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西域,有一座甜城,她的名字叫哈密。
哈密被譽為世界上最甜的城市。哈密,顧名思義,一個因哈密瓜而得名的地方,但是甜的不僅僅是哈密瓜。甜,彌漫在哈密的每一個角落,連結(jié)著哈密的每一個元素。
甜蜜,可能會讓你想起兒時的一塊水果糖、一個江米團,也可能會讓你想起幸福的初吻、深情的擁抱,甚至是洞房花燭……甜蜜,總是幸福和美好的,也是令人憧憬和向往的。
一年前,因組織選派,我有幸從中原大地河南、從東海之濱上海來到西域哈密,經(jīng)歷了哈密四季,品嘗了哈密之甜,飽覽了新疆之美,深深地愛上了這塊甜蜜的土地,深深地為這里的甜蜜沉醉。
哈密之甜,甜得讓你留戀,讓你留下甜蜜的記憶,讓你勾起幸福的思念。
初春四月,哈密春風(fēng)初度,山雪初融,草木初醒。然而,到了五月,甜甜的桑葚就開始掛上了濃綠的枝頭,一個個粒大飽滿,粉的、紫的、白的,像一粒粒珍珠,像一粒粒瑪瑙,像一串串寶石,溫潤清新,晶瑩剔透。順手摘下幾顆,品嘗春天的饋贈,糯而甜,甜而香,沁入心脾。甜城哈密,開始了一年的甜蜜歲月……
六月,中原大地麥浪翻滾,麥兒黃,杏兒黃。哈密的杏子也開始成熟了。廟爾溝、杏花村的山杏,掛滿了枝頭,黃杏、白杏,甜得干脆,甜得溫暖,比起家鄉(xiāng)的杏子,沒有一絲酸澀。
從七月一直到九月,哈密瓜就是甜城哈密的主題了。天山南北,大南湖到淖毛湖,哈密瓜次第成熟,金黃的、翠綠的、玉白的……瓜農(nóng)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設(shè)了不同特色的哈密瓜采摘風(fēng)情園、體驗園、農(nóng)家樂,讓外地來的游客親自體驗采摘的風(fēng)情,享受采摘的樂趣,品嘗親手摘下的哈密瓜。瓜香隨風(fēng)彌漫,蜜汁在指縫間流淌,喜悅洋溢在臉龐,歡笑在田間飄蕩。
金秋十月,哈密的大棗熟了。紅紅的棗兒掛滿枝頭,把棗葉兒遮住,濃密成簇,壓彎了枝頭。風(fēng)兒吹過,棗子紛紛落下。棗園里,落下的棗子連成片,像紅寶玉石灑落。這里的棗農(nóng)從不用打棗摘棗,等自然落下的棗子慢慢晾干,再一個個撿拾起來、收集起來。哈密有幾千年的種植大棗歷史,棗子個大肉厚,甜糯可口,滋補養(yǎng)顏,可入中藥,市場上倍受歡迎。
甜城,果真不負虛名,哈密瓜、哈密棗,哈密葡萄、哈密西瓜,哈密的“一包糖”,哈密的每一種瓜果,都分外的甜,甜得正宗,甜得醇厚。這里常年干旱少雨,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累積,形成了哈密瓜果的獨有特質(zhì),造就了甜蜜的基因。
甜城哈密,不僅風(fēng)香果甜,而且風(fēng)景優(yōu)美。哈密是西域咽喉,古絲綢之路上的要塞,是西出陽關(guān)的第一個重鎮(zhèn)。哈密被稱為“新疆的縮影”,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占新疆面積的近十分之一,濃縮了新疆之美:自然風(fēng)光奇異,歷史文化厚重,民族風(fēng)情濃郁,人民熱情豪放。東天山連綿起伏、橫亙東西,把哈密分為天山南北。山南山北氣候大別、風(fēng)景迥異:既有雪山冰川、濕地湖泊,又有草原牧場、阡陌田園,還有沙漠戈壁、風(fēng)蝕雅丹。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千年胡楊,記載著歲月的滄桑;大漠孤煙的烽燧臺前,仿佛看到將士披甲征戰(zhàn)的刀光劍影;長河落日的絲綢古道,隱約傳來商旅駝隊的聲聲駝鈴;風(fēng)吹草低的遼闊草原,牧民兄弟牽黃擎蒼、策馬揚鞭;湛藍天空下的潔白氈房,哈薩克族姑娘載歌載舞;瓜鄉(xiāng)廣場上的阿依古麗,唱起了動聽的木卡姆,跳起了歡快的麥西來甫……
“遠方的客人快下馬,請你嘗塊哈密瓜……提來山泉洗風(fēng)塵,吃塊甜瓜好解乏……”這是在哈密人人傳唱的一首歌。正如歌詞所唱,享受甜蜜,分享甜蜜,是哈密人特有的幸福和快樂。田間地頭,林蔭樹下,停車駐足,老鄉(xiāng)們會給你摘下一個新鮮的哈密瓜,一串剛剪下的葡萄,幾顆鮮脆的大棗,毫不吝嗇地請你品嘗。夏秋季節(jié),哈密發(fā)往內(nèi)地的列車、航班和物流、快遞,裝滿了一箱箱甜蜜的哈密瓜果,發(fā)向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哈密人把甜蜜寄向遠方,把收獲與親朋分享。
哈密,集新疆之大美,融百果之甜蜜。來吧,朋友,來一次甜蜜之旅、幸福之行。
甜城之約——我和甜蜜在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