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昆曲、古琴藝術(shù)、京劇,還有大家熟知的二十四節(jié)氣,都被收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
本期我們將帶你遍覽瑰麗珍玩,嘗鮮休閑游戲,從中國傳統(tǒng)延展到“一帶一路”,從“非遺”的工藝詮釋到科學的密碼解讀,蘇繡、雕漆、金鑲玉,面人、剪紙、皮影戲,還有馬達加斯加木雕、吉爾吉斯斯坦毛氈地毯、亞美尼亞石雕、印尼造船技藝……為傳統(tǒng)工藝打call的時候,以科學的角度看“非遺”,別有一番味道。讓我們漫游“非遺”,腦洞大開。
受訪者/范維國(世界級“非遺”泰山皮影第七代傳人)
郎佳子彧(國家級“非遺”面人郎第三代傳人)
高佃亮(國家級“非遺”蔚縣剪紙代表人物) 資料整理/知力記者
在古代,青少年的課余生活中,沒有熙攘喧囂的游樂園,也沒有高科技的電子設備,但他們的生活卻依然精彩紛呈。他們玩什么呢?他們的生活里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精巧的手工技藝,比如看皮影戲、玩泥人、剪紙……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生活,體驗一下他們的玩耍方式吧!
在巍峨的泰山腳下,有一項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一帷幕布、一盞燈、幾根挑桿、幾張皮影,老藝人邊演邊唱,一幕幕精彩的劇情引得臺下觀眾嘖嘖稱奇。這,就是泰山皮影戲!
色彩紛呈的泰山皮影作品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呢?一起來看看制作皮影作品的步驟吧!
1.選皮。泰山皮影用上等山東黑驢皮作為制刻原料,因為驢皮質(zhì)地堅韌、透光性強。
2.制皮。驢皮選好后,將其放在潔凈的石灰水里浸泡5天并刮薄泡亮。刮好后,將皮撐于木架之上,陰干2周。
3.畫稿。制作皮影時的畫稿稱為“樣稿”。
4.過稿。用鋼針筆沿各部件的輪廓在驢皮上一針一針扎眼,方便驢皮刻透。
5.鏤刻。鏤刻有虛實之分,也有陰刻陽刻之分。泰山皮影堅持手工雕刻,30厘米以上的皮影都需雕刻4000刀以上,約一個半月才能完成。
6.敷彩。用紫銅、銀朱、普蘭、荔子等礦石和植物炮制出大紅、大綠、杏黃等顏色,將皮影著色。用混合特制的膠水,可以使顏色附著力更強。
7.發(fā)汗燙平。敷色后還要給皮影脫干發(fā)汗,它的目的是為了使敷彩經(jīng)過適當高溫滲透入驢皮內(nèi),并使皮內(nèi)保留的水分得以揮發(fā),使顏色得以長久保存。
8.防腐。用特制藥水處理制作好的皮影,這樣做好的皮影能保存500年以上。
拿個板凳,往幕布前一坐,你就可以看到老藝人表演皮影戲了。《石敢當泰山降妖》《武松打虎新傳》《動物園選美大會》……傳說故事、童話故事應有盡有,肯定讓你挪不開眼。今天,我還想帶你們轉(zhuǎn)戰(zhàn)后臺,看看老藝人們是如何表演的!
中國皮影的表演方式很多,一般都需要多人合作演出,“七緊、八松、九消?!本褪侵钙び氨硌輹r,七個人會比較緊張,八個人合作剛剛好,九個人就會有人閑著。而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卻最為獨特,一臺戲最多要兩個人,有時一個人也能完成演出。這是怎么辦到的呢?
原來,泰山皮影流傳著皮影戲業(yè)界中最古老最高超的表演技藝—十不閑。何謂“十不閑”?即表演時一個人身兼數(shù)職,“腦里想著詞兒、嘴里唱著曲兒、手里舞著人兒、腳下踩著錘兒”,相當于五官、四肢、頭腦一刻都不能閑著,把全身都調(diào)動了起來。如此高能的老藝人,大家是不是應該為他鼓鼓掌?!
