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正值青春豆蔻年華而又情思正濃時,我生命中恰就出現(xiàn)了這么一扇窗子,完美定格了十五月夜的每一個華美瞬間。
在某個十五月夜,我又枕著手臂悠閑地躺在床上,透過窗戶,我看見月亮從那邊的山頭羞怯地露出了半張小臉。我這樣想著:古往今來,月亮總是文人的偏愛,也似乎成了墨客們的專屬。對李白來說,它是可以對酌的好友;而在蘇軾眼中,它是映出家人面容的鏡面;它既有如“地上霜”般的清冷,又有可“驚山鳥”的炫目。千古以來的這輪明月啊,它曾給予了多少人寂寞時刻的陪伴?它曾讓多少羈旅天涯相思斷腸的旅人略感安慰?這樣的一輪明月,是值得他們感激的吧。
夜間,我醒了一次,看到月亮已經(jīng)快要升到窗子的正中央,正被幾枝桂花樹枝暗淡了光華。細看,卻有絲絲縷縷的月光溜過了枝葉之間的空隙,打下些許如舞蝶般輕盈的月白細絲,像是在應(yīng)和夜晚輕柔的風(fēng)撫摸樹葉時發(fā)出的“沙沙”輕響。在旁人看來,月光應(yīng)該遠沒有這樣細致溫柔吧,卻也不知是月格外美麗,還是我的眼睛過于詩情畫意了。總之,我十分感激這一刻與枝葉相互掩映的月兒,它的美似乎為懵懂的我開啟了一絲靈智,也讓我開始對美有了一些非同一般的奇妙體會。
也許是心中惦念著那抹月光,那一夜我總也睡不好。半夢半醒間,我恍惚看見月光錚亮,竟微微灼眼,我還看見,有一個夜行人夾著傘匆匆趕路,盡管路燈都已經(jīng)滅了,可我想他一定不會看不清前方,因為月亮已經(jīng)給前面的路鋪上了一層透亮的光。月亮,它總是為夜間行走的人照亮前路。
最后一次醒來時,月亮已在西山頭徘徊了。這時,月更亮了,夜越發(fā)幽冷,月卻亮得似乎要灼燒起來似的,它的周圍騰起了淡淡的白色煙霧,讓我隔著窗子也能感受得到那種溫度。漸漸地,月亮被西山一點點吞噬了,最終完全消失在了西邊,可我卻覺得,它是將自己燃成灰燼了,它把那些灰燼撒向人間,使每一寸土地都能體味到它的溫度。
月亮,它總是這樣,悄悄地來,又不著痕跡地走,它只把月華灑向人間,它只把美好帶給人們,它總盛裝而來,留下最美好的一瞬,最后,月落西山,燃成灰燼。它,總是教會我良多。
后來,我搬走了,逐漸遠離了那扇刻下月亮身影的窗子,但我心中,那輪明月依舊時時升起,把我的前路照得明亮。
感謝你,月亮!感謝你盛裝蒞臨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