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繼金
語言是進行說服教育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說服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毛澤東在進行說服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視和講究語言藝術,不僅說話看對象,因人施言,反對對牛彈琴,而且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詼諧幽默,富含哲理而又文采飛揚,常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毛澤東曾在《反對黨八股》中講,“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毛澤東善于根據(jù)說服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有的放矢、因人施言、對癥下藥,常常能激起說服教育對象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
大革命時期,一次,毛澤東在給工人夜校上課時,先在黑板上寫下“工人”兩個大字,然后對工人們說:“好些工友埋怨自己命苦,說工人沒出息,其實說起來工人的力量最大。”隨后他提高聲音說:“大家不是說天最大嗎?什么是‘天’?”他指著黑板上寫好的“工人”兩個大字,又說道:“大家看,‘工’‘人’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天’?!彼呎f邊在黑板上把“工”和“人”兩個字上下連起寫出一個“天”字,又指著“天”字啟發(fā)工人們說:“大家都說工人沒出息的,我看工人是大有出息,關鍵是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力量大如天。譬如一顆小石子,用腳一踢就踢走了,要是把許多小石子粘成一塊大石頭,那就搬也搬不動了。”毛澤東這些針對工農(nóng)特點又極其鮮明、樸實的語言,很容易為工人、農(nóng)民所接受。
西安事變發(fā)生后,毛澤東來到紅軍大學給學員們上課,他說:“蔣介石罪惡滔天,欠下全國人民無數(shù)的血債,大家要求殺他,可以理解,不算過分。不殺他,確實不能平民憤。但是,蔣介石是不能殺的,在目前的形勢下,殺了蔣介石,會使國內形勢更加復雜和混亂,有利于日本帝國主義。何況殺了一個蔣介石,還會出現(xiàn)第二、第三個蔣介石。諸葛亮對孟獲還搞七擒七縱,我們對蔣介石為什么不可以一擒一縱呢?”毛澤東的話在情在理,使大家自覺接受并擁護黨中央的決策。
在抗戰(zhàn)時期的大生產(chǎn)運動中,當時“抗大”有些從大城市來的青年抱怨說“什么軍政大學,干脆叫勞動大學”,毛澤東非常誠懇地說:“‘抗大’不斷在擴大,學員數(shù)量成倍增加,學校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勤務人員,不夠用也不能再補充了,那么,大家的吃、穿、用、燒,大量的服務性工作由誰承擔?如果從前線調一些戰(zhàn)斗部隊回延安,來代替‘抗大’的學生擔負這些日常的勞動,這樣做是增強了抗戰(zhàn)力量,還是減少了抗戰(zhàn)力量呢?我們辦‘抗大’是為了抗戰(zhàn),那種減少抗戰(zhàn)力量的事情,我們能辦還是不能辦?”毛澤東的話,幫這些有抱怨情緒的學員解決了思想上的問題,使他們能夠自覺投入到生產(chǎn)勞動中去鍛煉自己。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毛澤東有一次在給紅軍戰(zhàn)士講話時指出:“馬列寫了很多書,一下子掌握不了那么多,我現(xiàn)在只講‘二三四’三個字的道理?!泵珴蓶|又進行了具體解釋:“‘二’是指兩種戰(zhàn)爭。古今中外,不斷打仗,打來打去,只有兩種,一種是正義的,一種是非正義的,我們共產(chǎn)黨人要用正義戰(zhàn)爭反對非正義的反革命戰(zhàn)爭?!侵溉蠹o律。我們是革命的隊伍,沒有紀律不行,否則,不能統(tǒng)一行動,不能打勝仗。更不能侵犯工農(nóng)利益,哪怕一個小小的雞蛋也不能拿?!摹侵父锩婈牫舜蛘?、消滅敵人之外,還要做好四件事,第一是打土豪分田地,發(fā)動群眾;第二是建立工農(nóng)武裝,主力才會有后備軍;第三是建立革命政權,和國民黨對立起來,用老百姓的話講,建立我們的埃(蘇維埃)政府;第四是建立地方黨組織?!边@個“二三四”的道理,好懂又好記,一下子就被戰(zhàn)士們掌握了。
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揭示其錯誤的性質及原因,毛澤東形象地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lián)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浮褪羌?,‘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有些同志卻在那里‘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有些同志則僅僅把箭拿在手里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愿意放出去。這樣的人就是古董鑒賞家,幾乎和革命不發(fā)生關系。”毛澤東的這些話,形象地說明了書本知識與實際的關系,使人們認識到教條主義的危害。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為了堅定戰(zhàn)士革命必勝的信念,鼓動大家說:“我們現(xiàn)在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晌覀冞@塊小石頭總有一天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睘榱耸箯V大紅軍指戰(zhàn)員認識到革命路線的重要性,毛澤東意味深長地對蕭克等領導干部講了張果老倒騎毛驢的故事。他告訴大家,革命的隊伍如果路線、政策不對,革命就不能勝利。
抗戰(zhàn)時期,毛澤東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題寫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校訓,他曾用《西游記》中的人物譬喻。毛澤東說:“唐僧這個人,一心一意去西天取經(jīng),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難,百折不回,他的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他也有缺點,麻痹、警惕性不高,敵人換個花樣就不認識了。豬八戒有許多缺點,但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能吃苦。孫猴子很靈活,很機動,但是他最大的缺點就是方向不堅定,三心二意……”毛澤東還特別提到那匹白馬:“它不圖名利,埋頭苦干,把唐僧一直馱到西天,把經(jīng)取了回來,這是一種樸素、踏實的作風?!?/p>
毛澤東在紅軍大學作關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報告時,臺下有人提問:“如果蔣介石不談判,不接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抗日主張怎么辦?蔣介石心狠手毒,毫無信義,放了他,他會抗日嗎?”毛澤東聽后,風趣幽默地說:“你們看,陜北的毛驢很多。毛驢馱了東西是不愿上山的,但是陜北老鄉(xiāng)讓毛驢上山有三個辦法,一拉,二推,三打。蔣介石是不愿意抗戰(zhàn)的,我們就采取對付毛驢一樣的辦法,拉他,推他,再不干就打他。當然嘍,要拉得很緊,推得有力,打得得當,驢子就被趕上山了。西安事變就是這樣。當前,日本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戰(zhàn)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是大勢所趨,但是,驢子是會踢人的,我們要提防它,這就是既聯(lián)合又斗爭。”
1938年,毛澤東在抗日軍政大學講課,為了動員革命青年離開糧食缺乏的延安,轉戰(zhàn)洛川,他就以“肚先生”為話題說:“就有那么一個人不同意。整天嘰里咕嚕的,這個人是誰呀”,“這個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你們的肚子嘍!”頓時引得哄堂大笑。毛澤東又接著說:“不相信試試看,誰敢同這個‘肚先生’較量較量?中國古代有一個道學家叫老子,他非常信這個邪。他說‘民以食為天’,我說是吃飯第一。”接著,他把話轉入了正題,說:“我要講的‘小事’,就是動員同志們去洛川‘就食’。把飯吃飽,解決‘肚先生’問題。所謂‘就食’,就是古人所說的‘就糧’,也就是把人帶到積糧甚多的地方去找飯吃……今天,我們黨中央也學點古人的做法,動員同志們去洛川‘就食’。其目的就是讓大家吃飽肚子,學習好,練好,做好抗日的準備?!泵珴蓶|語言風趣幽默,道理實實在在,在笑聲中,大家思想都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