“天津的泥人張,北京的面人郎?!泵嫒死墒潜姸嘀袊嫒碎T派中的一個,塑造的面人精巧細膩,就像工筆畫??粗@些惟妙惟肖的小小面人兒,你是不是也有拿起面團一捏成塑的沖動?那就一起來捏一個吧!
捏面人總體來說分三個大步驟:材料準備、捏面人、晾干。
1.材料準備
a.面團:捏面塑用的面團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摻和而成,并需要加適量的蜂蜜,這樣不容易腐裂。面團原色為暗卡其色。
b.顏料:顏料是為了給面團上色用的,可以根據(jù)作品形象,經(jīng)過揉勻、調(diào)色做成不同顏色的面團備用。做好的面團要用塑料和毛巾包裹起來,防止面團風干。
c.工具:面塑最常用的工具是撥子和撥棍。撥子是用有機玻璃制成的,相對較扁、較尖,多用來挑、刻或者切斷,不同厚度的撥子適用于挑、刻不同角度的面痕;撥棍則稍微圓滑些,用于搟或做較為柔和的衣紋。此外,還有鑷子、小剪刀、小梳子等其他工具。
d.圖紙:開始捏面人前,要在圖紙上畫好樣稿,以便作品的順利進行。
2.捏面人
材料準備好后,那就開始捏啦!
捏面塑造型,細說起來工序很多,因為捏面塑是做加法的過程,比如眉毛、四肢、服飾……都是一樣樣貼上去的。做一個人物面塑,從頭部制作到人物形象、服裝服飾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瑣。頭部做完開始做身子,先做裸體軀干,要注意架構(gòu)好身體骨骼結(jié)構(gòu),防止人體變形。然后加衣服,比如襯衣、襯裙、外衣、長裙、鞋襪等。整個人物做完后,開始做裝飾,比如前襟貼花、周圍盤龍等。
用工具加工時,要注意不要用力過度。撥子可以用來做褶皺,比如裙擺和袖褶;梳子用來做項鏈和牙齒,把面搓成一條細線,用梳子一軋,就成了珠穿的項鏈……
3.晾干
作品做好后,為了使其保存時間更長一些,需要晾干。晾干時不能放到太陽下暴曬,也不能放到低溫環(huán)境下,室內(nèi)自然風干即可。
你的面人捏好了嗎?捏面人需要耐心,慢工才能出細活。要想捏好面人甚至讓作品做到精致,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用心慢慢來。一起欣賞幾個面人郎第三代傳人郎佳子彧老師的面塑作品吧!
相信大家印象中的剪紙,大部分都是紅色的,而且是用剪刀直接在紙上將作品剪出來的。那你見過刻出來的剪紙嗎?
蔚縣剪紙和其他剪紙不同,在全國眾多剪紙工藝中獨樹一幟。它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用小巧銳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構(gòu)圖樸實飽滿,造型生動優(yōu)美逼真,色彩對比強烈,使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
蔚縣剪紙的制作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熏:把樣稿貼在一張白紙上,用毛巾把紙面打濕,用蠟燭的煙進行煙熏,把樣稿的形狀完整清晰的熏印到紙面上,作為刻制時的樣模。
濛:把熏樣訂在宣紙版上以便刻制,宣紙版是由幾十張宣紙訂成。把紙版用清水濛濕,再用重物覆壓,使紙版充分壓實,擠壓出所含水分,懸掛晾干后就成為一塊塊平整硬實的紙版。
刻:刻制剪紙時,身子必須保持正直;執(zhí)刀與紙面垂直,下刀剛勁有力,走刀流暢圓活。刻出來的圖案上不能留下任何毛邊,也不能刻斷一根線??虝r要先刻細處后刻粗處,先刻中間后刻四邊。蔚縣剪紙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刻和陽刻巧妙結(jié)合,使得作品玲瓏剔透,層次分明。
染:染色用毛筆和堿性染料,染料嫩黃、玫瑰金、品紅、品綠、品藍等用酒精和水按一定的比例勾兌形成25個基本色彩。
整理:作品完成后進行整理、裝裱。
中國“非遺”名單中的傳統(tǒng)文化如璀璨星辰數(shù)不勝數(shù),等待著你去發(fā)現(xiàn)。希望這些“珍珠”能夠得以永遠傳承下去,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