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隨著政府對國家科技經費的投入的穩(wěn)定增長,各類經費管理政策的更新出臺,“怎么樣做好預算?如何執(zhí)行好預算?之類問題不斷提出,預算好壞直接影響課題執(zhí)行以及后期驗收,不僅對科研單位科研課題的預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財政項目預算過程管理提出了進一步改革的需求。
“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全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強化支持企業(yè)創(chuàng)新和科研成果產業(yè)化得財稅金融政策。保持財政科技經費投入穩(wěn)定增長,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深化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強調對國家科技項目要“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隨著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深圳市委在2016年3月印發(fā)了《關于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的若干措施》,增強了科技計劃項目單位自主權,提高績效比例;廣東省科技廳也在2017年3月份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政策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了經費總體使用要求;地方經費管理制度已和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預算趨于一致。但是目前的科研項目在預算編制,及執(zhí)行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資金需求結構矛盾,人員經費合理來源不足:雖然國家和地區(qū)對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已經進一步下放調劑權限,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人員經費比例還是相對較低,對于現在以人為主體的科研項目研究,對人的激勵和投入還是不夠。雖然目前財政不斷優(yōu)化投入結構,安排的人員經費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受到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限制,績效工資合理來源渠道仍需要解決。特別是針對差額撥款的科研事業(yè)單位,人員經費不足已經凸顯,特別是近年經濟的發(fā)展,人員工資不斷提高,海外招聘人員規(guī)模不斷擴大,百萬年薪已經是普遍現象,但是對于財政固定的人頭編制費區(qū)區(qū)幾萬、十幾萬,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建設地方的初衷。
(二)預算編制存在一定的政策導向。項目篩選初期,資金總量、數量和類型已經既定,課題組需按照要求去“迎合”項目申報,編制算時考慮最多的不是如何為項目研究服務,而是揣測評審專家對預算編制要求,最后編制的預算不切實際,缺少操作性,且項目基本是嚴進寬出,驗收不同程度的“程序化”;不管是政府監(jiān)管或者“第三方”監(jiān)管只是在“不合理的預算”基礎上進行監(jiān)管,實質意義何在?
(三)項目預算編制存在時效性,科研研究存在不確定性,預算變更審批的效果不凸顯,且項目經濟指標和科研指標較難變更。目前大多數科研項目設立的周期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如果加上課題延期有可能會更久,本來科研研究天生存在不確定性和失敗的結局,不可能要求所有的科研項目最后驗收的時候都是良好的完成,應該允許失敗,且失敗的損失不應由課題組和承擔單位承擔。實際科研的現狀就是“懼怕”驗收失敗,這是一個不良現象。
(四)地方引入銀行監(jiān)管,具體操作存在與實際情況背離,請款資料多,不能電子化操作,浪費財力物力,資金使用難,單位歸墊資金無法歸還,結余資金使用操作不清晰等問題存在。
不少項目承擔單位是大中小型企業(yè)和科研機構,對于專門從事科研研究的機構來講,項目科研資金管理制度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更何況只承擔幾十萬項目資金的小公司。由于不了解財政資金的使用原則和注意事項,所定的制度脫離實際,執(zhí)行存在難操作性,財政資金獲批后,無專門的獨立核算,賬務處理和公司賬務無法區(qū)分。
由于對于政策理解不到位,預算管理不規(guī)范課題隨意調賬:無關支出調入調出,隨意性大,調整量大,依據不充分;內部測試不夠規(guī)范,轉移資金,虛假內容,縱向變橫向;對外委托不規(guī)范,規(guī)避監(jiān)管或利益輸送;關聯交易,通過虛假招投標,注冊公司等轉移資金;自行增減外撥經費單位;預算管理不規(guī)范,擴大經費開支范圍;項目到期不及時結賬。
現在國家和地方科技項目種類眾多,科研人員一年到頭始終忙于項目申報的奔波中,哪里發(fā)了申報通知,就急急匆匆的寫本子編預算,且經常編寫預算的人員不是科研人員,而是項目組的秘書或者科研助理、財務助理,由于不是親自參與項目研究,在編寫預算的時候往往主觀化、格式化,拿申報其他項目的本子來抄一抄、改一改。編寫的設備采購預算往往執(zhí)行起來困難重重,要么科研實際需求不需要,要么勉強買回來,一堆廢鐵堆在實驗室,又不能隨意處置。
同一個單位不同課題采購的設備共享開放性差,利用率不高,重復購置浪費財力,占用場地。單位無法實施“法人”的權利,缺乏資產調配的靈活度,資產都掌握在課題組手里,無法實現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財政資金購買設備的使用效率,從單個課題來看,可能只是少量設備因為課題結題不在使用,單從一個單位來看,就是大批的科研設備被閑置,也不能對外提供設備使用,最后不得不報廢處置。對于整個科研行業(yè)來講,大量的資金浪費,購買的設備閑置,無形當中國有資產流失。
導致最后支出不符合預算,賬務調整幅度較大,課題助理疲于拆東墻補西墻應付審計。
堅持“放管服”,優(yōu)化項目資金結構,在目前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間接費和績效支出的比例,根據不同類型的單位設置不同的間接費和績效比例,在項目研究期間保證科研人員實際工資需求,正真的體現“以人為本”的科研理念。強化和提升人員考核標準。
(二)項目申報審查和驗收實行“嚴進嚴出”,鼓勵開放性思維,可以考慮實行項目滾動預算編制的方法,一年一預算,下放預算審批權限,按項目進度撥付資金,建立科研項目資金撥付的“零余額”制度,提高資金撥付時間和金額的靈活性,只要課題組提請預算申請審批通過,可以根據課題組需求隨時撥付資金。
(三)加強項目承擔單位政策培訓力度,進一步完善的項目經費管理政策,提升項目承擔單位財政資金管理能力。預算審核把關,支出對照預算。強化單位內控制度,保證業(yè)務真實性,依據充分,程序規(guī)范;進一步規(guī)范內部測試業(yè)務,堅持“真實發(fā)生、獨立核算、成本計價和有據可查原則”,單位內部測試實行“痕跡化”管理,依據、辦法、標準、委托、報告、內部結算等記錄資料可追溯、可查詢。對于賬務調整應把握好經費開支于課題任務的相關性,入賬錯誤應及時更正并提供充分依據;明確關聯業(yè)務的禁止、限制和回避原則,建立公示和承諾機制,按照政府采購招投標等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文件執(zhí)行;加強對外委合同的管理、訂立、按條款執(zhí)行、歸口管理、執(zhí)行結果驗收、檔案管理等。
(四)項目承擔單位“法人”身份落到實處,摸清家底,推進建立資產共享信息系統(tǒng),加強設備的共享,構建公共平臺,提升科研設備使用率,使財政資金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服務單位和地方。
(五)取消多頭監(jiān)管,按單位性質分類別適當放寬監(jiān)管范圍,對于制度相對完善的事業(yè)單位,可以引入“紀監(jiān)審”,定期對科研項目的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摸底審計,及時整改,為財政資金的使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