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多英 滑 榮 趙 娟 李 瑩 付艷華 毛 宇 尚 銘劉慧永 王蕾蕾 劉 佳 劉 燕 杜 洋 賈 婷 普天春
(北京動物園圈養(yǎng)野生動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44)
公園是城市綠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公園為城市鳥類提供食物、隱蔽和水等基本生境要素,鳥類多樣性則是評價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指標[1-2]。我國從20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陸續(xù)有城市鳥類群落生態(tài)學[3-5]和公園鳥類群落研究[6-10]相關報道,但發(fā)展緩慢,缺失長期持續(xù)監(jiān)測結果的報道。城市動物園是一類特殊的公園,它不僅是野生動物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也為鳥類、小型獸類、昆蟲、微生物等提供賴以生存的自然棲息地。深入了解鳥類多樣性與公園植被景觀的關系,對公園鳥類保護起促進作用,為建設生態(tài)型公園提供參考。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們對北京動物園野生鳥類多樣性開展了持續(xù)的調查研究。
北京動物園位于北京市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區(qū),地理坐標N 39°56′22″,E 116°20′05″,海拔46 m。年接待游客約800萬人次,是中國開放最早的動物園。園區(qū)占地面積86.2 hm2,其中綠化面積約40.8 hm2,占公園總面積的47.33%。園區(qū)內有喬木8000余棵,主要種類有油松(Pinus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bungeana)、毛白楊(Populustomentosa)、垂柳(Salixbabylonica)、榆樹(Ulmuspumila)等。灌木7000余株,主要有迎春(Jasmimumnudiflorum)、衛(wèi)矛(Euonymusalatus)、黃楊(Buxussinica)等。林下植被可分為天然地被植物和人工培育的地被植物兩大類。天然地被植物主要由2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構成,以白穎苔草(Carexduriuscula)、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二月蘭(Orychophragmusvioaceus)、紫花地丁(Violaphilippica)為優(yōu)勢種,夏至草(Lagopsissupina)、苦菜(Pstriniavillosa)和野豌豆(Viciasp.)為常見種。人工培育的地被植物為早熟禾(Poasp.)、葦狀羊茅(Festucaarundinacea)或澇峪苔草(Carexgiraldiana)等冷季型草坪,以及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白車軸草(Trifoliumrepens)等人工草坪。園區(qū)內有河湖水面8.6 hm2,占公園總面積的9.98%,栽植蘆葦(Phragmitescommunis)、菖蒲(Acoruscalamus)、蓮(Nelumbonucifera)等水生植物。
調查于7:00~10:00進行,以1~2 km/h的速度沿固定線路行進,樣線設計與長度根據(jù)公園的地形地貌,長度不小于2 km。用8倍手持雙筒望遠鏡,觀察記錄樣線兩側50 m范圍內遇到的鳥類種類和數(shù)量。在水禽湖、人工濕地等水鳥較為集中的區(qū)域,則采用樣點法,在水域周圍定點觀察,計數(shù)鳥種和數(shù)量。每2周調查1次。如遇雨、雪、霧霾等惡劣天氣時,則暫停1次。4、5、9、10月候鳥遷徙季節(jié)增加為每周調查1次。
鳥類分類依據(jù)《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11]。根據(jù)《北京野鳥圖鑒》[12]、《東北鳥類圖鑒》[13]、《中國鳥類野外手冊》[14]等進行鳥種鑒定及對鳥類食性進行分類(表1)。
表1 鳥類食性分類
Tab.1 Classification of bird feeding
注:C:食肉鳥(Carnivore);C-I:食蟲食肉鳥(Insectivorous and carnivore birds);F:食果鳥(Frugivore);F-I:食果食蟲鳥(Frugivorous and insectivorous birds);G:食谷鳥(Granivore);I:食蟲鳥(Insectivore);G-I:食谷食蟲鳥(Granivorous and insectivorous birds);O:雜食性鳥(Omnivore)
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進行了182次調查,總計562.5 h。共記錄到鳥類86種,隸屬于12目29科(表2),占北京市有記錄鳥類種數(shù)351種的24.50%[15]?;议xB(Sturnuscineraceus)、喜鵲(Picapica)、灰喜鵲(Cyanopicacyana)、大嘴烏鴉(Corvusmacrorhynchos)、[樹]麻雀(Passermontanus)是優(yōu)勢種。留鳥22種,占本次調查鳥類種數(shù)的25.58%;夏候鳥19種,占22.09%;冬候鳥9種,占10.47%;旅鳥36種,占41.86%。另外觀察到紅耳鵯(Pycnonotusjocosus)和畫眉(Garrulaxcanorus),確定為2種逃逸鳥。食蟲鳥類(C-I:食蟲食肉鳥;F-I:食果食蟲鳥;I:食蟲鳥;G-I:食谷食蟲鳥)53種,占本次調查鳥類種數(shù)的61.63%。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為鴛鴦(Aixgalericulata)、雀鷹(Accipiternisus)、紅隼(Falcotinnunculus)、紅腳隼(Falcovespertinus)和燕隼(Falcosubbuteo)。按地理分布型劃分[16],古北型53種,占61.63%;東洋型10種,占11.63%;廣布型23種,占26.74%,可以看出古北型占絕對優(yōu)勢,符合北京動物園所在古北界的地理位置。
