒體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三問鴻茅藥酒事件”,引發(fā)公安部、最高檢、國家食藥總局等高層關注并下達指示,《人民網》>>《人民健康網》轉載了《長江日報》《辨“鴻茅藥酒之熱”,讓“依法”成為關鍵詞》。作者提出的“依法”用之準用之妙可謂絕筆,但在依法的主題下,一邊倒的態(tài)勢是聲討“鴻茅藥酒”,似乎忘卻了公平公正才是依法的核心價值,也從根本上忽略了作為三家公司董事長及執(zhí)業(yè)醫(yī)師的譚秦東先生是否有權定論“鴻茅藥酒是毒酒”的合法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憲法精髓,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行事,公司依法經營誰都不能置身于法律之外。法律的神圣在于公平公正公開,不會一邊倒,無論誰違法都要接受法律制裁,只有如此社會得和諧,市場得秩序,人民得安寧。
內蒙古鴻茅國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茅藥酒公司)廣告如有擴大宣傳違反《廣告法》的違法行為,該公司必須要承擔和接受法律的制裁和懲罰。2018年4月26日該公司做了企業(yè)自查整改報告在官方網站發(fā)表,是否還有隱晦,政府部門、媒體和消費者均有權監(jiān)督。譚秦東先生定論“鴻毛藥酒是毒酒”而且是來自天堂(內蒙古),是否構成違法,要從事實出發(fā),平心而論。常言道: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尊敬的各管理部門、各媒體、各協(xié)會、網上評論家及網友,我們共同做一個測試,如果我們是這個實體經濟的當事人,像譚先生這樣說你家產品是來自xx的毒藥,你會不會做出維權反應,會不會盡最大可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會不會以最快的速度來消除對自己商業(yè)品牌的影響。
再次,任何個人、企業(yè)、組織都應為建立和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盡職盡責,只有如此才能提高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水平,才能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進行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目標,才能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管放服”的執(zhí)政理念。
事件的發(fā)展總有其兩面性,一方面認識到“鴻毛藥酒是來自天堂毒藥”事件對市場經濟秩序的破壞性,也要看到“事件”處理得當對全民普法有教育意義,同時也可以規(guī)范一些意見領袖的言論向法治化方向發(fā)展,還可以塑造依法規(guī)范運營的國家品牌企業(yè)。實現多贏的利好性,這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真心的希望各方為實現和諧的公共關系,讓不正當的思想言論在法治社會下徹底破產,消除同情心引發(fā)的偏執(zhí)心態(tài),建立公平公正的法治心態(tài),盡職盡責地為營造公平有序的經濟發(fā)展環(huán)璄與和諧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