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假設,你現在掏出手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fā)一條信息:“實話實說,你覺得自己過得怎么樣?”會收到什么樣的回復?
這是我一位朋友曾經做過的一次真實的測試。原本他發(fā)起這次測試只是因為無聊,可誰知道,不到一個小時,就收到了上百條回復。朋友大概統(tǒng)計了一下,其中大約有10%的人認為自己過得很好,有10%的人覺得過得糟透了,而剩下那80%,則幾乎全都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湊合、將就、那么回事唄。
奇怪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分區(qū)里,其中的人各方面的差別其實很大,有些人尚且要為每月的房租或月供奔波,有些人卻已坐擁千萬資產,有些人正掙扎在情感的邊緣,有些人則感情穩(wěn)固戀愛多年。
為什么那么多處在不同生活環(huán)境、有著不同遭遇的人,卻對自己的生活存有同樣的態(tài)度?這個疑問,曾經很長時間以來存在于我的心里,而直到今天,我才感到自己似乎觸到了答案,原因就是:一個人對于未來的態(tài)度,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tài)。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生活其實不會有什么驚心動魄的起伏,我們的昨天和今天,通常不會發(fā)生本質的改變,充其量也就是比昨天多挪動了一小步??墒?,正是因為態(tài)度不同,目標不一致,導致這一小步對于我們也就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我以前在游戲公司上班,有一天下班時,正好和一位同事順路,他在公司負責編程,平日里我們沒有太多交集,因此一路上難免有些冷場。為了氣氛不太尷尬,我只好沒話找話地問他,之前是在哪里上的大學。他告訴我他沒上過大學,我們上大學的那幾年,他正在當兵,本來想繼續(xù)留在部隊,結果沒有留下來。我又問他從部隊復員后干了什么,他說離開部隊后,他當了好長一段時間的保安。
聽到這里,我有了些好奇,總覺得保安和他現在從事的工作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便追問他是怎么來到現在這家公司的。聊到這里,他的話慢慢多了起來,開始對我講述起了自己當保安時的心路歷程:“那會兒我就琢磨著,總不能給別人看一輩子的大門啊,趁著自己還年輕,必須學點什么。所以我就開始自己學編程,攢錢上培訓班,學了好幾年后,找了一家很小的公司,工作累,薪水也很低,但好歹入了行,之后就一路跳槽,直到現在。”大概是因為職業(yè)的關系,他整個講述過程中沒有任何抒情的辭藻,甚至連表情都沒太大的變化,好像在講述別人的故事。而我卻聽得心情澎湃,看對方的目光都忍不住充滿了崇敬。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原本希望依靠參軍改變命運,未能如愿后,便毅然走上了另一條繼續(xù)向前的路,而他的命運,在這樣的堅持中真的改寫了。
記得那天他比我早一站下車,臨告別時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那你將來呢,準備一直編程,還是有什么其他的規(guī)劃?”他笑了笑:“我還真不確定以后會干些什么,但我知道,人總得向前看,日子總得越過越好吧。”
有時候跟人聊天,總會有人質疑:我看大家都是柴米油鹽的生活,哪有那么多勵志的橋段發(fā)生?其實,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勵志的故事,只不過我們鮮有耐心挖掘而已。我們總以為,只有那些身價不菲的人才會擁有一段不同尋常的奮斗史。而實際上,我們大可以找個近在身旁的人,靜下心來好好和對方聊會兒天,很可能就有一堆意外的感動與收獲。那些勵志故事對于我們的意義,便是讓我們明白了一點:每個人所擁有的一切,都自有道理。
有人用心生活,心中始終保有一個向前的目標,一切行動都保持向上的姿態(tài),并且愿意為之切實付出努力。于是,他們便成了那幸福的10%,不斷前行中也不斷擁有了之前沒能獲得的東西,并時刻感知著生命的幸福。
而有人則僅僅為了度過余生,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目標混亂,也不愿意為了心中所想承受壓力。于是,他們便成了那不好不壞的80%,甚至更糟,生活對于他們而言似乎只是一場場湊合,一次次將就。他們難以心想事成,更不會覺得幸福。
短期內,我們難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差別,但是時間一久,就會發(fā)現他們已經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軌跡。
前者正如我的這位同事一樣,即使步履緩慢,但是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目標。雖然他耗費了好幾年,才擁有了一份在別人眼中或許十分普通的工作,但是對于自己而言卻已經是種飛躍。只要他的目標還在前方,就會一直這樣持久地走下去,迎來下一個、再下一個更加驚喜的飛躍。
而與之相比,有人卻始終在原地踱步,甚至慢慢退后。他們或許一開始擁有比旁人更好的條件、更深厚的背景、更多與生俱來的機會和可能,但是他們要么總也找不準方向,要么只想一切保持原樣,不愿意有任何積極的自我突破。這些人過得未必落魄,或許此刻,他們正享受著一擲千金的奢靡,但他們的今天,只是在消費著昨天,而明天,則需要依靠今天擁有的一切來埋單。當有一天,他們所擁有的一切被慢慢耗盡,再也沒有了埋單的資本時,只能哀嘆,自己手里,除了余生一無所有。
王爾德曾經說過:“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時間會以兩種方式流淌過我們的生命,一種是一步步品嘗著生活,一種是一點點流失余生,一種存儲理想和希望,一種消耗著夢想和憧憬,一種由辛苦的汗水澆灌,一種被心中的欲望燃盡。同樣的時間,我們目標不同,便走上了不同道路,姿態(tài)不同,便看到了不同風景,沿途種種,全在我們自己的演繹。
在最該奮斗的年紀,不要讓自己的心局限于安逸,不要忽視心中對于明天的態(tài)度。你希望擁有什么,最終你也將成為什么。你現在是什么姿態(tài),你最終也將定格在什么風景。與其待在80%的人群中渾渾噩噩,感慨生活毫無趣味,不如調整自己的姿態(tài),做那幸福的10%。人生嘛,其實并不復雜,無外乎向前一步是生活,退后一步是余生。
(繼續(xù)前進摘自《你努力的每一天,都是成功的前奏》 圖/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