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凱 沈紅輝
生剝鬼館陳列的生剝鬼裝束和面具(胡俊凱/攝)
日本本州北部日本海側的男鹿半島,有遠古火山寒風山和號稱“男鹿三山”的真山、本山、毛無山等,這些山雖不高,卻據險為要,與斷崖怪石、深谷密林、神社古道一起,營造了一種獨特、神秘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氛圍,孕育了日本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生剝鬼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民俗活動的價值在男鹿半島地方振興中被重新發(fā)現、挖掘,并扮演著重要角色。
坐落在半島腹地山谷里的男鹿真山傳承館是一棟當地傳統(tǒng)的L型木造民居,建于1996年,這里每天都有生剝鬼表演。旁邊一棟造型古樸的建筑為生剝鬼館,展示男鹿市各地生剝鬼節(jié)使用過的生剝鬼稻草衣和形態(tài)各異的面具?!恫t望東方周刊》記者冒雨于下午3點半來到這里,正好趕上傳承館里的一場生剝鬼表演。
在男鹿。生剝鬼節(jié)只在大晦日(12月31日)進行。是夜,從山里出來的生剝鬼身披稻草衣,戴著恐怖面具。在雷鳴海嘯般巨大聲響的伴隨下闖入村民家中,巡視宅屋,詢問家主一年收成如何,家中老人是否得到照顧,家人是否勤奮勞動,媳婦有沒有偷懶,孩子聽不聽話。家主要身著正裝,恭敬迎接,認真回答,并奉之以酒菜、年糕。如家里有不聽話的孩子。生剝鬼會作勢搶奪孩子要將其帶回山里。這時家主苦苦哀求,替孩子解釋,答應來年聽話不偷懶。生剝鬼這才作罷,收下年糕,答應寬恕。但同時告訴這家人明年還會再來。
男鹿市生剝鬼館館長、株式會社男鹿地方振興公社負責人山本晃仁向本刊記者介紹,生剝鬼傳說的由來有好幾種,如緣自山岳信仰、異邦人說等,比較盛行的是,相傳漢武帝巡訪男鹿半島,每天驅使五個鬼做事,只在正月十五這天把鬼放出來,到村子里翻鬧個底朝天,搶奪莊稼和少女。深受困擾的村民與鬼約定,如果天亮前后者把五社堂的一千級石階都壘起來,村民便會獻上少女,鬼若無法完成,就離開村莊。五個鬼把石階壘到第999級時,村民假裝雞鳴報曉,鬼以為天亮了,只好驚慌而去。村民驅鬼成功,但仍害怕鬼再來報復,于是便演化出款待、安撫鬼的生剝鬼節(jié)。
除漢武帝外,男鹿半島甚至還有漢時蘇武的傳說?!肮糯毡景ǚ鸾淘趦鹊奈幕瘞缀醵紒碜灾袊9艜r候,日本海一側和中國交流頻繁。歸根到底,中國元素對日本遺存的傳統(tǒng)文化影響很大。”山本晃仁說。
江戶時期(1603~1868)日本使用中國陰陽歷,生剝鬼節(jié)于正月十五舉行。明治維新后日本改用公歷。二戰(zhàn)后生剝鬼節(jié)改為12月31日舉行。其與當地祭神儀式“柴燈節(jié)”結合起來,成為男鹿半島家家戶戶每年冬季最重要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
男鹿真山傳承館的表演每隔半小時進行一次。傳承館負責人武內信彥介紹說,目前傳承館共有十名全職演員,皆為男鹿本地人,是當地生剝鬼節(jié)的骨干。男演員有6名,其中兩人50多歲,四人70多歲。女演員4名,一人40多歲,兩人50多歲,一人60多歲?!把輪T年齡結構比較老化,如果以后在當地找不到人了,就只好聘用外地人了?!?/p>
生剝鬼節(jié)原本只是民間代代相傳的民俗,40年前的1978年5月,“男鹿的生剝鬼節(jié)”被認定為日本“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和泡沫經濟時期,先后流行過以團體旅行為主的休閑熱和度假村開發(fā)熱。為招攬團隊游客和增加度假村吸引力,人們以生剝鬼節(jié)為主題先后創(chuàng)作了“生剝鬼舞”、“生剝鬼大鼓”等。這些舞蹈、鼓樂超越了生剝鬼節(jié)的季節(jié)J隆陽地域洼,在秋田縣的重要祭祀活動如竿燈節(jié)和展銷會上表演,推動這項民俗文化遺產從村落、鄉(xiāng)間走向了旅游市場。
泡沫經濟破滅后,團體游熱和度假村熱隨之冷卻。上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少子老齡化逐漸嚴重,東京等大都市像磁鐵一般吸引了地方上的年輕人,地方傳統(tǒng)文化和民俗活動因人手不足或后繼乏人而陷入困境。男鹿生剝鬼節(jié)也日漸衰微,有將近一半地方失傳,真正按傳統(tǒng)習俗行事的已不足15%。
據男鹿市與市民團體“男鹿市管江真澄研究會”2015-2016年度對男鹿市148個町內會(自然村落的村民組織或城市街區(qū)市民組織,類似中國的村民小組)的聯(lián)合調查,2015年有21個町內會(占總數的14.2%)仍按慣例進行了生剝鬼節(jié)活動;58個(占39.2%)雖然仍在進行這項儀式。但擔當者已不限于本地未婚男子了;35個(占23.6%)在近30年內失傳;16個(占10.8%)于1926-1989年間失傳;還有18個町內會的失傳時間不明,占12.2%。
原先,由本地未婚男青年擔任生剝鬼的,由于人手缺乏,不得已改由已婚男子、老年人、回鄉(xiāng)探親者或外地人充當?!吧鷦児砦琛薄吧鷦児泶蠊摹钡谋硌菡卟辉俅┑静菀?,而是改穿既耐磨損又便于活動的毛線衣,所戴面具也日益“鬼”化。