表2 北京動物園鳥類構成
Tab.2 Bird list of Beijing Zoo
續(xù)表2
續(xù)表2
續(xù)表2
注:數(shù)量級[調查過程中每種鳥類總數(shù)量除以鳥總只數(shù),求出每種鳥所占百分數(shù)。比例在10%及以上者為優(yōu)勢種(大于50%者為數(shù)量極多種),1%~10%之間為常見種,1%以下為稀有種]:“+++”優(yōu)勢種(“++++”數(shù)量極多種),“++”常見種,“+”稀有種;生境:“a”灌草叢,“b”水域,“c”喬木林,“d”建筑物及道路;居留型:“R”留鳥,“S”夏候鳥,“W”冬候鳥,“P”旅鳥;保護類型:“Ⅰ”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Ⅱ”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公約(2017):“Ⅰ”附錄Ⅰ,“Ⅱ” 附錄Ⅱ,“Ⅲ”附錄Ⅲ;區(qū)系:“廣”廣布種(cosmopolitan species),“古”古北種(species of palaearctic),“東”東洋種(species of oriental region)
Note:Number:“+++” the dominant species,“++++” the very dominant species,“++” the commom species,“+” the rare species.Habitat:a,shrubs;b,water area;c,arbor forest;d,building and road.Residence type:R,resident;S,summer visitor;W,winter visitor;P,passage migrant.Protection grade:Ⅰ,a state-protected category Ⅰ wildlife species;Ⅱ,a state-protected category Ⅱ wildlife species
鳥類的種類和數(shù)量不僅可以反映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劣,而且是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的重要指示標志。北京動物園植被比較豐富,林木覆蓋率高,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覓食和繁殖場所。在北京動物園記錄到鳥類86種,占北京市有記錄鳥類種數(shù)的24.50%。遷徙鳥36種,占41.86%,構成鳥類群落的主體,這與北京天壇公園(50.77%)和紫竹院公園(73.68%)的調查結果一致[7,10],可見北京動物園與天壇、紫竹院等城市公園均是北京地區(qū)部分遷徙鳥類的重要停歇地點。廣州的城市公園與北京有所不同,其鳥類群落主要以留鳥為主(64.1%),遷徙鳥類占比較小[9],可能與這兩個城市所處不同的地理位置有關。
城市公園遠離鳥類自然棲息地,類似于島嶼與大陸隔離。公園面積越大,其鳥類的種類、群落多樣性越高,這符合島嶼生態(tài)學的原理[6]。北京天壇公園面積273.0 hm2,擁有鳥類130種[7];北京動物園面積86.2 hm2,鳥類86種;北京紫竹院公園面積45.81 hm2,鳥類52種[10],可見城市公園的總面積影響鳥類物種多樣性,面積大的公園有較豐富的鳥類種類,面積較小的公園鳥類種類也較少。
調查記錄到北京動物園有食蟲鳥類53種,占本次調查鳥類種數(shù)的61.63%。食蟲鳥類所占比例如此之高,為城市園林防治林木蟲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于歷史上某些城市公園的園林植被配置過于單一,園林植物種類較少,甚至形成人工純林的景觀效果,單一的園林植被極易導致特定林木病蟲害爆發(fā),由于缺乏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的自愈功能,只能通過人為噴灑農(nóng)藥進行防治。農(nóng)藥滅蟲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消滅害蟲的同時,一起消滅了食蟲鳥類,而食蟲鳥類的種群恢復則遠落后于害蟲種群恢復的速度。如此導致蟲害爆發(fā)—噴灑農(nóng)藥—再爆發(fā)—再噴藥的惡性循環(huán),而在此過程中,本應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重要一環(huán)的食蟲鳥類則被消滅殆盡。
調查顯示北京動物園分布有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5種,為鴛鴦及鷹形目(Accipitriformes)和隼形目(Falconiformes)鳥類??梢姳本﹦游飯@客觀上為瀕危物種提供了重要的棲息環(huán)境,公園具有保護野生鳥類的重要生態(tài)功能,而野生鳥類也為防治園林植物蟲鼠害起到關鍵作用。
北京動物園野生鳥類保護管理建議:
3.1 在公園中營造大面積多樹種闊葉林,增加環(huán)境異質性,提高鳥類群落多樣性。高大喬木可吸引自然營巢的喜鵲、灰喜鵲以及鴛鴦、灰椋鳥等洞巢鳥類;同時,啄洞營巢的啄木鳥、寄生產(chǎn)卵的杜鵑、利用舊巢的紅腳隼和其他洞巢鳥類如大山雀、北紅尾鴝等食蟲鳥類都會隨之增多。
3.2 注重喬、灌、草合理配置和多種生境的鑲嵌關系。增加植被在垂直結構上的層次和邊緣效應是提高鳥類群落多樣性的必要措施。增加林下灌叢和草被,可為眾多的雀、鹀、鶇等提供繁殖、攝食和隱蔽的條件。水域周邊的灌叢和淺水濕地中蘆葦、菖蒲等挺水植被,則有利于水禽和鶯類的繁殖。河湖堤岸由垂直的混凝土結構改造成為土質緩坡,便于繁殖期水禽雛鳥上岸休息。
3.3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以生物、生態(tài)防治為主,減少農(nóng)藥使用量。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夠保持穩(wěn)定、健康,生活于其中的鳥類和昆蟲、蜘蛛等節(jié)肢動物會保持動態(tài)平衡,防止蟲害爆發(fā)。合理的昆蟲種群數(shù)量,也是招引食蟲鳥類,維持城市公園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的基本前提。減少殺蟲劑的使用量可以降低城市公園環(huán)境毒性,減輕對游園人群健康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