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聰,羅玉梅,邱寶鴻,史國強,王 超,陳慶紅,姜 泉,樸正吉
(長白山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白山 133613)
中華秋沙鴨(Mergussquamatus)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IUCN)列為全球瀕危鳥類[1]。在國內(nèi),對于中華秋沙鴨繁殖生態(tài)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報道了其繁殖分布、數(shù)量和保護策略、繁殖生態(tài)[2-6]等。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區(qū)十分狹窄,主要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qū)[7]和中國的東北(長白山區(qū)),越冬地則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江西和韓國部分地區(qū)[8]。據(jù)初步估計,該物種在全球的種群數(shù)量有2 400~4 500只個體[9]。近年調(diào)查研究表明,中國境內(nèi)中華秋沙鴨主要繁殖地為吉林長白山地區(qū)和黑龍江伊春地區(qū),而松花江的四條支流漫江、松江河、富爾河和西林河是中華秋沙鴨在長白山地區(qū)的主要繁殖地,種群數(shù)量估計為150~190對[10]。黑龍江伊春的永翠河是該區(qū)域的主要繁殖地,每年約有60余只中華秋沙鴨[3,5,6,11-14]。現(xiàn)今瀕危物種大多由適宜棲息的繁殖地或者繁殖條件改變、消失引起的。中華秋沙鴨同樣面臨繁殖棲息地缺乏、繁殖棲息環(huán)境改變、人為活動干擾嚴重等問題[15]。 中華秋沙鴨在繁殖地的威脅主要包括巢洞缺失、巢洞干擾、狩獵、非法捕魚及河道航運,其中,森林采伐導致巢洞的缺失是對中華秋沙鴨的繁殖造成較大的影響因素[16]。
長白山森林有著豐富的河流,是中華秋沙鴨繁衍的重要棲息地[6]。長白山區(qū)域隨著林區(qū)木材生產(chǎn)、農(nóng)業(yè)用地、水力發(fā)電等經(jīng)濟活動的開展使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雖然該地區(qū)的許多河流水生生物資源能夠基本滿足中華秋沙鴨繁殖期的食物供給,但由于大徑級老齡樹的采伐和自然死亡使河流兩岸缺乏可供中華秋沙鴨營巢的天然樹洞,而中華秋沙鴨繁殖具有專營樹洞巢的習性[3],嚴重缺少適宜營巢條件是限制鳥類種群繁殖的因素之一[17],可直接影響中華秋沙鴨的繁殖和種群數(shù)量的穩(wěn)定性。本文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頭道白河和非保護區(qū)的古洞河布放30個人工進行招引試驗和試驗區(qū)域內(nèi)天然樹洞巢的比較分析基礎上,提出人工巢的制作、選擇場地及安放技術(shù)要點,其宗旨是通過適度布放人工巢,改善中華秋沙鴨營巢繁殖的必要條件,探討人工輔助方法對增加中華秋沙鴨繁殖的空間和提高種群繁殖數(shù)量的可行性和具體技術(shù)方法,為缺乏營巢條件的河流開展中華秋沙鴨繁殖和保護提供參考依據(jù)。
研究地區(qū)位于吉林省東南部的長白山自然保護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本區(qū)水系豐富,是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的發(fā)源地,主要河流有頭道白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白河、五道白河、古洞河、富爾河、清水河、松江河、錦江、漫江等[18],其余為間歇性河流或小溪溝,如圖1所示。
人工巢試驗選擇的河流為長白山北坡的頭道白河和古洞河。頭道白河河流區(qū)域主要的生境類型是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和農(nóng)耕地。古洞河為次生雜木林和農(nóng)耕區(qū)生境。兩個生境沿河岸植被主要樹種有紅松(Pinuskoraiensis)、山楊(Populusdavidiana)、白樺(Betulaplatyphylla)、色木槭(Acermono)、椴樹(Tiliaamurensis)、蒙古櫟(Quercusmongolica)、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榆(Uimuspumila)和赤揚(Alnussibirica)等[19]。
