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聰
【摘 要】 作為語言輸入和輸出兩大環(huán)節(jié)的聽說練習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長期以來,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困擾著很多學者與教師。傳統(tǒng)的聽說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本文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進行主題創(chuàng)設,以培養(yǎng)學習策略,增加文化和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和語篇技能為目標,對高中英語聽說課活動化教學進行探索,以期找到一種有效的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方法。
【關鍵詞】 高中英語 核心素養(yǎng) 聽說課 活動化教學
一、引言
一直以來,英語學科教學被認為是讓學習者掌握語言本身的一種手段,因此學科的課程目標設置總被以為單單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然而,這樣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語言學科的最表層。語言是一種用于交流的工具,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和老師來說,學習英語無疑是掌握語言技能的過程,以期望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使用這樣一種工具。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導致這樣的認識,根源在于沒有真正關注并了解到英語學科課程總目標的調整,也沒有認識到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2014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意見》[1],該《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英語學科繼而調整了課程總目標。該目標從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到三個維度相互關聯(lián)協(xié)同提高英語學科素養(yǎng)[2]。英語學科育人總目標強調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科知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還應該重視學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態(tài)度、思想品德、社會責任等方面的發(fā)展。[3]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合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方法。
作為語言輸入和輸出兩大環(huán)節(jié)的聽說練習在英語學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英語聽說課的教學困擾著很多學者與教師。傳統(tǒng)的聽說課堂主要以完成課本上的聽力任務以及口語練習任務為目標。本文試從主題引領的英語活動化教學出發(fā),對高中英語聽說課教學進行探索,以促進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理論基礎
1.活動化教學的定義
教師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通過組織活動的形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從而構建的比較穩(wěn)定的教學操作程序及教學結構。活動化教學模式以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有關知識為依據(jù),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境,通過暗示、聯(lián)想、想象以及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的綜合運用,巧妙地采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充分挖掘心理潛力,使學生在精神放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把“活動”看作學生建構知識與能力發(fā)展的基礎,使學生在豐富的、動態(tài)的、開放的和多變的教學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和自我發(fā)展。[4]
2.活動化教學的特征
(1)學生主體作用突出?;顒踊虒W強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而不是傳統(tǒng)地由教師起主體作用。在活動化教學中,學生不僅需要參與教學活動并完成學習任務,更需要轉變成活動的組織參與者與活動評價者。這要求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應提供更多的機會,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變,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
(2)實踐活動增強。教師基于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地設計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更具生動性、靈活性、實用性,以此激發(fā)學生興趣、促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進行積極思考。在課堂中,教師注重知識的運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新知識是如何產(chǎn)生并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借助各種教學策略把抽象的知識以生動、靈活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
(3)重視合作學習。教師通過設計有利于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組內和組間合作。學生在小組活動中通過組內相互學習、討論、評價形成自己對于該堂課知識點的總體構架。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合作與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學習有利于新知識的產(chǎn)生,促進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再生產(chǎn)。