男鹿市對生剝鬼節(jié)近些年逐漸衰落的緣由作了分析。如這項傳統(tǒng)民俗活動是以生剝鬼大年夜訪問有孩子家庭為主要內容,而少子老齡化使有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少,活動失去了本意。又如日本人生活方式發(fā)生變化,許多家庭年初年尾仍忙于工作,或利用假期外出旅行等,都使這項活動受到影響。再如在家做飯和喝酒的家庭越來越少,只向前來訪問的生剝鬼交賀儀、而不讓其入客廳的家庭多了。理由是“生剝鬼的稻草裝束帶來的稻草打掃起來很麻煩”“老齡家庭準備招待酒食成為很大負擔”等。
“在日本,很多地方因為年輕人減少,傳統(tǒng)文化難以為繼。我們這里還算好的,至少有一半地方還保留了這項活動?!鄙奖净稳收f。
日本唯一的生剝鬼面具雕刻師石川千秋正在雕刻而具(胡俊凱/攝)
聽說《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采訪。已下班的生剝鬼面具雕刻師石川千秋被請回了生剝鬼館。石川千秋今年63歲,干這行已30年了。他是日本全國唯一的生剝鬼面具雕刻師,2013年曾獲日本地方傳統(tǒng)藝能大獎。據說完成一件作品(從雕刻成型到晾干漆面)要一個月左右。山本晃仁介紹,男鹿半島各地區(qū)的面具,都由當地人自己做,不對外出售。將制作的生剝鬼面具作為工藝品對外銷售的,只有石川千秋一人。
“石川先生制作的生剝鬼面具作品十分精美,我們靠這個做宣傳?!鄙奖净稳收f。石川千秋用一把小刀雕刻出來的生剝鬼面具,是生剝鬼節(jié)衍生出來的地方特色工藝品。他的制作現場成為前來生剝鬼館參觀的旅游者必然駐足觀摩的景點之一。
男鹿半島的大部分屬于男鹿市,主要為山區(qū)。泡沫經濟破滅后,男鹿市經濟長期陷入低迷狀態(tài),工業(yè)一蹶不振,市里對工業(yè)基本不抱什么希望。而近年來農水產業(yè)也都面臨從業(yè)者老齡化嚴重和后繼乏人問題,難以擔當起振興地方重任。
但這個自古至今都遠離政治經濟中心的偏遠半島上,卻擁有“男鹿的生剝鬼節(jié)”“東湖八坂神社節(jié)的統(tǒng)人行事”等國家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國家認定歷史遺跡“脅本城跡”等一大批國家、縣、市三級史跡和文化遺產。
在日本,中央政府倡導對本地文化遺產、風土人情、民俗等進行保護性開發(fā)。在各地。這種保護性開發(fā)與地方振興融合在一起,都在挖掘地方文化遺產和傳統(tǒng)民俗資源優(yōu)勢,在保護前提下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吸引游客,通過發(fā)展旅游業(yè),來帶動地方特色產業(yè)發(fā)展。這一過程中,連原先一些不被重視的傳統(tǒng)民俗和文化遺存,也紛紛被登記造冊保護起來。
在諸業(yè)蕭條的背景下,男鹿市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把目光投向了旅游業(yè)。如2016年《男鹿市綜合規(guī)劃》中提出,要以振興旅游業(yè)為牽引,挖掘和提煉生剝鬼節(jié)、雷魚文化等地方資源的精髓,提高地方特產的品牌力。通過擴大本地特產的生產規(guī)模和六次產業(yè)化,提高其附加價值,來提升傳統(tǒng)產業(yè)的競爭力。
男鹿市旅游文化體育部體育文化課主任畑中麻耶介紹,男鹿市于2012年度對實施生剝鬼節(jié)活動的町內會予以財政補貼。這種補貼依據町內會的家庭數發(fā)放,一次大約有十幾萬日元。2012年度148個町內會中有6個接受了補貼,重新把生剝鬼節(jié)開展起來。但仍有近半數的71個町內會沒有實施。2015年度也仍有69個町沒有實施。
“從地方創(chuàng)生看,保護生剝鬼節(jié)傳統(tǒng)文化,給男鹿地區(qū)帶來了兩大積極影響。一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生剝鬼館自建館至今,已吸引了約260萬游客到訪。二是當地一些年輕人立志要把這項傳統(tǒng)保護下去,所以不去大城市工作,而選擇在當地就業(yè)。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鄙奖净稳收f。
從目前情況看,男鹿市旅游業(yè)仍然面臨一系列問題。比如,在大型活動促進下,來男鹿市旅游的“日歸客”有增加趨勢,但“住宿客”卻減少了。旅游者人均消費額也在逐年減少。在日本各地都致力于振興旅游業(yè)的大背景下,男鹿市怎么解決旅游創(chuàng)意、服務能力、地方特產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是今后需要解決的新課題。
本刊記者在采訪中感到,傳統(tǒng)民俗如果只存于博物館、陳列室,停留于展覽柜中、紙上或影像里。固然可以長久保存其形態(tài),但其生命力畢竟有限。只有當其傳承于民間,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人們記憶和鄉(xiāng)愁里揮之不去的那一抹光亮,其生命力才是真正長久的。而當其以自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成為影響本地發(fā)展的積極元素。其社會價值也就體現得更為充分了。