圖1 人工巢試驗地點Fig.1 Artificial nest-boxes experiment location
人工巢制作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板、空筒原木、復合材料、樹皮、鐵釘、鐵絲線和木屑等,選用不同材料時應當考慮它的厚度、隔音、防潮、防雨、保溫及材料氣味等因素。木板厚度大于2 cm,木材須是干透的板皮或板材,自然圓筒空心木內(nèi)徑在20 cm以上,樹皮最好選擇當?shù)刂饕獦浞N,皮色一致,木屑選擇粗糙的為佳。
人工巢主要有箱型和圓筒型兩種巢型。箱型巢以長方形居多,以木板或其他合成復合材料為主,厚度在2 cm以上,巢箱洞口中心距巢底面高40~45 cm,具體尺寸如圖2所示,巢箱表面附貼樹皮或噴樹皮紋理的偽裝色漆達到接近天然洞巢形態(tài),制作的鳥巢要無縫隙、不透光,巢箱頂蓋稍傾斜利于排水(最好做防水處理)。
圓筒型巢的材料以天然的空桶原木為主,將壁厚10 cm以內(nèi)、內(nèi)徑25 cm左右的木段截高60~70 cm段,兩端堵口上段留門,在木段上部10 cm以下處鑿口,洞口大小為10 cm×12 cm的橢圓形或直徑12 cm的圓形,洞口據(jù)巢底高40 cm左右,如圖2所示。制作的鳥巢須無縫隙、不透光、不漏水。
試驗觀察結(jié)果表明,中華秋沙鴨雌性巢址選擇對小于60 cm胸徑的喬木選擇性不顯著,而高于15 m、直徑大于60 cm的河邊獨樹對其吸引力較大,因此,可在大徑級離河近的喬木上布放人工巢。
圖2 人工巢Fig.2 Artificial nest-boxes
中華秋沙鴨巢址選擇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趨向有人居住的河流附近或公路環(huán)境,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天敵捕食卵而運用的一種策略(人類活動可能減少天敵的干擾和捕食)。因此,布放人工巢時可以考慮在人類居住地附近(村莊或自然屯)安裝人工巢,距離100~200 m(據(jù)河流河岸邊50 m以內(nèi)的距離為最佳)。
中華秋沙鴨活動頻繁的河段可根據(jù)其種群數(shù)量確定安裝人工巢的密度,試驗表明每公里安裝1個巢密度較為合適,如果食物量豐富可以增加安裝人工巢的密度,巢之間最近可以為100 m左右。
人工巢分為箱型和圓形,箱型人工巢一般安裝在樹主干上,巢箱垂直于地面;圓形巢可以安裝在主干或較粗側(cè)枝上。由于中華秋沙鴨通常沿著河流尋找河岸喬木的洞穴[6,20],因此,人工巢的巢口需面對河流,人工巢安裝適宜高度在8~12 m,巢口至河面視角范圍不要有小喬木和灌木遮擋,為了孵出的幼鳥離巢時安全落地及便于進入河流,巢下需少雜木且草本豐富環(huán)境。
人工巢的底部鋪墊物以粗的木削為主,最底部四周鋪墊細枝條和禾本科莖葉使其呈淺窩狀圓形,然后在中間鋪墊一些木削和樹葉,鋪墊物厚度在5~10 cm時達到即保溫又透水為好。
一般采用鐵線捆綁和鐵釘固定。鐵線要選擇暗色,在巢上部和巢下部均用鐵釘牢固。固定后,需要對巢下和周邊進行清理,尤其是白色物體(白色會影響鳥類進駐)。
安裝完畢后,記錄人工巢安裝點的編號、地理坐標、生境類型、河流的名稱、河寬、及安裝日期和地點名稱等相關數(shù)據(jù)。
人工巢安裝試驗結(jié)果表明,在沒有大徑級喬木的河流中,適當布放人工巢可以為中華秋沙鴨的繁殖提供營巢條件,同時也存在來自人類破壞或天敵捕食的損害。因此,人工巢安放措施中需要考慮中華秋沙鴨繁殖階段的安全性問題。根據(jù)我們觀察的結(jié)果提出幾點值得關注的問題。
選擇場地時需考慮河流的寬度、水深、水速和魚類資源等因素,不足10 m寬、水流過激或過淺的河流不適宜中華秋沙鴨棲息,水生生物量匱乏的河流不能滿足中華秋沙鴨繁殖期幼鳥獲取足夠能量,因此,要避免在這種環(huán)境中布放人工巢。
安裝人工巢要考慮中華秋沙鴨產(chǎn)卵孵化過程的安全性,主要包括巢的高度、巢內(nèi)鋪墊物的材料及厚度、巢箱的密封和保溫性。
孵化期天敵主要是貂、蛇和大型猛禽,捕食卵或雌成體。防治天敵的措施有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對蛇的防控可在巢下樹根部涂化學藥劑或樹干部圍上防蛇上爬的裝置,如光滑的金屬片等,對貂類可采取樹干部安裝弱點電擊裝置。
安裝人工巢要做好固定,最好用抗腐蝕的材料進行捆綁。最好選擇活立木,且根系發(fā)達,不易風倒,還要考慮周邊的樹木狀況,避免周邊樹干倒伏而導致人工巢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