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袁灶初級中學(xué)八(4)班朱子巖
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民風(fēng)淳樸,景物隨著早晚、四季的變化而變化,永遠(yuǎn)不變的是我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在故鄉(xiāng),我不熱衷于那最純粹的新綠,不向往那最清新的空氣,亦不向往那最開闊的原野,唯獨(dú)鐘情于那躲在大鍋底下、白米飯最深處的家伙——香香脆脆的鍋巴,以及那軟糯甘飴帶著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的桂花糕……
六七年前,家家戶戶都有兩個大鐵鍋置在灶臺上。每次隨媽媽去外婆家,煮飯時(shí),我都會緊緊地盯著那兩只大鐵鍋,生怕有人偷吃了里面的東西似的。伴隨著灶臺里柴火的“噼啪”聲,很快,飯香便會忍不住地跑出來,在廚房里調(diào)皮地飄來蕩去,饞得我直流口水!
盛飯時(shí),外婆熟練地用鏟子輕輕一挑,白白的米飯便安安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大碗中。一鍋美味的鍋巴則乖乖地緊貼在鍋底。每逢這時(shí),我總會迫不及待地直奔鍋前。從鍋底盛出的鍋巴正反面像穿了兩件衣服似的,一面焦黃,一面雪白;一面脆,一面軟,帶著那誘人的焦香味撲面而來。涌動的饞蟲迫使我咬下了一大口,只聽“咔嚓”一聲,一塊鍋巴被我咬成了兩半,真香!
夜色將近,夕陽伴著余暉懸掛在西邊的天空。天空中泛著青灰色的煙云,艷麗而不失神秘。房頂上炊煙已起,濃濃的鍋巴香也飛了起來,惹得夕陽也不禁湊了過來。
夏日黃昏時(shí)分,氣溫下降了不少。村里人從屋中搬出桌椅、端上菜肴,東家長李家短地邊吃邊聊起來!屋外難得的涼風(fēng)吹得我們愜意極了。我端著鍋巴粥,小心地吹著。仔細(xì)端詳,鍋巴已經(jīng)被煮軟,焦黃的米粒漂浮在米湯上,我想,這又是誰畫的水彩畫兒呢?太陽還遲遲不肯離去,知了在枝頭叫個不停。我深深地吸了吸暖暖的、帶著熱氣的鍋巴湯……
八月是桂花飄香的季節(jié),外婆總會采摘許多新鮮的桂花。那金黃色的帶著甜甜香味的米粒大小的桂花,晾干后,加入糯米粉中,和上白糖,放入蒸籠,做成香糯的桂花糕。細(xì)細(xì)咀嚼,軟糯甘飴,甜而不膩。那令我朝思暮想的桂花糕呀……
誘人的鍋巴、香糯的桂花糕,這舌尖上的美味都成了童年時(shí)我最愛的美食。
如今外婆家的大鐵鍋早已換成了時(shí)尚的電飯鍋。或許再也見不到升起的炊煙,再也聞不到鍋巴香與桂花糕的香味了,也很少有人捧著飯碗來家里串門了。
只剩那鍋巴和桂花糕留在記憶深處。隔著外界的一切煩惱,在一個柔軟的世界,那里一定有炊煙,一定有長長的背影和香香的鍋巴,還有糯糯甜甜的桂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