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子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笑一笑,十年少”。這一方面說明,人情緒好,笑起來顯活力﹑顯年輕;另一方面也暗示,好的心情或許也和健康有關系?!伴L壽老人”給我們的印象大多也是笑呵呵的與世無爭,甚至很多人說自己長壽的秘訣,并不是吃得多健康﹑鍛煉得多勤快,而是“樂呵”。
到了歐美社會,也隨處可見“笑容是最好的良藥”這樣的雞湯。各種各樣的正能量話語,都會把好的情緒和健康聯(lián)系起來,仿佛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公認的真理。實際上,也有各種各樣的研究表明,情緒能夠對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最近有研究表明,好心情帶來健康的公式,并不能通行于全世界。在一些文化中,積極﹑正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并沒有因果聯(lián)系,其中就包括我們亞洲文化。
2017年9月一項發(fā)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研究,就質疑了“快樂帶來健康”這種簡單粗暴的聯(lián)系——或者至少,“正向的情緒帶來某種健康指標的提升”這件事,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其中,美國人的健康狀況更容易被正向情緒影響,而日本人卻不同。研究者發(fā)現(xiàn),在美國人中,平日里更積極的人血脂比較低,顯示了比較好的心血管健康狀態(tài);而在日本人中,卻沒有這樣的聯(lián)系——平日里高興與否,和他們的心血管健康之間并無明顯聯(lián)系。
結合一些其他研究,以及日本和美國之間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研究者推測,一個人,或者說一個社會,對于正向情緒的評價,能夠左右正向情緒和健康之間的關系,這也是通過人們自己默認的行為來實現(xiàn)的。
也有不少研究對情緒和健康之間的關聯(lián)進行了跨文化的比較研究。2015年《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針對的是英國人的情緒和健康,在這項持續(xù)了10年的大樣本隊列研究中,研究者發(fā)現(xiàn),除了那些患上心理疾病的人以外,快樂和健康并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2014年《心理科學》上的一篇論文收集了多達142個國家的數據,發(fā)現(xiàn)在緬甸﹑新加坡和韓國,負面情緒和健康的關系最弱;俄羅斯和日本并不在意正面情緒;相反,巴西﹑墨西哥和美國則更注重正面情緒的積極影響。
所以說,情緒這件事情,實際上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肌體的,而是通過社會文化的個人詮釋來實現(xiàn)影響健康的效果。正向情緒有多好﹑對一個人有多重要,會影響到這個人與社會的聯(lián)系,以及個人的行為和能力,從而作用于主觀上的健康感受,或者影響個人是否積極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如此一來,大家可以少一點顧慮,開心的時候就笑,不開心的時候就喪。不必為了健康快樂勉強給自己灌雞湯,做真實的自己就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