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泳昕,吳俊彪,單法勇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鹽城 224100)
腹股溝疝(inguinal hernia)俗稱“疝氣”,臨床發(fā)病率約為1.5%[1],多發(fā)于男性,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引起嚴重并發(fā)癥。無張力疝氣修補術是常用手術方法之一,具有恢復快、復發(fā)率低的特點[2]。聚丙烯是常用補片材料,易引起疼痛、異物感,而且可能導致輸精管堵塞。脫細胞基質補片(ACTM)具有較好的組織相溶性、抗免疫排斥永生,能在體內(nèi)逐漸降解,最后完全替換成自體組織[3]。有關兩種補片材料在無張力疝修補術文獻報道較多,少有從血清炎性因子、精液質量展開比較研究的。本文通過分析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標,旨在分析脫細胞基質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的可能作用機制。
1.1一般資料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腹股溝疝診斷標準,且有明確的手術指征;②年齡23~45歲;③男性。排除標準:①慢性前列腺炎、睪丸炎等泌尿或生殖系統(tǒng)感染者;②精索靜脈曲張者;③隨訪脫落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45歲[(38.45±4.12)歲];體質指數(shù)(BMI)20~25 kg/m2[(22.12±1.25)kg/m2];斜疝50例,直疝5例;Gilbert分型:Ⅰ型6例,Ⅱ型30例,Ⅲ型15例,Ⅳ型4例。對照組年齡25~45歲[(37.62±4.25)歲];BMI 20~25 kg/m2[(22.08±1.34)kg/m2];斜疝52例,直疝3例;Gilbert分型:Ⅰ型7例,Ⅱ型31例,Ⅲ型13例,Ⅳ型4例。兩組患者年齡、BMI、Gilbert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術方法,連續(xù)硬膜外麻醉,常規(guī)切口逐層進入,首先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精索及疝囊;隨即切開腹橫筋膜,按照Shoudice手術原則重建腹股溝管后壁與內(nèi)環(huán)。選擇不同的補片材料,按照Lichtenstein手術方法,固定補片上下緣,充分止血后,關閉腹外斜肌腱膜及逐層關腹[4]。對照組采用美國泰科公司聚丙烯補片材料,觀察組采用北京清源偉業(yè)生物組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瑞諾生物型補片,即ACTM。
1.3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恢復日常生活時間、并發(fā)癥(切口感染、尿潴留、異物感等)。②血清炎性因子:手術前及術后4 d,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4 ml取血清,采用深圳邁瑞B(yǎng)C2300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白細胞(WBC)數(shù)量,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含量。③精液質量:手術前及術后3個月,用手淫自慰法取精液,采用WLJY-9000型偉力精子質量檢測系統(tǒng)檢測精液量、精子密度、a+b級精子百分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血清炎性因子、精液質量等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fā)癥等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恢復日常生活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發(fā)生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5例,異物感7例,觀察組發(fā)生尿潴留3例,異物感2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9.09%)明顯低于對照組(23.64%)(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股溝疝手術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2.2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較手術前兩組患者血清WBC、IL-6、CR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術后4d,觀察組血清WBC、IL-6、CRP均低于較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股溝疝手術患者手術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 0.05
2.3兩組精液質量比較手術前兩組患者精液量、精子密度、a+b級精子百分率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隨訪3個月,觀察組精液量、精子密度、a+b級精子百分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腹股溝疝手術患者手術前后精液質量量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P< 0.05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疾病,當疝環(huán)>3.0 cm、腹股溝后壁缺損、腹橫筋膜無張力或萎縮時多行無張力疝修補術[5]。臨床上超過80%疝片材料選擇聚丙烯網(wǎng)片,其不規(guī)則表面一定程度上會刺激并損傷周圍組織,在局部形成嚴重感染病灶,與精索發(fā)生粘連,對睪丸造成損傷,而且術后患者多存在異物感、不適感[6,7]。因此增強疝修補材料抗感染能力、提高患者術后舒適度與順應性就成為選擇疝修補材料的關鍵。
脫細胞基質補片的基本結構是膠原組織網(wǎng)架,主要成分為膠原分子,可被膠原酶消解,植入人體后可利用宿主細胞完成組織重建與血管再生,恢復腹壁結構完整性,不會留下永久性異物[8]。相關研究表明,手術創(chuàng)傷會引起應激反應,補片植入后也會引起炎癥異物反應[9],WBC、IL-6、CRP是常用急性炎癥反應指標[10]。李陽等[11]研究認為,聚丙烯補片無張力修補術患者炎性反應明顯高于傳統(tǒng)縫合修補術,而且炎癥反應程度與補片大小呈正相關性。本文研究中,觀察組血清WBC、IL-6、CRP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能與脫細胞基質補片有良好的組織相溶性、抗免疫排異性、抗感染能力有關,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即使是與腹股溝區(qū)精索組織接觸,異物反應及局部炎癥反應也明顯較輕[12]。王明剛等[13]通過動物實驗研究報道,脫細胞基質材料能夠預防聚丙烯所致術后腸粘連,吸收聚丙烯污染后滲出的炎性液體,認為其內(nèi)在機制與促進細胞生長等因素有關。
相關研究表明,無張力疝網(wǎng)片修補術后易與精索發(fā)生粘連,導致精管生精細胞發(fā)育障礙[14,15]。徐浩等[16]通過對大鼠實驗動物模型的研究中,報道聚丙烯會引起大鼠曲細精管形態(tài)學變異,部分曲細精管管腔組織壞死堵塞,輸精管橫截面積明顯變小,導致精子運輸障礙。重型聚丙烯網(wǎng)片、輕型聚丙烯網(wǎng)片組a+b級精子百分率均顯著低于正常對照組;李濤等[17]研究認為,聚丙烯補片因與組織粘連導致輸精管慢性炎癥反應,可能導致精索內(nèi)血管與淋巴管產(chǎn)生器質性變化,最終影響精液質量。脫細胞基質補片最大特點是具有良好組織相溶性,植入后能夠與周圍組織呈包裹里愈合,減少對睪丸與輸精管組織結構的損傷[18]。本文通過比較兩組精液量、精子密度、a+b級精子百分率等指標,所得結論也支持這一觀點。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脫細胞基質補片無張力疝修補術有助于緩解腹股溝疝患者炎癥反應,保護睪丸及輸精管組織結構,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一是對脫細胞基質補片可能作用機制分析不足,二是缺乏對血清炎性因子、精液質量的動態(tài)觀察,有待于后續(xù)研究中作進一步探索。