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伶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強的特征,采用各種手段誘使其接觸毒品,進而產生依賴。對此,學校、家長和社會應加強對學生的保護,尤其對于農村地區(qū),更要加強重視,防止在校學生受到毒品的傷害,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純凈的成長環(huán)境。
一次針對中小學生的相關問卷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對毒品相關知識的了解較少,缺乏對毒品的防御與抵抗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學生中有87%的人沒有見過毒品的照片,8%的人不知道社會中的毒品主要有哪些,9%的人不了解毒品的危害。由此可見,中小學生缺乏對毒品的防范能力,尤其在農村地區(qū),中小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缺少社會經驗,很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
對于在校學生來說,主要通過學校獲取預防毒品的知識,因此,應加強學校教育力度,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毒品的危害,做好預防。具體措施為:
1.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教育
以往的毒品防范教學以口頭說教為主,學生對此方面接受力較弱,教育效果不夠明顯。對此,學校應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展示各類毒品的樣式、分類、服用后果等。例如,在大屏幕中為學生展示罌粟花,并播放一些用罌粟榨汁后從中提煉出的精華,最終制成“海洛因”“冰毒”“搖頭丸”等毒品的視頻,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毒品,從而拒絕誘惑,遠離毒品。
2.利用案例進行教育
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戒毒所內強制戒毒人員的自述案例,例如原本無憂無慮的花樣年華卻因毒品而失去。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通過畫面的真實再現(xiàn),能夠使學生獲得更深的印象與感觸。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思想與行為能夠對孩子產生較大的影響。對此,家長應為孩子營造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避免孩子染上不良習慣。青少年一般是通過一些混亂的娛樂場所接觸毒品的,部分家長帶孩子進出歌廳,長此以往,孩子也會染上進入歌廳尋求放松的習慣,而這時一些“癮君子”便開始將手伸向未成年人,也許是一塊口香糖、一杯可樂,使其沉迷其中,不自覺地上癮。另外,青少年在成長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與煩惱,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及時開導,打開其心結,使其避免因心情長期郁結而接觸毒品并上癮,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
毒品犯罪打擊作為執(zhí)法部門的重要工作,長期以來從未懈怠。禁毒是每位公民的責任,執(zhí)法部門更要加大對毒品的打擊力度,加強對吸毒人員的管控,在居委會、公園等宣傳欄上做好宣傳工作。執(zhí)法部門可在“全民禁毒宣傳月”等紀念日,大力營造全民戒毒氛圍,嚴厲打擊毒品販賣行為,尤其對于學生、無業(yè)青年等群體,更要加強毒品防范宣傳教育。另外,還可建立更多的公益社團、禁毒志愿者協(xié)會等,發(fā)動社會各界的合力,使禁毒宣傳工作能夠得以妥善高效地落實。
綜上所述,青少年作為祖國的花朵與希望,應為了民族振興、國家富強而努力,以積極健康的思想面對生活與未來,從自身出發(fā)堅決抵制各類毒品。同時,農村學校應更加重視,采用多種方式加強毒品防范教育;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執(zhí)法部門應加大毒品打擊力度,發(fā)動社會合力,為青少年營造出一片凈土,使他們能夠遠離毒品侵害,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