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說到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墒悄阒览畎酌妥值膩須v嗎?說到這一點,我們還得說到一個故事呢!
據說,李白是西漢名將李廣一門的后代。他父親的名字叫李客。李客雖腹有詩書,但沒有走科舉之路,而是以經商為業(yè),富甲一方。李白出生后,李客對兒子的未來有許多期許,但對于他長大究竟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胸中似乎還不十分了然。時光荏苒,幾度春風滿園。李白已經到了“五歲誦六甲(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十歲觀百家”的水平。他少小時代就打下扎實的根底,作詩、對對子也常加習練。一日,李客見“又是一年春光好”,綠草茵茵春花爛漫,便信步跨出房門,與妻兒一起踏青游玩。李客見眼前春和景明,隨口便吟出“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的詩句。李客的妻子遠眺金色陽光下的遠處樹林,又添一句“火燒葉林紅霞落”便停住。年幼的兒子見母親沒有說出最后一句,便明白母親這是故意留下一句讓他“接龍”。這時他正走在李樹下,看到片片雪樣的李花爭奇斗艷,即刻對道“李花怒放一樹白”。此句中的“李花”對“葉林”,“白”對“紅”,對仗工整。此句一出,李客和妻子心中頓時歡喜。一為兒子聰穎過人,應答爽利自然;二為兒子脫口而出的句詩最能表現他“最初一念之本心”,那如玉的李花正是兒子高潔心志的象征。李客頓有所悟,即刻取兒子這句詩的開頭與結尾的“李”與“白”二字,合在一起當作兒子的名字。“李白!李白!”李客抱起兒子,大聲疾呼,“兒子!你有名字啦!此名乃天成也!”從此,李白之名,傳遍天下。李白的字是“太白”。據說,李母在李白出生的前夕曾夢見長庚星(太白星),故以“太白”星名為他的字,這又是天成。
李白人如其名,名如其人。他一生自視曠世奇才,有不墮青云之志。他崇拜名山大川,一生寄情山水。每到一處,聞得有隱逸山林的方家名士,他便去拜訪求學,從他們身上汲取人生智慧。到了青年時代便向往“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的大鵬之志。他性格灑脫,氣質不凡,筆下詩歌浪漫奔放,清新俊逸,有幾分醉詩仙的風范。
李白雖昂首天外,不乏傲氣、傲骨,但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為了實現人生抱負,他也希望經名人推薦為朝廷所用,在治國安邦上大展宏圖。然而鴻鵠卻無立足之處,于是李白拂袖而去——“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將進酒》),“還得洗塵顏”“永愿辭人間”(《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李白以高潔之心面對戰(zhàn)爭造成的生靈涂炭時,心是痛的,充滿悲天憫人的情懷。請欣賞他的《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北寒天,就是到了五月江南草長鶯飛的時節(jié),天山南北還飄著雪花。雪花非鮮花,只有寒冷封鎖著大地。在一片肅殺的雪景之中,一縷笛聲輕輕響起,不絕如縷。即便從羌笛中悠悠傳出的是守邊將士思念親人的《折柳》曲,可凜冽的寒風中還是沒有一點兒春天的消息。黎明時分金鼓齊鳴戰(zhàn)斗開始,日光高照戰(zhàn)斗結束。戰(zhàn)士回帳休息手里還抱著玉鞍,以便隨時參加戰(zhàn)斗。他們要用自己的腰下劍斬盡來犯之敵,保國土平安。這首詩從天山五月的自然風光寫起,以“春”為意象,表達守邊將士在寒冷中盼望春歸的美好情感,抒發(fā)他們與親人相隔千里的思念之苦。即便如此,他們仍愿吃盡天下苦,日夜奮戰(zhàn),殺敵衛(wèi)國。此處表達了守邊將士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如江河流地,日月經天,為一個時代做世道人心的記錄。詩中所體現的精神堪稱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李白之所以成為一代詩圣,就因為他對中華民族不可戰(zhàn)勝的原因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