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睘樽屝乱荒旮黜椆ぷ鞲闲屡_階,許多地方正廣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見建議。這無疑是一個正確的舉動。堅持“問計于民”,還是靠“拍腦袋”決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人民群眾的根本態(tài)度,折射出黨員干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
不過,“問計于民”不可以流于形式,不能做官樣文章。只有投入真情實感,拿出為民的姿態(tài),切實轉變作風,才能“問”出真經(jīng)來,“問”出黨群和諧曲,“問”出發(fā)展新思路。
要有真心的意識。把“問計于民”看作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的需要。既然權力是人民給的,所有工作的目的都是造福于民,就應該堅持陽光操作,“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
要有下沉的決心。切實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尤其要多傾聽最底層群眾的呼聲。掌握“第一手資料”,才能“對癥下藥”,作出合乎民意、合乎實際,經(jīng)得起檢驗的科學決策。只有真正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工作的“第一信號”,才能拉近與群眾的情感距離,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要有改進的行動。“真情”不是自己表白的,而是老百姓認可的。一般來說,老百姓會通過以下兩個方面驗證問計的誠意。一是看是否走出去問計。到?jīng)]到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去,到?jīng)]到生產(chǎn)生活還存在不少困難的群眾中去,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看群眾難在哪里、憂在何處。二是看是否不滿足于“問”,更著力于“改”。對問來的計策,不束之高閣,而是認真梳理歸納,深入查找原因,拿出改進作風的實招、好招、硬招,讓老百姓看見“自己說話管用”,了解改進的動作和進程,享受更多的實惠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