三、英語聽說課活動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英語學習活動觀以課堂活動為中心,教師主要從主題、策略、語篇、知識、技能五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具體來講,“主題”為活動課堂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意義情境;“策略”是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習目的主動選擇實用的學習技巧和方法,有效運用策略提高學習成效;“語篇”是指一段有意義且完整、邏輯連貫、語言銜接,具有一定目的和功能的語言單位或交際事件。[5]語篇承載學生學習語言、體驗文化、提升思維品質、形成學習能力的素材。在聽說課中,“語篇”可以理解為聽力素材。教師在聽說課中,可以創(chuàng)設有利的輸入環(huán)境,因此教師對聽力文本的選擇與利用顯得尤為重要;“知識”是指語言知識,它是構成語言能力的基礎,文化知識是形成文化意識的前提。聽說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技能,輸入和輸出練習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技能”指聽、說、讀、看、寫等具體技能。學生運用這些技能以獲取、處理、傳遞信息,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基本技能的同時,還應該重視技能的遷移能力,使學生具備把本學科的技能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筆者認為聽說課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積極確定學生在聽說課中的角色定位,進行角色轉換并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6]活動課程的設計與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緊密相連,教師應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創(chuàng)設主題,以培養(yǎng)學習策略,增加文化、語言知識,培養(yǎng)語言、語篇技能為目標,開展英語聽說課的活動教學?;顒诱n教學模型如圖1:
下面筆者以外研社版必修四Module 1 Life in the Future中的“House in the Future”聽說課教學設計為例,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聽說課活動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
1.話題引入與聽前預測(Lead in & Pre-listening)
在引入“未來的房子”話題前,創(chuàng)設情境并設定學生在該堂課中的角色,明確小組布局。在明確小組分布及角色設置后,教師用一段關于人們對于未來的房子的不同設想的視頻引入話題,讓學生進入角色并引發(fā)其思考。然后,教師以師生口頭交流的形式引入未來房子的話題。最后,讓學生經(jīng)過討論回答問題:“As a designer, what aspects will you consider when designing a house of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利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入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的角色轉變?yōu)椤霸O計師”并思考該話題,使其更快進入狀態(tài)。從聽力技能的培養(yǎng)上來講,教師讓學生對所聽材料的話題進行聽前預測,能有效激活學生已有知識。
2.聽中(While-listening)
根據(jù)學生對未來房子的聽前預測所繪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聽該段關于“未來的房子”的訪談,并提問:“What aspects are mentioned by the expert?”在思維導圖中哪些方面在聽力中提及了;然后請個別學生起來驗證聽前的預測。
聽細節(jié):驗證完聽前預測后,對聽力材料中提及的“房間”“科技”兩方面進行精聽。在細節(jié)聽力理解“房間”方面的信息時,教師采用填空形式,讓學生完成聽力文本。最后,請學生按照既定的分組布局進行組內討論,每組代表驗證答案。在精聽“科技”方面的信息前,教師邀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做聽力筆記;聽后組內交流并驗證答案;最后,請個別同學匯報成果。
設計意圖:對聽前預測進行驗證;引導學生進行聽力材料的細節(jié)理解,提取關鍵信息,并對內容進行整合和復述,從而充分理解聽力材料,并內化語言,培養(yǎng)語言能力。
3.聽后(Post-listening)
通過聽中的兩個版塊的聽力理解細節(jié)處理,學生了解了聽力材料的主題信息。在聽后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利用分組布局,讓學生通過回顧聽力材料的主體信息進行組內交流;然后請兩組代表對專家給的智能家具家電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聽力材料的總結,為下一步的輸出練習活動,即口頭表達,做語言鋪墊。
4.輸出練習:口語表達(Speaking)
聽力輸入訓練一方面讓學生對話題有了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語言知識,規(guī)范了語言,保障了有效的課堂輸出活動即口語練習有序進行。學生以競爭“最佳設計師”的形式進行小組合作,結合本堂課聽力材料的內容,按照要求設計未來的房子。最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設計和語言表達,評選出該堂課“最佳設計師”,并總結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強調科技與環(huán)保相結合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整合與語言技能的運用;通過小組討論,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
5.作業(yè)設計(Homework Design)
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同學的意見,以海報、思維導圖或文字的形式完善“未來的房子”設計。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在聽取他人的設計想法后完善自己的設計,并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呈現(xiàn)思考結果。
四、結語
聽說課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聽說課中引入活動化教學能夠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為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自身和優(yōu)秀學生示范,能夠規(guī)范語言運用。以話題為引領的聽說課活動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聽說技能的提高,并以此提高其語言技能。通過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思維,促使其文化品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趙思奇.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J]. 課程·教材·教法,2016(5):79-86.
[2]束定芳. 關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J]. 山東外語教學,2017(4):35-41.
[3]龔亞夫. 英語教育的價值與基礎英語教育的改革[J]. 外國語,2014(6):18-19.
[4]李秀偉,齊健,王鋼城,張志勇. 活動建構——創(chuàng)新教育的教學革新[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
[5]劉辰誕. 教學篇章語言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6]王一普. 新教學模式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課授課教師角色定位及角色轉換[J]. 外語界,2006(4):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