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杰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沙崗子中心小學)
閱讀是一種能力,孩子們都不是天生就會閱讀的,閱讀能力也不會像語言那樣通過基因代代相傳,它需要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學習才能掌握。小學是閱讀的黃金時期,小學低段更是閱讀的啟蒙階段。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越早越好,研究發(fā)現(xiàn),3~8歲是孩子閱讀習慣形成和掌握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形成的自主閱讀能力將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十分重要。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要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要重視他們的閱讀興趣。孩子們只有愛上閱讀,才能付之于行動。古往今來,許多擁有輝煌成就的偉人,他們的事業(yè)往往萌生于少年時代的興趣中,有了興趣才能不斷進取,最終成就事業(yè)的巔峰。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非常重要。
剛上小學的孩子識字量少,所以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大部分孩子來說,獨立閱讀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我利用早自習的時間每天給他們讀一篇童話故事。我會讀得聲情并茂,有時還故意不把故事讀完,就像放電視劇一樣,到精彩之處就戛然而止,“欲知后事,請聽下回分解?!比缓笪視褧诺綀D書角方便學生閱讀。有些孩子下課后就會找到剛才講的故事,雖然里面會有一些不認識的字,但并不影響他們閱讀的興致。我還會在孩子們閱讀時鼓勵他們猜想后面的故事內(nèi)容,例如:在讀《白雪公主》時可以讓孩子猜白雪公主遇到七個小矮人后會怎么樣;在讀《丑小鴨》時,讓孩子們猜猜后來丑小鴨的命運如何。這樣既激發(fā)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又無形中滲透了閱讀的方法。有時我還會讓孩子們演一演童話故事,別看他們年齡小,卻演得有模有樣。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濃,一個學期下來,愛讀書的孩子多了起來,這時,我會讓讀得好的孩子讀給同學們聽,對他們的朗讀及時評價,不斷鼓勵,愿意展示的孩子也越來越多。多給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這樣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
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想讓他們認真地看書,首先要幫助他們選擇符合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書籍。根據(jù)這一特點,我給孩子們選擇一些圖文并茂的書籍,不但內(nèi)容易理解,而且還能激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講究方法地去讀,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我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我認為,教給孩子們讀書的方法是最有價值的。作為一名一年級班主任,我從課堂教學中就有意引導學生掌握正確有效的讀書方法。我在進行完拼音教學之后,課外閱讀基本上可以由“聽讀”階段逐漸向“自讀”階段過渡。低年級學生在剛開始閱讀時,速度較慢,我就要求學生指著字,讀出聲。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能熟練拼讀音節(jié),牢固掌握漢字,朗讀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可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學生默讀,逐步提高閱讀速度。當然,只有速度沒有效果也是不行的。因此,我要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邊讀邊想,比如,讀完文后可以讓孩子們說說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讀不懂,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通過這樣的方式檢查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否在思考,是否讀懂了,并將這一方法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著名作家查爾斯·里德說過一句名言:播下一種思想,你將收獲一個動作;播下一個動作,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閱讀的習慣會決定一個人后天的命運。不重視長期、大量的閱讀積累是無法學好語文的。
雖然是一年級孩子,但是每節(jié)語文課上我都要求孩子“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習慣。孩子們讀課文時,我要求他們畫生字,圈生詞,用浪線畫自己喜歡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在不懂的地方畫個小問號,通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了動筆的習慣。
有些孩子雖然把課文讀了好幾遍,但是不知道講了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動口沒動腦。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孩子邊讀邊想,讓他們知道,要使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就要想,就要思考。
家庭也是孩子主要的閱讀陣地。在家時,閱讀時間充裕,閱讀環(huán)境更溫馨。良好的閱讀習慣更需要家庭的力量去鞏固、去延續(xù)。所以家長會時,我都會讓家長們知道,父母陪伴孩子閱讀,不僅能促進孩子閱讀習慣的形成,還能為孩子與父母創(chuàng)造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使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以上是我在培養(yǎng)一年級孩子閱讀興趣和良好閱讀習慣的一些做法,孩子們受益匪淺,所以愿將這些做法與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