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龍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臺520發(fā)射傳輸臺)
1963年,美國的耿氏(Gunn)發(fā)現(xiàn)在一塊N型砷化鎵兩端加上超過3 kV/cm的電壓時,就會產(chǎn)生微波振蕩,振蕩頻率與半導體的長度成反比。微波振蕩是由N型砷化鎵中電子轉移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所以叫做轉移電子器件。它是基于多數(shù)載流子在半導體材料中的運動特性來產(chǎn)生微波振蕩的,所以又叫做體效應二極管或耿氏效應二極管。轉移電子器件振蕩器的頻率可以從1~100 GHz,能產(chǎn)生幾毫瓦到2瓦的連續(xù)波功率,效率為百分之幾到百分之十五。由于它具有寬調諧、低噪聲等優(yōu)點,因而廣泛應用于微波電子系統(tǒng)中。
砷化鎵的能帶結構如圖1所示,由價帶、導帶和禁帶組成,禁帶的寬度為Eg=1.53eV。它的導帶為多能谷結構,共具有七個能谷,其中位于中心位置最低能量的主谷與鄰近的一個子谷最為重要,主谷和這個子谷的能級差ΔEg=0.36eV。處于這兩個能谷中的電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質量和不同的遷移率μ。主谷即低能谷的電子為輕電子或快電子,它的有效質量較小,而遷移率較大,一般為μ1≈7 500~9 300 cm2/V×s;而子谷即高能谷的電子是重電子或慢電子,它的有效質量較大,而遷移率較小,為μ2≈110~150 cm2/V×s。在室溫T0=290K時,砷化鎵中的平均電子能量為k·T0≈0.025eV(k為玻爾茲曼常數(shù),eV為電子伏特),遠小于高、低能谷間的能級長差ΔEg,所以多數(shù)電子處于低能谷中。
當有外加電場E時,隨著電場E增加,電子的運動速度增大。若電子的總能量大于0.36 eV時,低能谷中的電子就會被激發(fā)到高能谷中去。
圖1 N型砷化鎵的能帶結構
設總的電子密度為n0,處于低、高能谷的電子密度分別為n1和n2。砷化鎵材料中電子的平均速度與外加電場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砷化鎵中電子的平均速度與外加電場的關系
(1)當外加電場強度E為0<E<E/時,幾乎所有電子都處于低能谷,即n1≈n0,n2≈0。所以電子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為
這時平均速度—電場特性如圖2(I)段所示。
(2)當外加電場E/<E<E/時,電子由低能谷不斷躍遷到高能谷,即不斷由高遷移率狀態(tài)轉到低遷移率狀態(tài),由快電子變?yōu)槁娮樱娮拥钠骄俣冉档?。這時的n1+n2=n0,所以電子的平均速度為
式中為平均遷移率。
當電場強度增大到Eth時,電子速度增大到峰值。如果外加電場超過Eth,由于高能谷中的電子即慢電子數(shù)增大了許多,使電子總的平均速度反而下降,如圖2中的II段所示,此時微分遷移率。微分遷移率由正變負,經(jīng)過零點,與這時對應的電場稱為閥值電場Eth。為產(chǎn)生Eth而在器件兩端所加的電壓,就叫做閥值電壓Vth。
流過砷化鎵材料的電流為I=AJ,式中A為器件的橫截面積,J是電流密度可由下式表示
式中σ為電導率,與電阻率互為倒數(shù)。它又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e是電子電荷量。由于μd為負值,所以σ也為負值。即與負的微分遷移率相對應,砷化鎵在一定的電場范圍內具有負的微分電導率。這就是砷化鎵材料能產(chǎn)生負阻的基本原理。
(3)當外加電場E>E//時,幾乎所有的電子遷移率都躍遷到高能谷中去了,這時n1≈0,n2≈n0,所以
電子的平均遷移率隨外加電場的增加略有增大,微分遷移率再次變?yōu)檎?,如圖2的Ⅲ段所示。
綜上所述,由于砷化鎵具有多能谷的能帶結構,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從低能谷轉移到高能谷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負的微分遷移率,而負的微分遷移率又與負的微分電導率相對應。因此,這種材料在一定的電場作用下具有負阻特性。
