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茹
張說和姚崇同是唐朝宰相,但二人素來不和,互相仇恨。公元721年的一天,張說忽然聽說姚崇死了,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按照慣例,張說不得不去祭拜姚崇。當(dāng)他走進靈堂,意外地發(fā)現(xiàn)棺木上懸掛著一塊玉佩,立刻被吸引了過去,這正是他朝思暮想的那塊玉佩。
張說一生愛玉,每見到上好的玉器,不弄到手就寢食難安。那一年,唐玄宗為了表彰姚崇對朝中改革的貢獻,特賜給他一塊價值連城的玉佩,讓張說嫉妒得紅了眼睛。如今,張說見到這塊兒玉佩,竟激動得癡了。他不由自主地?fù)崦衽?,連說“好玉,好玉”。這時,姚崇的兒子走過來,說:“張大人,家父知道你喜玉識玉,生前特意讓我將這塊玉佩轉(zhuǎn)贈與您,并請您為他撰寫碑銘?!睆堈f一聽這塊玉佩將要歸自己所有,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不假思索地為姚崇寫了碑銘稿本,恢弘俊美,給予姚崇最高的評價,據(jù)說是當(dāng)時最好的碑銘。
過了一日,張說在家里把玩那塊玉佩,忽然意識到不妥:姚崇是自己的死敵,他死后不去報復(fù)也就罷了,怎么還撰寫碑銘贊揚他呢?既贊揚了他,日后怎好改口貶他?如果有別人貶他,自己也只能回護他了,真不值得。
于是,張說立刻派人去姚府取碑銘稿本,說文辭不夠周密,需要修復(fù)。哪想到,姚崇的兒子早已把碑文刻好,并已稟告了皇帝。
原來,這一切都是姚崇臨終前的安排。姚崇認(rèn)為自己一生頗有建樹,死后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要一篇好碑銘,以傳后世。當(dāng)時張說是天下文章第一高手,但他是姚崇的宿敵,不可能會為姚崇撰寫碑銘,甚至還會為難他的家人。但是如果張說為自己寫了褒揚的碑銘,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心愿,一方面也會對家人形成保護。
于是,姚崇想來想去,就在張說最喜歡的玉佩上做了點文章,讓兒子在他死后,把那塊欽賜玉佩掛在棺木最顯眼的地方,并告訴兒子,一旦張說寫了碑銘,為防其反悔,要立即上報皇上。
當(dāng)一切已成定局,張說也明白了姚崇贈他玉佩只是個小計謀而已,他萬分懊惱,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才能遠遠不如姚崇,但皇上已經(jīng)批準(zhǔn)了,也只好作罷。
知人識人是一種極高的人生智慧,一塊玉佩就能讓宿敵心甘情愿地為自己寫碑銘,這也充分地體現(xiàn)了姚崇高明的識人智慧和遠見卓識。
(編輯 宜凡/圖 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