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鹿畏貙①,貙畏虎,虎畏羆②。羆之狀,被發(fā)③人立,絕④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⑤百獸之音。寂寂⑥持弓矢罌火,而即之山。為鹿鳴以感⑦其類,伺其至,發(fā)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⑧搏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內(nèi)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注釋】
①貙(chū):一種像狐貍而形體較大的野獸。
②羆(pí):哺乳動物,體大,肩部隆起,能爬樹、游水。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膽入藥。亦稱“棕熊”“馬熊”“人熊”。
③被發(fā):披散毛發(fā),被(pī),同“披”。
④絕:非常。
⑤為:模仿。
⑥寂寂:清靜無聲。
⑦感:召喚。
⑧捽(zuó):揪住。
(選自《柳河?xùn)|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版)
兩篇短文有不少生僻、難以理解的文言字詞,大家可以結(jié)合注釋反復(fù)閱讀,理解文章大意不算太難。閱讀本文需要大家充分借鑒《陋室銘》《愛蓮說》的閱讀經(jīng)驗。課文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劉禹錫借寫陋室抒發(fā)自己安貧樂道的志趣和高潔傲岸的情操,周敦頤借寫蓮花抒發(fā)自己雖身處濁世卻保持高潔的君子情操。本文與之類似,是一種托物寓意的寫法,《永某氏之鼠》寫老鼠被后來的房屋主人滅掉了,《羆說》寫打獵的人被羆吃掉了,實際上是諷刺某種社會現(xiàn)象。同學(xué)們閱讀時不要只停留在故事本身,仔細推敲兩則短文結(jié)尾的議論句,寓意就蘊含其中。
1.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和生活經(jīng)驗,舉一個與“永某氏之鼠”類似的例子。
2.結(jié)合《羆說》的閱讀,說說批判了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