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雨晴
“喂,排隊先啦!”這是香港市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在香港,排隊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毫不夸張地說,港人還沒出娘胎就開啟了“排隊人生”,生產床位、入學升學、結婚登記、申請公屋、入院看病……樣樣需要排隊。
在筆者看來,香港社會這種獨特的排隊文化不僅是一種文明行為,還是社會有限資源得以有效分配的合理形式,更體現著港人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井然有序的社會秩序。
在香港有這樣一個“潛規(guī)則”,如果辦同一件事情的人超過三個,大家便會自然而然地“排起長龍”?!芭砰L龍”在粵語中就是排隊的意思,香港人將排隊的人群稱作“人龍”,將隊頭、隊尾分別叫做“龍頭”“龍尾”,把插隊行為叫做“打尖”。如果有人在“排長龍”時“打尖”,便可聽見“人龍”中響起那句“喂,排隊先啦!”,“打尖”者更免不了遭受眾人的白眼。因此,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會耐心排隊,默默遵守這項“潛規(guī)則”。
有禮有序是香港排隊文化的重要特征。香港市民不光會主動排隊,還會自覺保持隊形,尤其是在空間有限的地方,人們常常會靠墻而立,盡量減少占用公共空間,為公眾提供方便。此外,香港市民排隊并不是見縫插針、摩肩接踵。他們大多會在前后之間空出恰當的空間,保持“禮貌距離”,避免“親密接觸”,這樣的行為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也使得排隊文化在香港備受推崇。
走在香港街頭,無論是在地鐵站、公交車站,還是在超市、茶餐廳、海關等地方,均可看到香港市民自覺而有序地排隊。也正是香港市民這種遵守秩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才構成了香港社會有條不紊的良好秩序,亦使得這顆東方之珠越發(fā)可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人紛至沓來。
(摘自七一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