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即國家、地方政府和民間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存的過程中,較好地扮演了各自角色,不缺位,不越位,官與民相互合作。也可以說,這便是生剝鬼節(jié)等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擺脫失傳厄運并在地方振興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密鑰”。
在國家角色方面,日本作為世界上最早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1950年頒布施行了《文化財保護法》,以法律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作了界定。此后根據新情況不斷予以修訂、調整,如在“風俗習慣”“民俗藝能”基礎上增加“民俗技術”,將具有重要價值的風俗習慣和民俗表演指定為“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等。從1976年5月到2018年3月,經過詳細調查和嚴格審批,日本共認定309件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
國家還創(chuàng)設了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社會地位的“人間國寶”制度,重視對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和宣傳,倡導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性開發(fā)理念,培養(yǎng)國民尤其是年輕人對文化遺產的興趣等。
與中央政府多從法律和政策層面進行工作不同,地方政府更多進行的是具體細微的工作。如《男鹿市綜合規(guī)劃》對市政府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方面要做的工作進行了詳細敘述:
一是提高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整備收藏設施。如收集男鹿市歷史民俗資料,充分利用各種設施展示本地文化遺產等??杏嘘P文化遺產的調查報告。
二是繼承民俗文化遺產,整備和充分利用歷史遺存。與全國八個地方聯(lián)合申請將“來訪神行事”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同時,保護并振興國家重要非物質民俗文化遺產“男鹿的生剝鬼節(jié)”“東湖八坂神社節(jié)的統(tǒng)人行事”等。推進對民俗文化遺產保護團體的支援和對相關人才的培養(yǎng)。實施對國家認定史跡“脅本城遺址”的調查和整備工作,提高其知名度。
三是推進地質公園相關活動,在保護男鹿半島·大瀉地質公園地理地貌環(huán)境的同時,提升其學習功能,通過將文化遺產、傳統(tǒng)習俗、特色飲食和自然環(huán)境聯(lián)結在一起,擴大本地交流人口。以地質公園學習中心為據點開發(fā)新的教育方案。通過招攬各種會議、與其他地質公園合作等,向世界宣傳男鹿半島·大瀉地質公園。
在日本,民眾是地方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祭祀活動、藝能技能以及民俗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都以民眾為主進行。民間保護團體多而活躍,為傳統(tǒng)民俗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的主要承擔者。
男鹿真山傳承館負責人武內信彥說,男鹿真山傳承館具有宣傳、保存生剝鬼節(jié)的功能,由于日本實施政教分離政策,傳承館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男鹿市政府均未參與,完全由真山神社負責?!皞鞒叙^經營狀況比較緊張。男鹿這邊社保、醫(yī)保費率都很高,我們?yōu)檠輪T承擔單位繳納部分,這一塊開支就很大。20多年來從沒有盈利過,勉勉強強維持?!薄?/p>
政府只做政府該做的事。畑中麻耶說,比如男鹿市政府組織生剝鬼節(jié)活動參與者召開“生剝鬼節(jié)研討會”,討論如何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男鹿市各地區(qū)可以在會上分享多地聯(lián)合搞生剝鬼節(jié)活動、放寬生剝鬼扮演者年齡限制、從市外招攬游客和學生扮演生剝鬼等經驗。
政府不太做越俎代庖的事,比如政府項目的經營。山本晃仁說:“生剝鬼館是男鹿市政府于20年前出資建設的,建成后便將運營委托給了我們公司。我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將運營雜費、人工成本扣除后,每年利潤交一部分給市里。市政府不向我們收取租金,但利潤有點租金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