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規(guī)律,可以稱為“劉彥巖第一定律”。這條定律就是:每個星期四,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都會比其他日子要多得多,也復雜得多。
8月31日,這是星期四,那天是我們到學校報到的日子。下午是班干部競選。我原先是計劃競選語文科代表的。想要競爭語文科代表的人還有很多,我一直擔心自己不能選上。結果老師說,想競選語文科代表的人站起來。我和另外3位女生站了起來。老師就說:“你們就都是我的科代表了?!?/p>
9月7日,也是星期四。說好了6點15分起床的,誰知鬧鐘竟然沒有響。等我們自然醒后,一看表發(fā)現(xiàn)已經6點50分了。
9月14日,又是星期四,距離校運會還有14天。下午男體委要我去幫忙看男生練習4×100米。我和他好不容易才找齊了另外3位男生,可是他們在練習時一點也不認真,男體委怒氣沖天地回了宿舍,連晚飯也沒吃。
下一個星期四是9月21日。這一天,一切似乎都在正常地進行中,但這風平浪靜的一天里,我卻一直在趕作業(yè)。到了晚上9點10分,下課鈴響了,我還剩下英語錯題本沒寫完。我們宿舍5個人約定了不許挑燈夜戰(zhàn),可是回到宿舍后,我仍然在趕作業(yè)。
9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9月28日,第二天就是校運會了。男體委發(fā)火了,他認為我沒有認真練習4×100米,罰我寫情況說明,還找了同學來監(jiān)視我練習。我跑了100米就跑去飯?zhí)贸燥埩耍Y果又被罰,還被要求明天4×100米必須跑進1分20秒。這一把“刀子”就一直掛在我頭上,直到9月29日下午決賽。
9月份就這樣過完了。10月5日,我過得萬分艱難。我弟弟平均每隔5分鐘就要來“騷擾”一次,每次逗留時間5至10分鐘不等,而且特別愛拿我的筆啊,橡皮啊,還有我的作業(yè)本。我把門關了,他進不來就拼命拍門,“嘭嘭啪啪”……
其實,該來的事情總會來,該走的事情總會走,這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淘氣的孩子易闖禍,那也少不了被批評。我們有這樣的生活,總會有一些事是出乎意料的,總會有一些事是不符合常理的。我們就是必須要去面對它們,因為我們不能逃避。
學生寫后反思
我覺得星期四這一天值得我來寫,第一稿寫完后,感覺材料不夠豐富,寫得也不夠具體。過了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星期四這個日子發(fā)生的事情確實非常多,于是就以星期四為線索,把部分發(fā)生在那天的事情詳細地寫了下來。
老師評語
你有發(fā)現(xiàn)能力,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因而星期四在你的思維中成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日子,在這個日子里生發(fā)出了一個“劉彥巖第一定律”。從你的角度分析,文中的事實是你從未經歷過的,符合文中“定律”的要求,事實本身是具體的。但是,作為一篇文章來看,這個“定律”更像是一個“笑話”,文中的材料也沒有用“與眾不同”這個標準認真篩選過,有些材料不那么切題,文章從整體上來看不那么圓滿。
修改建議
第一,讓“劉彥巖第一定律”的含義更具體,例如:每個星期四,都有好事(壞事)落在我身上。第二,在這個標準下,文章中就專寫這一類事,如果專門選擇那些不可能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來寫就更好。這樣,文章會更符合題目的要求,也會有特色。
責任編輯 / 陳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