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尹娜
孩子的心中充盈著想象的激情,蓄積著創(chuàng)造的欲望。對這個五彩的世界,他們有著太多太多夢幻般美好的期待。而語文,似乎生來就是為放飛孩子們的多彩夢而存在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如何把課堂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的夢想得以起飛,使他們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今天我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12課《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與大家一起討論。教學中采用圖文結合的創(chuàng)設情景法、直觀教學法、聲情并茂的朗讀法、表演實踐法多種教學方法,以下是我嘗試的幾個片斷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冬天來了,我看到同學們個個都穿了厚厚的外套。那你們知不知道北方的冬天是怎樣的???(課件出示北方雪景圖)聽到你們的稱贊聲,老師知道你們一定是喜歡這白茫茫的大雪。瞧,這里有一群同樣喜歡大雪的小畫家。請看(出示課件,板書課題:雪地里的小畫家)。請同學們讀題思考,讀了題目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出示圖片,使學生有極大的學習興趣,能積極主動地用語言來抒發(fā)對冬天的喜愛之情,把學習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而讓學生自己讀
題提問,又能讓他們有目的、帶著問題去理解、品讀課文?!?/p>
二、讀課文,初識字詞
師:同學們,《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兒童詩,你們是希望老師一句一句教你們讀呢?還是自己把它讀會。(鼓勵學生自己讀)
師:老師非常欣賞你們的選擇,你們遇到生字詞我們應該怎么去解決它?
(提示學生借助拼音讀、求助同學、請教老師)學生練習。
1.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2.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在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做準備?!?/p>
三、習生字,趣味識字
1.先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然后去掉拼音再認讀,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用、洞”;翹舌音“竹、著”。
2.再出示重點詞語:(“下雪啦、梅花、幾步、青蛙、為什么、參加、睡著”這些詞語指名讀。
3.出示單個字:“啦梅幾蛙參加睡”指名讀)
4.“一字開花”游戲,讓學生給“參”這個“花心”組詞:“參加”、“參謀”等,學生每組一個詞,老師就增加一個花瓣)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生字時起點是不一樣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體現(xiàn)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p>
四、學生提問,學生解答
師:同學們都是識字小能手,我想一定還是朗讀小達人。帶著你們剛才讀課題時提出的問題,小組合作讀全文,看全文共有幾句話,想一想每句話都講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之處?
師: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
生:老師,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為什么會畫畫呢?
師:哎,這倒是個問題,但老師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課前收集的動物腳印。(老師在幾天前就布置了一項有趣的作業(yè),將小動物的腳涂上墨汁,把它們的腳印印在白
紙上。)
生:老師,這是我收集的小雞的腳印。
師:誰能看著這個腳印說一句很美的話。
生:小雞踩出來的腳印很有趣。
生:小雞的腳印很可愛。
師:誰還能在這句話中加一個“像”字。
生:小雞的腳印像竹葉。
生:老師,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腳印。
師:誰繼續(xù)用一句話描述這副畫。
生:小狗的腳印像梅花。
生:小狗在白紙上踩了一朵梅花。
(繼續(xù)用語言描述其它動物的腳印)
師:聽說有同學把自己的手印、腳印也印在了紙上,讓我們看看好嗎?
生展示(學生笑)
師:你用手、腳畫畫的時候開心嗎?(生答開心,笑)同學們別笑,真有畫家有手畫畫呢,那叫指畫。
師:對了,剛才你提了一個什么問題?(面向剛才提問的學生)
生: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為什么會畫畫呢?
師:這個問題你們現(xiàn)在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既然明白了,那我們就來讀讀它們是怎么作畫的。
生:(讀)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不用顏料不用筆,
幾步就成一幅畫。
【設計意圖:為什么能在雪地里畫畫?他們是怎么畫畫的?——這些在我們看來不成“問題”的“問題”,對于缺乏相關生活經(jīng)驗的小朋友來說,卻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時,由于在備課時已經(jīng)“預測”到學生會提這樣的問題,因此,在指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顯得由為巧妙,具有藝術性。整個過程老師都沒有作正面的解釋性回答,而是讓學生描述直觀的自己收集的小動物的腳印,在言語實踐中自然感悟問題的答案。】
五、當場作畫,鞏固新知
師:既然你知道了小雞、小狗、小馬、小鴨各畫了什么?那誰愿意到黑板
上來畫呢?
(學生上臺畫動物的腳印,然后由學生評議。)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評析:學生畫出的畫,結果是五花八門的,但是他們在動手過程中,在同
學的評議中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知道了各種動物腳印的特點。】
六、指導朗讀,以讀促解
師:下雪了,小動物們的心情怎樣?
生:很高興。
師:從哪句話可以看出?
生:從“下雪啦!下雪啦”這一句可以看出。
(師出示課件下雪啦)反復朗讀。
師:冬天這么美麗,許多小動物都出來玩耍,可愛蹦跳的青蛙卻沒來,大家就覺得怎樣?
生:很奇怪。
師:知道他在洞里睡覺后,大家心里怎樣?
生:突然間明白了。
(指導朗讀“咦……睡覺哪?!保┬〗M讀,男女對讀,個別讀,比賽讀,
然后由學生評議。
師:請同學們帶著喜愛這些小動物,并帶著小動物們在雪地上作畫時的高興心情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在賞讀中,感受到冬天的可愛;在比賽中,增強了自信心;
在評議中,知道了應該怎樣朗讀。】
七、學編兒歌,擴展思維
師:學完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呢?你能仿照本課編寫兒
歌嗎?
先讓學生想象,教師再出示課件,展示其他動物在雪地上走路的情景以及在其它地方走路的情景。這樣有效地解決了電教媒體對學生思維所產(chǎn)生的定勢,避免了對學生想像力的扼殺,使學生既認識了動物的腳印的特點,又創(chuàng)造了機會讓學生想像,訓練了思維的發(fā)散性。
【評析:通過編寫兒歌這一擴展題的訓練,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的小火花迸發(fā)出來;而且不少學生敢于大膽發(fā)言,有求知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在與人交流中思維也更加活躍了。】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議中學。以學生為主、不“鎖住”學生;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教學內(nèi)容、自主選擇喜歡的學習方法,以“發(fā)現(xiàn)”為主、不“代替”學生。一堂課下來,學生意猶未盡。課后,他們互相欣賞同學搜集來的圖片,繼續(xù)圍著老師說自己編的兒歌,爭著給老師看自己畫的畫,使人真正感受到他們是在積極動手動腦,認真思考,主動學習,充分參與。充分尊重學生,讓他們敢想敢說,大膽的釋放自己,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