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湖南省長沙市歷史、人文、自然、科技、工農業(yè)、地理特點等,充分挖掘具有湖湘特色、長沙特點的資源,打造具有長沙特色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深挖名城名跡“背后的故事”、叩問街頭巷尾“藏著的歷史”、探訪新老長沙“時代的變遷”。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長沙特色課程;地方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9-04
作者簡介:王志鰲(1967—),男,湖南雙峰人,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qū)教育局后勤辦主任,本科。
2017年10月,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以下簡稱“教材〔2017〕4號文件”)出臺,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課程性質、目標、內容與活動形式、學校的規(guī)劃與實施及如何進行保障五個方面做出了細致的指導。
作為課程落地的湖南省長沙市,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楚漢名城”之稱。據(jù)考古資料證實和史籍記載,距今15~2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長沙”之名始于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風景秀麗、人文薈萃、英雄輩出,就是這座城市的標簽。而這些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將成為中小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課程的最佳場所。為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jù)近年的實踐探索,筆者以為,要打造長沙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必須做好三項基礎工作。
一、深挖名城名跡“背后的故事”
岳麓山,這個在長沙市民眼里的最佳鍛煉休閑場所,可以說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長沙人民的成長,作為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地,岳麓山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岳麓山,因南朝宋時《南岳記》中“南岳周圍八百里,回燕為首,岳麓為足”而得名,為世界罕見的集“山、水、洲、城”于一體的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湖湘文化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沉淀了豐富的人文內涵。景區(qū)歷史名勝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繁多,現(xiàn)有國家級、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其中包含全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被外界譽為“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的古麓山寺,被道教稱為“第二十三洞真虛福地”的云麓宮,被譽為“建黨先聲”的新民學會成立會舊址,名人墓葬林立,黃興、蔡鍔等仁人志士長眠于此。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沉淀,傳奇的革命歷史傳統(tǒng),以及與湖南人、湖湘文化血脈相連的精神內核都使岳麓山風景名勝區(qū)具有了珍貴而獨特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全新的課程出現(xiàn),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式,追求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從選擇課題主題到進行課題方案設計、實施,整個活動過程都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在打造綜合實踐課程設計時,根據(jù)教材〔2017〕4號文件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推薦采用考察探究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岳麓山的自然、歷史、人物,以班級或者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某一個感興趣的選題,并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主動獲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如選擇以相對冷門的岳麓山的“地質地貌”為主題,學生們需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岳麓山的地質地貌有哪些特點”;提出假設,選擇方法——“我該如何驗證我的想法”;獲取證據(jù)——“根據(jù)地貌特征確定岳麓山清風峽有一處斷層”;提出解釋或觀念;交流、評價探究成果“淺論岳麓山的地貌成因”;反思和改進等。
二、叩問街頭巷尾“藏著的歷史”
“大家好,我是西園北里的兼職講解員,請大家跟上我的腳步,來了解長沙這條首條歷史步道的故事……”周末,隨著在西園北里附近中學就讀的學生清脆聲音的響起,西園北里又迎來了一撥新的游客。一座城市是否有韻味、是否有個性,關鍵看其文化傳承。長沙濃郁的湖湘文化元素,如同一顆顆珍珠,藏匿在某個看似不起眼的街角。從千年古剎開福寺,到西園北里左公祠、黃埔長沙同學會舊址,再到潮宗街真耶穌教會堂、金九活動舊址、民國旅社及戲臺……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著一段被藏起來的歷史。
如今,學生有機會通過綜合實踐課程走出去,參與社會活動,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動、志愿服務、勤工儉學等,這樣的課程體驗,強調學生在滿足被服務者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fā)展,促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實踐能力,成為履職盡責、敢于擔當?shù)娜?。以西園北里兼職講解員為例,這一類綜合實踐課程的設計,推薦采用教材〔2017〕4號文件“社會服務”的方式開展。為了完成這一課程,學生首先要明確服務對象與需要,如為來自長沙和外地的游客進行長沙老街文化的講解;制訂服務活動計劃,如根據(jù)個人情況制定收集資料,進行資料匯編、相關機構審核、個人考核、個人服務時間排期等系列工作;開展服務行動,反思服務經歷,分享活動經驗等。
三、探訪新老長沙“時代的變遷”
“為什么我小的時候會看到樓宇之間、街道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電線桿和電線,現(xiàn)在能看到的卻越來越少了?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都去哪了?”帶著這樣的疑問,某高中的學生們走進了長沙綜合管廊總控中心展示廳,從一個少有人發(fā)現(xiàn)與了解的角度,來解讀長沙的“時代變遷”。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給水、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長沙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將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fā)等問題。當學生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展廳玻璃內的各種線路管道的時候,耳邊傳來這樣的講解:“如果這個地方出現(xiàn)異常情況,比如燃氣出現(xiàn)側漏,我們可以第一時間從眼前的這個線路里找到位置,值班人員就會立即通知燃氣公司人員到場檢修,智能系統(tǒng)還會自動打開風機……”這樣的功能無不給學生帶來深深的震撼與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在了解完原理、結構、工作流程后,學生回到學校,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課程需要完成,那就是運用設計制作的方式,使用生活中的材料,模擬還原地下管廊的結構。設計制作指學生運用各種工具、工藝(包括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并動手操作,將自己的創(chuàng)意、方案付諸實踐,轉化為物品或作品的過程,如動漫制作、編程、陶藝創(chuàng)作等,它注重提高學生的技術意識、工程思維、動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手腦并用,可讓其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培養(yǎng)其工匠精神等。設計制作的關鍵要素包括創(chuàng)意設計、選擇活動材料或工具、動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與改進。
中小學校要本著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整合性、連續(xù)性的內容選擇方式和原則,而學校和教師要根據(j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并基于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結合長沙本土的各類資源,開發(fā)設計活動主題和具體內容。
同時,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將長沙作為綜合實踐課程開展的地點,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和價值。第一,課程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學生能從最熟悉的城市、街道、成長環(huán)境入手,提升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并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并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具備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chuàng)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第二,此舉也能喚起更多人對長沙本土旅游資源的保護與發(fā)展,這對升級特色旅游產品、探索全域旅游特色模式和路徑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第三,率先在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中開發(fā)以長沙特色為核心的系列綜合實踐課程,對推動長沙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的設計水平、落地進程都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各中小學要根據(jù)各校辦學特色,有主體性地打造一套以長沙及周邊旅游資源為載體、綜合性實踐課程為主體、自我研究性學習為方式的綜合實踐課程,這不僅可以鑄就長沙特色課程新篇,而且可以推動長沙綜合實踐課程奏響新樂章、邁向新起點!
參考文獻:
[1]杜建群.實踐哲學視野下的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
2012:89-92.
[2]陳 志,田 偉.普通中小學研究性學
習課程指南(實驗)[M].長沙:湖南人
民出版社,2010:1-3.
[3]曾茂林.創(chuàng)建富有中國特色的課程實
施理論與制度——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實施十年: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
論與實踐,2012(11):42-45.
[4]劉 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幾個
關鍵問題的思考[J].中小學管理,
2011(8):4-7.
[5]趙玉如.對我國中小學綜合課程實踐活
動課程基本問題的思考[J].教育理論
與實踐,2010(2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