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慧
(江蘇省南通市城中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漢語本應是優(yōu)雅的,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廣玉蘭的冰清玉潔、桂花的幽香四溢,就需要我們“守根”——諧和適時性閱讀,選擇性輸入經(jīng)典文言,向?qū)W生的語言裝置中輸入更多的雅字清詞麗句;需要我們“純語”——遠離性隔絕粗糙語言,推動口語的文化,有效抵制大眾語言、網(wǎng)絡(luò)語言的后果,讓學生浸淫于雅致語言的芬芳里;需要我們“詩言”——激賞詩性思維,精心打磨“分享語言”,讓語文課堂充盈著濃郁的詩情,讓學生的表達中流淌著詩的韻律;需要我們“養(yǎng)蘊”——在閱讀闡釋中,進行主題教學,多元性鏈接優(yōu)質(zhì)語言,更多地通過鏈接成語、名言與匹配經(jīng)典,來對文本進行策略闡釋、比較闡釋、改編闡釋,生成更高品位的闡釋語言于內(nèi)存語匯。
古人云:為文之道在于厚積而薄發(fā)。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只有在日常教學中,重熏陶,重課堂,重活動,重積累,引導小學生背誦大量的詩文,實現(xiàn)“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華,得到詩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增強語言感受力、領(lǐng)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1]。
兒童的閱讀中有現(xiàn)代文,也要有文言??紤]到當下的語境和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我們可以在起始階段,鼓勵兒童背誦小古文,并用有味道的韻語加以過渡,然后逐步提升文言文的比例。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建立起融合化的閱讀觀,倡導“文白相間,韻語過渡”的語文教育范式。為了提高兒童對于文言的接受度,需要語文教師更多采用兒童化的方式,比如適當采用吟誦的方式,將文言的閱讀加以繪本化、儀式化。
“晨誦、午讀、暮吟”,孩子們每天來到學校,就深切感受“最是書香能致遠,常吟清詞愈馨香”的無窮樂趣,則“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fā)”。讀多了,自然心靈手巧,會有神來之筆、天造之功。在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也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天天在進步。瞧,我們班的任亦周同學秋游時情動辭發(fā),即興作的詩雖稍顯稚嫩,但已具雛形:
卜算子·珠江夜
明月映江碧,流星畫水清。道道微波拂兩岸,暖風沁人心。濤上漁舟廖,浪里白鷗飛。風起蕭蕭花落水,兩盞悠然自醉。
簡潔而優(yōu)雅的漢語是中國文化的茉莉花。她可以讓我們的寫作變得溫馨、美妙[2]。誠如余光中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學生如果只能用白話寫作,他們的文筆只是一個平面。如果“文筆”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緊要關(guān)頭,要求簡潔、對仗、鏗鏘、隆重等等,就能招之即來,文言的功力可濟白話的疏松和淺露。一個學生修煉到一定程度,能夠“文白相濟”“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也就是將古文那種簡潔優(yōu)雅的思想,融匯于現(xiàn)代白話文的寫作之中,其語言就會有立體之感。掌握更多的語態(tài),表達的韻味就會更多重。考慮到小學生的語言積蓄和寫作的具體情況,我們可以引領(lǐng)學生從文言的引用與化用起步。到高年級的時候,適當寫一點小而簡單的文言。