前面介紹了砷化鎵材料形成負阻的機理,下面具體討論它產(chǎn)生微波振蕩的過程。
1.3.1 疇的產(chǎn)生
當砷化鎵材料上所加直流電壓V<Vth(即E<Eth)時,材料中的電場分布均勻,載流子在兩極之間均勻連續(xù)的漂移,沒有發(fā)生電子轉移。
當外加電壓增大到V>Vth(即E>Eth)時,由于砷化鎵材料和陰極接觸的界面上存在較大的電阻,同時由于雜質的不均勻性,在陰極附近的電壓降比較大,電場也較強。這時,陰極附近某處x0的電場首先超過閥值電場Eth而進入負阻區(qū),如圖3(c)所示。這樣,x0處的電子的平均漂移速度減慢,x0左邊的電子由于E<Eth而仍以較快的速度走向x0,電子在x0處積累起來,這種空間電荷的積累叫做疇。同時x0右邊的電子仍以原來的快速度向陽極運動,由于x0處的電子速度慢,不能立即補充,使x0右邊欠缺電子,而留下一層正的空間電荷。x0處的正負電荷就形成了偶極層,也就是偶極疇。這個疇本身的電場方向與外加電場方向相同,從而使疇內電場比疇外電場高得多,所以偶極疇又叫高場疇。由于外加電壓和砷化鎵材料的長度都是一定的,疇內電場高了,疇外電場就必然低,也就是說外加電壓的大部分降在高場疇上了。這樣一來,疇外電場一般不可能超過閥值,因此,在轉移電子器件內只會形成一個高場疇。高場疇產(chǎn)生后,器件內的電場分布就不再是均勻的了,而成為如圖3(e)所示的情況。
圖3 偶極疇產(chǎn)生時的電荷、電場分布
1.3.2 疇的發(fā)展和消失
高場疇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要從陰極渡越到陽極,并在渡越中逐漸長大,剛開始的疇很小,由于疇內電場比疇外強,使疇內電子積累和耗盡更加強烈,疇內的電場也就越來越強,疇外的電場也就越來越弱。這一過程一直持續(xù)到疇內電子的平均運動速度與疇外電子的運動速度相等時,疇就不再增大。同時疇以一定的速度運動到陽極直到被陽極吸收為止,然后又在陰極附近產(chǎn)生新的疇,并重復上述過程。圖4表示了疇的形成、生長、渡越和消失的過程以及材料內電場的關系。
圖4 偶極疇的形成和渡越過程
1.3.3 電流波形
轉移電子器件內電子運動的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5所示,其中a點表示疇開始形成,ab段表示疇在長大,bc段表示疇成熟后向陽極渡越,cd表示疇到達陽極消失。前面已提到轉移電子器件內的電流為I=AJ,并由式(2)(3)(4)可得
也就是說I與成正比,所以轉移電子器件內的電流波形應與圖5所示曲線一致。
圖5 轉移電子器件內電子平均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1.3.4 電流—電壓特性
轉移電子器件的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如圖6所示,它與速度—電場曲線有相似之處,但有也明顯差別。當器件兩端的電壓從零開始上升時,電流沿直線段AB增加;當外加電壓超過電壓Vth時,電流沿線段BC下降,在這期間,轉移電子器件內有偶極疇的生長和渡越,器件呈現(xiàn)負阻;之后再繼續(xù)加大外加電壓時,電流緩慢增加,如CD所示。
反之,當外加電壓從較高的值下降時,電流變化曲線為DC;當電壓繼續(xù)下降時,電流的變化曲線不再是CB了,而是沿虛線所示的CE段變化,也就是說,在偶極疇渡越期間,外加端電壓即使下降到閥值Vth以下時,疇內電場還是很高,疇不會立即消失;只有在端電壓下降到VS以后,疇才會立即消失,這里的VS叫做疇的維持電壓;疇消失后,隨著電壓的下降,電流逐漸降到零,變化曲線如線段EA所示。
圖6 轉移電子器件的電流—電壓特性
1.3.5 等效電路
轉移電子器件的等效電路如圖7所示,其中-Rd和Cd為疇的電阻和電容,R0和C0為疇外部的電阻和電容,LS是引線電感,CP為管殼電容。
圖7 轉移電子器件的等效電路
偶極疇從產(chǎn)生、長大到成熟所需要的時間叫做疇的生長時間,用TD表示。由電磁場理論可知,在均勻線性媒質中,電荷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為
式中,ρ0為電荷密度的初始值:。
如果在導電媒質中,μd<0,則Td<0,這時該媒質中的任何電荷不均勻性都要按指數(shù)規(guī)律增長,|μd|越大,生長就越快。于是定義
