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平
信息的兩端,一端是信息擁有者和管理者,一端是信息需求者和利用者。兩端的想法、看法、目的往往不同,甚至對立。開放與封閉、公開與保密、方便與安全、專用與共享,等等,一直是信息使用上需要平衡的難題。
檔案是信息的一種,檔案信息利用也同樣存在開放與封閉、公開與保密等平衡的難題。而檔案管理與保管機構工作者(擁有者、管理者)與檔案用戶(需求者、利用者),對待這一問題的立場觀點有差異、有不同,甚至有對立,都屬正常,可以理解。
但作為檔案學研究者,對待檔案利用的視角卻需要平衡,不可偏執(zhí)。
因為,檔案學研究者既是檔案工作者,也是檔案用戶。所以,既不能只站在管理者的立場,僅以管理、保管、保護的視角看待檔案利用,漠視檔案利用者的需求,更不能以保護為由,侵害利用者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只站在利用者的立場,只從利用、開放、共享的視角看待檔案利用,無視檔案管理、保管、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更不能在不了解、不熟悉檔案保管、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情況下,就以利用者“代言人”身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說三道四,為不切實際的開放利用“搖旗吶喊”。
檔案學研究者,是檔案工作者,但不是普通的檔案工作者,而是一頭挑著檔案工作者的職責與義務,一頭挑著檔案用戶的需求與期望的特殊檔案工作者。檔案學研究者,應當首先是一名檔案工作者,一名基本稱職,熟悉檔案相關法律法規(guī)要求,通曉檔案工作業(yè)務范圍、流程、程序的檔案工作者。
檔案學研究者,是檔案用戶,但不是普通的檔案用戶,而是一頭挑著用戶,一頭挑著檔案管理與保管機構的特殊用戶。檔案學研究者,也應當是一名檔案利用者,一名了解檔案利用需求、利用權利、利用心理的檔案利用者。
檔案學研究者,猶如挑擔遠行,必須保持平衡,不能顧此失彼,只顧一頭。否則必然是“一頭抹脫,另一頭挑單”,難以成就檔案學研究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