蘇霍姆林斯基說:“哪個學校里有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語文就會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感興趣的學科?!苯處熥约簢鴮W文化積淀深厚,寫起文章來行云流水,說起話來字字珠璣,經(jīng)常來點“之乎者也”示范文言寫作,無疑是學生文言寫作最好的表率,產(chǎn)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帶孩子們觀察校園的假山,我欣然寫下:
山是眉峰聚,道是水波橫。人工假山,秀麗清趣,似飛落在校園里的桂林山水。黛色的山巒高低起伏,青綠的松竹、潔白的云朵搖曳于碧水之中,分外清新明麗,猶如仙境一般。清洌透明的珠簾,從山中流瀉而出,漱玉噴珠,水花四濺,在空中幻化出一道道彩虹,五彩絢爛,一對丹頂鶴,嬉戲于水中,裊裊娜娜,高貴典雅。爭食的紅鯉,引來一群可愛的小天使,他們撩水嬉鬧,歡呼聲、笑鬧聲不絕于耳,與潺潺的水聲相應,似天籟佳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碧蓮玉筍的山水佳境,恰似小小桂林山水。
白玉盤里一青螺,比畫美,比詩濃,真是江山美景好去處。
再看看我們?nèi)我嘀艿摹对佂ǔ恰罚杨H有范兒:
早聞三勝,獨步來訪,千年古韻,美不勝收。訪濱江之都,覽萬里波瀾壯闊,驚濤拍岸,豪氣十足。風波里,白鰱亦要躍龍門;江濤上,水鳥更勇刺蒼穹。登狼山之巔,尋百年佛香淡雅,十余小莊,菜花漫天。白墻外,紅杏幾朵為誰開;黃袍內(nèi),凈心一顆只向佛。入園林之門,拂可憐欲落殘梅,春鳥啁啾,嫩蕊細開。抬頭望,千朵白云映紅花;低頭思,一人凝望在通城。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交際的禮儀和用語都是適合情境而又雅致的。時代在發(fā)展變化,但也有一些永恒的情境和相通的情愫。因此,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然具有鮮活度的文雅的交際用語,我們不能棄用。在這個方面,今人李嘉誠為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李嘉誠在李光耀去世后曾發(fā)唁電給李顯龍:“黯悉李資政辭世,不勝惋悼,哀傷難舍。資政是世罕其匹、東西一合的歷史巨人,篤志結(jié)領(lǐng)民心民智,實現(xiàn)有序、自由、公平和仁惠的社會。資政一生果敢磊烈,持守相本,風度莊嚴,平易近人。身雖同乎萬物生死,精神不滅不朽,長存人心。李氏有緣與資政多次面晤,其思之深,見之遠,仁之厚,一切一切仿如昨天,怎不感念疇昔。謹偕小兒澤鉅、澤楷敬致深切慰唁,盼總理閣下與家人節(jié)哀順應。”雖不過100余字,但情深意長,讓人感嘆“其文大雅,其辭細琢,其意雋永,其情戚戚”。字里行間,彌漫著美感和哀傷。
教了六年的孩子們就要離開我們美麗的校園,別前濃濃的眷戀和惜別之情縈繞在我們彼此心頭。我訴諸筆端:
……六年里,心中最美的風景就是你們上課的模樣,六年里,耳里最動聽的聲音就是你們的書聲瑯瑯,想想這一切都將成為美好的過去,眼淚還是常常盈滿眼眶。盡管心中有太多的不舍,盡管說聲再見難免惆悵,但仰望天空我卻滿懷憧憬和向往,默默的祝福將成為我終身的愿望。再見了,親愛的孩子們,感謝你們讓我們六年的時光變得充盈絢爛,雖然我無法和你們繼續(xù)相伴,但我們的師生情誼依然源遠流長。明天的天空如此的廣袤和明麗,你們翱翔的英姿就是我殷殷的期望。老師會用深情的目光一如既往地伴你成長?!?/p>
張覽瀛和楊單雯兩位同學也合作寫下了自己的畢業(yè)感言:
小學的生活,像顆顆繁星,璀璨耀眼;像朵朵鮮花,爭奇斗艷;像個個貝殼,五彩斑斕??傁诱n堂40分鐘長,卻覺小學六年時光短;總煩老師苦口婆心,卻在分別時淚流滿面。懷念熟悉的教室,記錄下我們上課時的專注;懷念熟悉的黑板,記錄下我們成長的足跡;懷念熟悉的老師,那和藹的笑容,促進我們每一次的提升;懷念熟悉的同學,那追逐的身影,陪伴我們每個短暫的下課?!?/p>
典雅的語言,意蘊豐富,含蓄優(yōu)美,我們教師應該在“雅”字上下功夫,讓孩子的語言也“雅”起來。看著孩子們的語言一點點“文言”起來,我感到由衷的高興,我相信他們的人生也一定會“雅起來”。讓我們的語文教師都從李嘉誠先生身上學習雅致化的交際觀,倡導“活化傳統(tǒng),順勢而變”的教育理念,真正讓兒童的交際語言雅起來。
[1]周欣.創(chuàng)編繪本表演游戲,培養(yǎng)學生語言實踐能力[J].教育觀察,2015,(15):50,71.
[2]冷雨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J].吉林教育,2017,(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