為負微分遷移率媒質的電荷生長時間,它是電荷密度增加到初始值得e倍所需要的時間。
如果轉移電子器件中疇的渡越區(qū)間(又叫做工作層或有源區(qū))的長度為L,電子的飽和漂移速度為vS,則疇的渡越時間為
當TD>Tt時,表示電子會在疇成熟之前到達陽極,所以不能形成疇。欲使疇形成,必須有TD<Tt,即
把vS=107cm/s,ε≈1.1×10-12C/V·cm,e=1.6×10-19C,|μd|=100cm2/V·s代入之,得到
上式就是砷化鎵材料中產(chǎn)生振蕩的條件。即要產(chǎn)生振蕩,除器件必須有足夠的載流子濃度外,還必須有足夠的有源區(qū)長度。
轉移電子器件與適當?shù)耐怆娐方Y合就構成了振蕩器。由于器件外面接有諧振電路等外電路,因而器件上除加有直流電壓外,還重疊有諧振電路上的交流電壓,受這個交流電壓的影響,器件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振蕩模式,純粹渡越時間模就是其中的一種。在這種模式中,器件的偏壓Vb超過閥值電壓Vth,外電路采用低Q值的諧振回路,因而交流電壓幅度很小,從而合成電壓的最小值仍然大于閥值電壓,如圖8所示。
圖8 純粹渡越時間模的工作原理
在t1瞬間,器件內形成偶極疇,電流立即從a點快速下降到b點;t1~t2期間,偶極疇向陽極渡越,在t2瞬間,疇到達陽極被吸收而消失,電流迅速上升,同時在陰極附近又產(chǎn)生一個新的疇,這樣不斷反復,就形成了一系列的電流脈沖,這種模式的高頻振蕩周期T0就等于渡越時間Tt。
如前所示,減少器件的有源區(qū)長度L就可以提高振蕩頻率,但L太小,承受功率的能力也就降低,因此兩者是相矛盾的。而且由于電流是尖脈沖,效率就低,大約為7%。
當Vb>Vth時,由于外電路采用高Q值諧振回路,所以反作用到器件上的交流電壓幅度較大,導致合成電壓在一個周期的大部分時間內處于閥值電壓以上,只有小部分時間在維持電壓以下,如圖9所示。
圖9 淬滅疇模的工作原理
當外加電壓由最小值Vmin上升時,電流特性曲線沿oda線上升,當達到a點以后,電壓超過閥值,偶極疇產(chǎn)生并成長,電流特性曲線沿ab線迅速下降,達到b點后,偶極疇已成熟并在器件內渡越,電流特性曲線沿bc曲線變化,直到電壓達到最大值。
當電壓從最大值開始下降時,電流特性曲線沿cbd曲線變化,在t2瞬間,外加電壓小于維持電壓,偶極疇淬滅,電流特性曲線沿ado曲線下降,直到第二個Vmin……,如此不斷重復,就稱為淬滅模振蕩。
由上述可見,偶極疇的生長和淬滅由交流電壓控制,即振蕩頻率由諧振電路控制,與工作層長度L無關。由于T0<Tt,所以淬滅模的振蕩頻率ft要比渡越頻率ft高,但f0的上限要保證在t2~t3時間內疇能淬滅,否則會接著產(chǎn)生第二個疇。這種模式的效率比純粹渡越時間模要高,約為13%。
在渡越時間Tt<T0的條件下,偶極疇到達陽極被吸收時,合成電壓正好下降到閥值電壓以下,這時新的疇不能產(chǎn)生,器件內沒有疇,直到合成電壓再次上升到超越閥值電壓時,才又產(chǎn)生一個新的疇。這種疇由于外電路的原因而延遲了產(chǎn)生,所以叫做延遲疇模,如圖10所示。延遲疇模外電路的Q值和器件的偏置與淬滅模類似,同樣TD<Tt,即在陰極產(chǎn)生的疇能充分成長并渡越。
延遲疇模的工作過程與淬滅疇模相似,差別在于t=t2時,即器件的合成端電壓由最大值下降到Vt2時,偶極疇已經(jīng)到達陽極并消失,同時Vt2<Vth,所以沒有新疇產(chǎn)生。電流特性曲線就從cbd線突然變到ade線上(見圖中的向上的箭頭),并沿ade線下降,然后再沿eda線上升,直到t=t3瞬間,合成端電壓再次上升到閥值,器件內又產(chǎn)生一個新的疇。這種疇的周期被延遲了一段時間Δτ=t3-t2。
延遲疇模振蕩的頻率范圍是ft/2<f0<ft,其中f0<ft是由延遲疇模的定義所決定,f0>ft/2是為保證偶極疇到達陽極時,電壓低于Vth。延遲疇模的理論效率可達27%。
以上三種振蕩模式在器件里都必須形成偶極疇,所以統(tǒng)稱為行疇模。不過在實際振蕩器中,各種模式的界限并不是十分嚴格。
圖10 延遲疇模的工作原理
耿氏二極管是轉移電子器件之一。此外,還有其他振蕩模式(如限制空間電荷模式、弛豫振蕩模式、混合振蕩模式等)的轉移電子器件,但實際應用的模式還是偶極疇渡越時間模式,它在微波電路中已得到有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