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quán)
17世紀,荷蘭有個名叫列文的年輕人。他兼職了一份替玻璃廠磨制放大鏡的工作。當(dāng)時的放大鏡只能放大兩三倍,列文磨好第一片放大鏡后心想:如果堅持磨下去,能放大多少倍呢?
列文把第一片鏡片一直留在身邊。此后他仍按照老板的規(guī)定磨鏡片,但一有空就會去磨幾下放在自己口袋里的第一片鏡片,這個習(xí)慣被他保持了下去,直到1674年,這片鏡片已被列文磨了22年。有一天,列文好奇地用他的鏡片照了一下指甲縫,頓時倒吸一口涼氣——那是一個令人驚異的微生物世界!
這片磨了22年的鏡片,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顯微鏡。并沒有受過什么高等教育的列文,開啟了微生物科學(xué)之門,被授予了巴黎科學(xué)院院士的頭銜。
蘭之幽摘自《生命時報》
(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從小事上的堅持和突破開始的。本文適用于堅持方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