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本報記者 趙覺珵
臺灣地區(qū)“九合一”選舉遭遇重大挫敗后,民進黨“內閣”準備開始一輪“大換血”。據(jù)臺灣“中央社”1日報道,臺灣“行政院長”賴清德當日召集各部會首長與政委進行檢討會議,“環(huán)保署長”李應元、“農(nóng)委會主委”林聰賢、“交通部長”吳宏謀為敗選扛責,請辭獲準。
據(jù)“中央社”2日報道,1日下午,賴清德在“行政院”召開長達3個小時的施政檢討會議。“行政院”發(fā)言人谷辣斯·尤達卡稱,在開票當日,李應元等三名負責人就已請辭,賴清德于1日會后同意。這也是繼“中選會”主委陳英鈐后,選后第二波辭職的官員。
然而,對于賴清德本人為敗選請辭卻接受挽留,僅“砍掉”三名負責人試圖“止血”,島內藍綠兩派均有批評聲音。2日,國民黨團召開“內閣應全面改組,響應廣大民意記者會”,國民黨“立委”林奕華以“‘擠牙膏式的檢討”來形容民進黨改組,并點名“經(jīng)濟部長”和“衛(wèi)福部長”也應下臺。民進黨內部也傳出要“內閣”大換血的聲音。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2日報道,民進黨“立委”許智杰稱,雖然已有3人請辭獲準,但他還是建議“內閣”總辭,“讓臺灣人民覺得民進黨有全面改革的決心”。島內網(wǎng)民更是氣憤,“砍掉三個廢物就試圖止血?”“行政院長為何不自己下臺?”
臺灣《中國時報》2日援引知情的權威人士的話表示,賴清德的“內閣”人事調整不會停止,1日只是第一波,很快就還會有第二波。《中國時報》稱,目前被外界點名下臺的“內閣”人員有“行政院”發(fā)言人谷辣斯·尤達卡、“外交部長”吳釗燮、駐日代表謝長廷,以及“教育部長”“經(jīng)濟部長”“勞動部長”等人。臺灣TVBS電視臺2日稱,目前,民進黨“立委”傾向等各部會審完預算再改組,“內閣”可能在明年1月中旬、農(nóng)歷新年之前開始改組。中時電子報則稱,民進黨當局已在思考“內閣”人事改組,由于這次民進黨有不少縣市長連任落敗,要到本月下旬才卸任,未來不排除有落敗的縣市長入閣。
不少網(wǎng)民表示,早就該“內閣”總辭。國民黨認為,“國安會”“黨產(chǎn)會”和“促轉會”等林立的臨時機關,都應該調整;尤其過去兩年蔡當局對兩岸束手無策,從一再惡化到陷入僵局,看不出有變好的跡象,因此涉及兩岸部分的相關人事,恐怕勢必要調整。
與此同時,蔡英文繼續(xù)進行著走訪敗選縣市的“傾聽之旅”,一是增加接受媒體訪問的機會,只要行程中有空當,幕僚就會拿出許久不見的“烤肉架”(麥克風架);二是親自撥了幾通電話給過去一起打拼、認識的黨工,這讓不少基層黨工受寵若驚。
綠營內部相當憂慮,紛紛喊話要傾聽民意,會得罪人的政策都不宜在未來一年匆匆上路。民進黨“立委”黃國書稱,當局一定要盡快把過去兩年多來造成爭議的戰(zhàn)場清理干凈,不要再深陷其中,也不要對抗民意,一意孤行。
然而也有人對蔡英文的“傾聽之旅”持質疑態(tài)度。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稱,就在2日下午蔡英文抵達嘉義市進行檢討座談時,嘉義市長涂醒哲競選總干事、中執(zhí)委陳茂松缺席受到矚目,他事后受訪時表示,蔡英文此前表示,對于檢討大家“可以大鳴大放,但別為難同志”。他表示,檢討說真心話還要綁手綁腳,不如不說,因此選擇沉默以對。
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游梓翔在社交媒體上撰文表示,蔡英文的“傾聽之旅”是一場“檢討別人的檢討之旅”,比如提到“假新聞”等例子,比起自我檢討更像是在檢討別人。他指出蔡英文寫的公開信中,提及“我們說了一些太艱澀的語言,百姓聽不懂;我們的價值太進步了,百姓跟不上”,所以所謂的檢討其實只是暗諷“百姓又笨又慢,才會投票給另一個黨派”。游梓翔表示,“以菜換蔡”已成最新的臺灣共識,“賣菜郎”韓國瑜在高雄掀起韓流,新北市長朱立倫也當起“買菜郎”,“菜”其實是臺灣人轉換腦袋、重視經(jīng)濟、追求幸福的隱喻。中時電子報引用作家陳芳明的話感嘆,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只談“臺灣價值”,不談“進步價值”,這樣下去就不用參加兩年后的“大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